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月底,北京第一家公开发行的社区报——《北京社区报》亮相。该报以“咱家的报”为宣传口号,其办报理念是注重“家长里短”,与社区居民保持零距离。《北京社区报》隶属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2.
《新闻实践》2010,(4):31-31
北京第一家公开发行的社区报——《北京社区报》近日亮相。该报以“咱家的报”为宣传口号,其办报理念是注重“家长里短”,与社区居民保持零距离。  相似文献   

3.
媒体脸谱     
《北京社区报》亮相北京第一家公开发行的社区报——《北京社区报》2月28日亮相。该报以咱家的报为宣传口号,办报理念注重家长里短。《北京社区报》的前身是《北京社会报》,隶属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4.
2月28日,中国第一家公开发行的社区报——《北京社区报》亮相京城。据介绍,《北京社区报》以关注民生为己任,以报道社区为宗旨,以全体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为核心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5.
社区报要办下去,必须突破许多人通常认为的这样一个框框:所谓社区报就是报道社区里“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那些事。2009年4月,绍兴晚报在全省媒体中首创了“报中报”——《绍兴晚报·社区报》,逢周四出版,每期8个版。三年来,《社区报》尝试通过“精挑选题”、“举办活动”、“强化服务”等手段,试图跳出这一窠臼。  相似文献   

6.
2009年11月,《南湖晚报》创办了社区新闻版,“老娘舅”作为固定的栏目与读者见面。2010年7月19日,《南湖晚报》创办了社区报,成立了“老娘舅”工作室,“老娘舅”专栏作为社区报的主打栏目,无论是刊发频度还是行文包装上,都得到了强化。  相似文献   

7.
8月23日,由深圳报业集团主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承办的社区传媒创新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宣柱锡,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晚报》总编辑丁时照,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中国记者》《法制晚报》、北京社区报、新民晚报社区报、广州日报社区报、哈尔滨报业集团新晚社区报等业界领导、学者、媒体代表出席论坛,就如何创新内容、经营好社区传媒等主题发表演讲、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一张社区报为何兵败长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15日,号称“中国第一张社区报”的《巷报》正式停刊。这份曾经热闹登场,一度被看作是中国社区报先行的报纸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迅速走向衰亡。在令业界唏嘘不已的同时,也让许多人对“社区报”的概念提出怀疑。尽管如此,国内报界对社区报的尝试仍在继续。现在回头来看《巷报》,探究其失败原因,以图对中国社区报的继续探索提供一点可资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报刊图书     
《传媒》2007,(9):7-8
《2006-2007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出版发行;《成都商报》打造中国首个报网互动社区传媒平台;现代传播参股《假日100天》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首届和慧杯科幻小说征文大赛”颁奖典礼落幕;广深报业集团联手搭建华南第一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0.
1943年6月29日,北京《实报》一版刊出题为《阔别旧京届十载,梅兰芳昨翩然来京》的新闻。其实这是一条假新闻。这是怎么回事呢?那时,在北京《实报》和《新北京报》是发行量较大的两家小报,相互竞争很激烈,都以‘独家新闻”招徕读者。但是《新北京报》采写的“独家新闻”《实报》竟然都有,社长疑有“内奸”,于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纸媒在努力拓展报业发展蓝海时,似乎重新发现了社区报的魅力.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和重庆晨报等都纷纷开始布局社区报市场.2012年8月2日,南方都市报在深圳创办《坪山通》、《福田通》、《龙岗通》3份“鹏城通”免费社区报,同年12月,项目进一步拓展至《龙华通》、《南山通》、《宝安通》、《光明通》,总计7份社区报,覆盖深圳十区中的七个区;逢周四或周五独立发行,每期8个版.2012年合计发行210多万份.经过一年左右的运营培育,社区报已成为南方都市报深圳新的增长点,2013年有逾千万元的营业收入,并确保20%左右的利润率.  相似文献   

12.
刘静 《青年记者》2007,(12):117-117
目前招聘类报纸的广告业务已进入平台期,并呈现下滑的趋势,仅靠纸质媒体广告收入的单一经营模式面临考验。上海《人才市场报》、《北京人才市场报》、《前程无忧》、《手递手》、《北京劳动就业报》都开始探索与网络相结合的运营方法,除此之外,许多综合报的人才专版,如《北京青年报》的《人才时代》周刊,《北京晚报》的《人才周刊》等,则是附着在大报的网站上。它们的网络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很多问题。不“触网”怕跟不上“潮流”,“触”了网却又徘徊不前,这是许多招聘类报纸面临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13.
一、漫步在大花园之中 最近我们看了不少企业报副刊,真好似漫步在花园之中,比如,《中原电子报》文化版”、《长江航运报》“企业人文化”、《鞍钢日报》“热土·品读”、《江苏石油报》“邵伯湖”、《北方电力报》“生活树”、《铁道建设》报“花蔟”、《新疆石油报》“黑油山”、《石化管道报》“热流”、《上海铁道》报“汽笛”、《陕西邮政报》“绿色憩苑”、《万向报》“万向潮”、《拖拉机报》“东方红”、《茅台酒报》“杨柳湾副刊”、《焦作矿工报》“光与热”、《莱钢日报》“钢花”、《黑龙江邮电报》“绿韵”、《河南石油报》“秦淮风副刊”。  相似文献   

14.
刘加 《传媒》2002,(10):18-19
刘:这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很大的话题,我们来谈并非最合适。但《南山日报》作为首家国家正式批准的城市社区传媒,肩负着探索办好城市社区报之路的重任,而要办好城市社区报就必须首先搞清城市社区的概念,这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高:近年来,“城市社区”这个词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这标志着计划经济“单位包干制” 正向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5.
首届全国地区报好新闻评选,1月23日在北京揭晓。湖北孝感报系列报道《走廊坊想孝感》荣获特等奖。获一等奖的作品有:四川万县日报《农民宋本良给责任制“做生”》、广西柳州日报《还人“责任田”种己“丢荒  相似文献   

16.
“本报”是读者和新闻界对新问世的一些8开“报型刊”的新称呼。它以8开新闻纸外加彩色铜版纸封面装订成册,嫁接了报纸与杂志的双重优势而开拓市场。目前以《北京电视》周刊、《北京青年》、《卫视周刊》为代表的此类报型刊在北京市场上迅速崛起,吸引了读者的充分“注意”,并形成了自己的“目标读者群”。此外类似的还有《广东电视》周刊和《上海电视》周刊及辽宁的《电视朋友》。以北京为例,目前至少有200家以上的报纸在抢占北京的报业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本报”为何还能占有一席之地?最主要的就是它找准了市场定位,以特色战…  相似文献   

17.
由《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全国县(市)报研究会筹委会联合举办的“怎样办好县(市)报”有奖征文活动,8月中旬在北京评选揭晓。江西省《赣中报》副总编辑简秋雄写的《假如我办县(市)报……》一文获一等奖。获二等奖的论文有5篇、三等奖11篇,另有40篇被评为入选作品。“怎样办好县(市)报”征文  相似文献   

18.
致读者《企业报评读》从今年第二期起,已对河南的《平顶山矿工报》《、四川的《铁道建设报》、江苏的《扬子报》、北京的《北京汽车报》、广东的《蛇口消息报》、北京的《一团火时报》进行了评说。从反馈情况看,编辑部开办这个栏目的构想是对的,同行们是支持的,读者是喜欢的。为此,请各企业报,特别是各位特约编委抽出百忙之暇都来评报,包括对自己的报和兄弟报的互评;各企业报如欲请专家评报的请给编辑部《企业报评读》专栏寄上若干期,并附一信提出评报的要求;寄来的评读稿件,请在信封左下角写上“企业报评读”字样;各位同行时已评过的报纸,有什么意见、建议敬请指出,共同研究,以使《企业报评读》专栏办得更好。编者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越发成为市民的“集聚地”.作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社区新闻近年来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的热点.在全国众多纸媒中,有相当一部分报纸推出了“社区新闻”专版或专栏作为湖北省市州报会长单位的襄阳日报社也不例外.2004年,襄阳日报社旗下《襄阳晚报》(原《襄樊晚报》)开始推出社区新闻专版,2008年,《襄阳日报》改版后,在社会民生版面,也推出了有关社区的新闻报道专栏.其中“社区故事”、“社区人物”、“党报热线进社区”等栏目在广大读者当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每月视窗     
《新闻实践》2007,(1):48-48
《广州日报》发行社区报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广州日报》社区报于2006年12月15日发行。《广州日报》社区报以赠阅的方式在广州几个小区内定向发行。《广州日报》社区报采用8开版面,全彩印刷8版,色彩亮丽。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内容涵盖了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社区新闻、生活资讯等。来源:《广州日报》2006年12月15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