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统计,人一生中的三分之一都在梦中度过,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着千奇百怪的梦。对于梦所代表的含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梦是否是现实的反映?梦是否能预示未来?看看Brad怎么说。  相似文献   

2.
梦是心理活动在无意识状态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通常受潜意识的支配,但梦的全部内容都来源于客观现实。弗洛伊德认为,梦就其实质来讲,都是愿望的满足,表面看来不体现梦愿望的梦,从本质上讲仍是愿望的满足,只不过是经过了伪装。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则认为,梦的基本目的不是经过伪装满足欲望,而是恢复心理平衡。阿德勒把精神分析引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认为梦是一个人生活风格的一部分。科学的梦境解析,不仅可以从梦境中检索出反映一个人现时心理状态的情绪信号,而且通过倾听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声音,还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梦是个体在睡眠状态下,大脑的部分机能活动依旧在进行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现象,且梦是心理机能与活动的反映、是个体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意象化的反映。从以往和目前的研究中发现,研究者主要采用自由联想、扩充分析、内容分析和梦的意象体现技术。目前,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从最初的单纯的论述性的研究开始向量化研究的方向过度。在国内,研究者开始对梦的作用、梦的分析技术以及梦在临床中的应用展开系列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有经验的邮递员遇到一封地址姓名有错字、别字甚至漏字的信件,仍能投递到收件人手里。而电脑遇到地址姓名有错字、别字、漏字的信件,就一筹莫展,无法分拣。造成电脑感知与人脑感知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填平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之间的鸿沟?让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人脑感知的特性。笔者认为人脑的感知具有全息心理特性。人脑感知的全息心理特性是造成人脑感知与电脑感知差异的基本原因。所谓人脑感知的全息心理特性,就是指人的感知不仅反映出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多种属性的整体关系.而且,同时反映出感知者的全部心理状况。也就是…  相似文献   

5.
梦是个体在睡眠状态下,大脑的部分机能活动依旧在进行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现象,且梦是心理机能与活动的反映、是个体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意象化的反映.从以往和目前的研究中发现,研究者主要采用自由联想、扩充分析、内容分析和梦的意象体现技术.目前,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从最初的单纯的论述性的研究开始向量化研究的方向过度.在国内,研究者开始对梦的作用、梦的分析技术以及梦在临床中的应用展开系列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以写梦著称。在其所写的二十多个梦中,最宏富也最具深意的是第五回的太虚之梦。围绕这个梦的情节构建,许多问题值得探究,比如何以在此回预示人物结局?何以用秦可卿引梦?何以设置警幻仙姑这个人物?梦中可卿与梦外可卿的关系如何?对这些问题的解读,不仅需要从主题方面考虑,更需要从情节构建、创作方法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范根玉 《广西教育》2005,(9A):39-40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光镜”。作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习作心理,顺应学生认知的心理规律,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开辟这条“绿色通道”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许多师专学生反映在英语新闻的听力学习中感到吃力,作为教师,如何消除学生对新闻学习的畏惧心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听英语新闻的技能?本文主要从教材的选择、课堂教学和开展第二课堂等方面介绍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9.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落,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你是不是像曾经茫然失措,一次次徘徊在十字街头?因为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对自己的承诺,对爱的执着!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跟着希望在动!我的未来不是梦  相似文献   

10.
高峰 《阅读与鉴赏》2003,(12):64-66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做了一个情节曲折的梦,在梦中大脑清醒,逻辑清晰,可是第二天醒来后就很困惑,“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是从哪儿来的?我怎么会做这样的梦呢?”最近《科学》杂志上的几篇章向我们介绍了关于梦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梦,有零碎的记不清楚的梦;梦,有迷失路途危及性命、醒来冷汗浃背的噩梦;梦,也有关梦。你做过吗?相信谁都做过美梦。  相似文献   

12.
王保东 《小学生》2005,(4):F0002-F0002,3
最近,编辑部接到了大量来自学生家长的电话和信函,反映他们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向我们咨询解决办法。比如,“儿子非常倔强,逆反心理重,如果顺着他,他又放松自已,我该怎么办?”“孩子不会和小朋友相处,怎样让同学们喜欢他呢?他只爱和一两个同学玩,该怎么办?”“我和儿子说话时,他总是生气不满的语气,不知该怎么办?”我粗略统计,家长所反映和咨询的问题,90%以上都属于孩子心理成长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家长们忧心忡忡却又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3.
你经常做梦吗?你还记得上一次梦境的情节吗?你做过恶梦吗?如果你对自己的梦境感到好奇,不妨读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最为大众熟知的著作,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理学读物。从专业角度来看,它系统地介绍了弗洛伊德对梦的产生、加工机制的研究,是精神分析主义的代表作;而从普通大众的角度说,这本书又让人学会通过分析梦境,加深对自己的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刀剑如梦     
不经意间推开了一扇门,蓦地,我闯入了武侠的世界。于是开始领略金庸的大家风范,古龙的浪子情怀,当然,也少不了梁羽生的腐儒酸丁气。突然,有那么一天,我发现曾令我迷醉的江湖世界原来皆如梦。李莫愁唱了一辈子的“问世间情为何物”,她可找到了答案?纵使不中情花这毒又如何?她早已深中痴情之毒,独行江湖,孤傲冷漠,落寞是否是古墓派传人解不开的结?痴情如梦。慕容复的皇帝梦做了一辈子,众叛亲离,神志不清是他自找,只苦了阿碧,纵为九五又如何?真比得上姑苏燕子坞中怡情养性,韬光养晦,伴语嫣携手终老?雄图如梦。欧阳锋和洪…  相似文献   

15.
元好问词中有大量的"酒""醉""梦"的字眼和词句,这些写酒和梦的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词人当时的情感以及心理状态。研究这些纪梦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遗山在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所作出的心灵选择。笔者选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元好问在词中直接表明的5首"纪梦词",来窥探元好问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6.
《甘肃教育》2011,(4):48-48
1.少小离家老大回,安能辨我是雄雌。(苦命的人儿,这些年你都经历了什么?) 2.听君一席话,自挂东南枝。(你到底说了什么?) 3.夜深忽梦少年事,惟梦闲人不梦君。(跟此人有仇啊?)  相似文献   

17.
赶考     
《中国基础教育》2005,(4):16-16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旅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2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梦到下雨天,他带了斗笠还打伞。秀才第二天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莱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的构筑是科学幻想与真实反映的辩证统一。中国梦的构筑必然包含着某种美好的、科学的"幻想",但中国梦的构筑归根结底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因为,构筑中国梦的动因是源自改变客观实际的需要;构筑中国梦的内容是对客观实际特别是发展趋势的真实反映;构筑中国梦的"幻想"是对客观实际发展的前瞻性预测或超前性反映。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材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媒介,文质兼美的文章对其价值观念和理想的树立起着重要的作用.梦,是人心理中潜意识活动的表现.梦境是客观世界现实生活内容的非有序化、形象与变形的反映.本文针对小学课本中的梦形象进行分析并发现,教科书中梦的形象对学生具有生活上和价值观上的引导作用,切合儿童经验,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儿童经验进行教学,并对其价值观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20.
乡村的夜晚,繁星点点,四野幽静。我独自坐在房间的一隅,燃亮了十五支火红的蜡烛。映着不断跃动的火苗,我轻轻地将双手合起,为心中的崇高与敬仰而深深祝福。心绪如织。是谁,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夜里,让失意的我泪流不止?是谁,在迷茫无助的路口,引导我重新踏上求知之路?是谁,让我在一次次惨败后忍痛站起,在一次次磨砺中找回自信?又是谁,让我抛弃逸致闲情,数年如一日地在书本中煎熬寂寞,在残灯下咀嚼人生?是梦?不是梦。当我日渐成熟,当我日渐被知识武装,当我终于采撷到勤奋培育的火红的硕果,我再一次无法抑制涌动的泪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