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静电的三种起电方法 1.1 摩擦起电 当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其中束缚电子本领较弱的物体将失去电子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这种由于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例如: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毛皮因失去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因得到电子带负电.那么如何确定物体摩擦后的带电种类呢?下面是按物体束缚电子本领强弱排列的顺序表.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一)起电1.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律带的电荷。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像胶棒带的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验电器—很据同种电荷相斥的性质制成。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但不能判断带电的种类。2摩擦起电(1)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体是否带电,除了用验电器检验外,若物体能吸引其他轻小物体,它也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但两个物体相互吸引,不能断定它们都带了电。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得到多余的电子带负电荷;失去电子带正电…  相似文献   

3.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所带正电的电荷跟核外所有电子带负电的电荷相等,原子处于不带电的中性状态.当中性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原子核所带正电的电荷跟所有电子带负电的电荷不相等,物体就带了电.用摩擦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在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原子核失去电子,从而该物体带正电,而另一物体由于得到这些电子而带上等量负电.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后,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后,有机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这种用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电荷之间相…  相似文献   

4.
1 静电的三种起电方法11 摩擦起电当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其中束缚电子本领较弱的物体将失去电子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这种由于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例如: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毛皮因失去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因得到电子带负电。那么如何确定物体摩擦后的带电种类呢?下面是按物体束缚电子本领强弱排列的顺序表。玻璃 有玻机璃 尼龙 头发 毛皮 丝绸 纸 橡胶物体束缚电子的本领不断增强表中的两种物体摩擦时,前面的物体易失去电子带正电,后面的物体易得到电子带负电。相距越远的两种物质摩擦时,带电…  相似文献   

5.
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要点(一)起电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行。即正电行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为负电行。正负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验电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行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作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利用验电器不能直接判断物体带电的种类。2.摩擦起电(1)带电。物体是否带电,除了用验电器检验外,若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它也带了电。但…  相似文献   

6.
1.下表是研究摩擦起电时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  相似文献   

7.
在教《摩擦起电》一课时,我先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做塑料尺、笔杆等与头发(或别的物体)摩擦后的吸引小纸屑的实验,从而理解“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这一性质,接着教师讲解“正电”、“负电”和“同种电互相排斥,异种电互相吸引”的概念,并做相应的实验,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有两点做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实验表明 :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互相排斥 ;两根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也互相排斥 ;可是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与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这表明硬橡胶棒上的电荷和玻璃棒上的电荷是不同性质的电荷。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首先提出把呈现在玻璃棒上的电叫正电 ,呈现在硬橡胶棒上的电叫负电。正电、负电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对于物体相互摩擦后带电的符号 ,有人认为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 ,玻璃棒总是带正电 ;有人则认为玻璃棒不管与什么物质相摩擦 ,所带的电都是正电。对于摩擦在摩擦起电中的作用有人则认为仅仅是增加两物体的有效…  相似文献   

9.
起电与验电     
所谓起电,就是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其方法有以下三种: 1.摩擦起电。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不带电物体,在相互摩擦时,由于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它们之间就会发生电子转移,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多余电子而带负电,并且两物体所带电量相等。  相似文献   

10.
小学自然教材第十册第4页的实验要让学生认识到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的物体相互吸引。按教材介绍的方法,实验时是把一根摩擦后带电的玻棒(或胶棒)用细线拴在其中部并悬挂在支架上,再用另一根摩擦后的玻棒(或胶棒)去接近它。让学生观察两个带电物体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的物体相互吸引。这样做存在几点缺陷:一是用细线把带电的玻棒(或胶棒)悬挂起来后它本身就已是摇摆不定,这时再作吸引或排斥的实验必定让学生难以信服;二是如果让悬挂起来的带电玻棒(或胶棒)…  相似文献   

11.
孙伟河 《考试周刊》2008,(7):109-110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这里涉及不同种物质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够带电.我们质疑:摩擦后,物体所带的电荷是摩擦力"摩"出来的吗?不接触、不用摩擦能否起电?同种物质相互摩擦也可以起电吗?不断摩擦,电会不断增多吗?……带着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带电与导电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在初中,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摩擦起电和接触带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特点是:①被摩擦的两个物体一般都是绝缘体,摩擦前都不带电;②摩擦后两个物体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例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有正电荷,则丝绸上必带有等量的负电荷.  相似文献   

13.
分析简单的带电现象,是同学们感到颇为困难的问题.要做到正确分析,必须注意几个;可题.1.两物体互相吸引,并不能判定两个物体都带电,因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带异种电荷的两物体也互相吸引.所以,两物体互相吸引,有两种可能:①一个物体带电(正电荷或负电荷),另一物体不带电;②两物体带异种电荷.但尚不能判断哪个物体带正电,哪个物体带负电.2.两物体互相推斥,就可判定两个物体带同种电荷,但尚不能判断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3‘运用物体结构理论分析问题,紧紧抓住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正电荷的转移,以…  相似文献   

14.
在解答电学某些试题时,若能针对问题进行一些合理而又巧妙的假设,就会使问题易于理解、易于分析和求解,收到化难为易的功效.1 假设可能答案[例1]用一根带有正电的塑料棒靠近小通草球,通草球被吸引.则通草球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不带电.D.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解析:假设小球带正电则会与棒互相排斥;假设小球带负电,则会被异种电吸引;假设小球不带电,也会被带电棒吸引;从而判断小球有带负电或不带电两种可能,故应选D.  相似文献   

15.
电和磁     
电和磁一、填空1.物体经过摩擦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带电的物体有吸引()物体的性质。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固体、液体、气体的互相摩擦都可以(),带电体不是带()电。就是带()电。3.电有两种。一种是正电(用“”表示);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16.
问: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答: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即电子的得失过程.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摩擦起电不是“生电”,因为电荷是不能创造的.电荷本来就存在于物体中.构成物质的原子中,其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通常这两种电荷的电量相等,所以不显电性,两物体摩擦后,原来存在于物体里的正、负电荷重新组合,但它们的总电荷数仍然不变.问: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答: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因而物体呈中性.由于不同物体(如毛皮与硬橡胶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  相似文献   

17.
电路·考点复习·一、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1 物体有了的性质 ,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或者说 ,带了电荷 .根据此性质可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2 用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叫做摩擦起电 .3 电荷有种 ,人们把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电荷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 :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4 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的仪器 ,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时 ,金属箔由于而张开 .5 叫做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6 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叫做 .7 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 ,任意两个靠近均相互吸引 ,…  相似文献   

18.
电路复习     
一、知识网络二、学习指导(一)摩擦起电1.两种电荷(1)正电荷: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负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2)电荷间的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检验:①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则该物体带上了电.②验电器:是利用其两片金属范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的原理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2.摩擦起电门)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带电的实质是物体电子的得与失.(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百十11摩擦时.…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雷电的秘密》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实验课本《自然》第十一册第13课教材 ,本课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是 :(1)知道电有正电和负电两种 ,同种电相互排斥 ,异种电相互吸引 ,并知道什么是放电现象 ,雷电是怎么形成的?(2)正确操作带电物体相互作用的实验 ,学会观察放电现象的实验 ,发展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相信科学的科学态度。其中重点是正电、负电的认识 ,难点是雷电形成的过程。全课共分为正电、负电的认识 ,放电现象的观察和讨论 ,…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1997年第10期“课堂小练习”(45面)“语言训练题型测试”中第8小题:把下面这一长句变成短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旋转。”答案是“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及围绕原子核作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