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幽默二则     
幽默二则尤末(一)一个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人总是为头上出现白发而不安。有一天,他的女秘书来到他的办公室,让他签署文件,女秘书站在一旁等着。他突然意识到,女秘书一定在看他头上的白发。“你在看我头上的白发吗?”他略带不满他说。“不,先生,”女秘书回答道,“...  相似文献   

2.
他也有感受挫折的时候,因为他没法玩篮球,没法滑冰,实际上很多事情他都不能做。不过,他有一套自己的处理办法。他能够在头脑中想象自己在篮球场上奔跑的情景,就像他把乐境痴迷地糅入琴弦一样。这就是世界小提琴大师依萨克·帕尔曼。帕尔曼1945年出生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市,其父母是波兰人。3岁半时,他开始拉小提琴。一年后,他患小儿麻痹症致双腿瘫痪。没人知道,疾病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阻碍或激发了他的音乐天赋。人们看到,9岁的帕尔曼开始在音乐会上演出了。但还是有人认为,对帕尔曼来说,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开独奏音乐会实在…  相似文献   

3.
每一位艺术家在心底里都清楚,他在向观赏大众诉说着什么。他不但希望他所诉说的形式能打动人,而且内容也是独一元二的。他希望观赏大众乐意倾听他的诉说,并理解他的一番苦心——他要借艺术启发他们,教育他们。  相似文献   

4.
刘伟 《世界文化》2007,(10):12-13
威廉·布莱克1757年11月28日出生于伦敦,他的父亲是一个小本经营的袜商。从童年开始,布莱克就声称见到过幻象。4岁时,他看见上帝“把头放在窗户上”。大约在9岁的时候,一次在乡村散步,他看见一棵树上栖满了天使。尽管他的父母努力阻止他“说谎”,但他们还是注意到他与其他孩子的不同,没有强迫他进入正规的学校而在家里自学。10岁时,布莱克表达了希望成为一个画家的愿望,于是父母把他送进绘画学校。两年以后,他开始写诗。14岁时,父亲打算送他去一位著名艺术家门下当学徒。  相似文献   

5.
黎巴嫩的穆罕默德先生是1994年我随中国青海杂技歌舞团访问中东时结识的朋友。我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贝鲁特大学学院剧场做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的时候。那天,天气十分炎热,我们坐在观众席上稍事休息。这时,我看见前排有一位黎巴嫩朋友全神贯注地低头写字,他满头大汗往下淌。“呵,他写的是中文广我见他在自己的名片上一笔一划地写上了“穆罕默德·塔哈;”在他旁边放着别人给他写的他的中文名字的范本。他临摹得似乎很吃力,手中的笔好像有千斤重。我走近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要过纸和笔,给他示范了一s。他点头笑了奖表承感谢,接过纸笔…  相似文献   

6.
陆家齐  苏音 《世界文化》2007,(12):33-33
安德烈·德尔·萨托是佛罗伦萨的画家,他的绰号“德尔·萨托”是“裁缝”的意思,他的父亲是裁缝。从1518年到1519年,萨托在法国为弗兰西斯一世工作,除此之外,他基本上都在佛罗伦萨度过。在那里,他作为16世纪初叶的画家,和巴尔托洛梅奥一起,成为引领当时画坛的人物,作的作品主要题材是宗教画,包括一系列壁画;他最著名的祭坛画《圣母和弹竖琴者》,其庄严优美可与拉斐尔媲美。可惜他的绘画缺乏活力和深度,否则,他可以跻身于绘画大师之列,艺术史家兼画家瓦萨里认为这一点与他的妻子有关。  相似文献   

7.
龙彼得,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他是外国人。不错,他是荷兰人。他在台湾的学生当面戏称他为“红毛仔”,把他与当年郑成功驱逐的“荷夷”相提并论,他也笑得很开心。因为他们知道当时的殖民者与当今这个迷恋于东方神奇的土地和中国古老文化的“老外”是截然不同的。他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任教授,是国际著名的汉学家,毕生研究的是中国的宗教、民俗和戏曲。在地牛津郊外那座二层的小别墅里,四壁几乎尽是中国的线装书和各种出版物。他完全可以用普通话与中国人讨论问题,甚至会用泉州话与服务员及三轮车工人交谈。因此,有人说他比…  相似文献   

8.
郑振铎一生待人极为真诚直率。郭沫若在1921第一次见到他,就感到他是一位用日本话叫作“无邪气”的人。叶圣陶在1924年为《天鹅》一书写的序中,称他是一个“大孩子”。而在他牺牲以后,俞平伯在悼中仍然称他是“兴高采烈,活泼前进,对一切人和事都严肃认真,却又胸无芥蒂的大孩子。”这种人情美是令人向往的。而在他的日记中,则处处可以看到这种品德的闪光。今举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9.
精神的背叛     
丈夫愤怒了,妻子爱的原来并不是我 他开着车,漫无目的地在街面狭窄、纵横交错的旧城区转来转去,他有意地避开那条笔直的高速公路。他害怕一旦驶到高速公路上,车速就会不由自主地超过他思维的速度,将他抛出去,一直将他扔到一个他还来不及想象、也从不曾知道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春立是当官的——的确,很多人都知道。他当过《中国化报》主编,当过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现在还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的任上。由于工作需要,他得经常出头露面,他得经常组织展览、率团出国……所以,由此侧面知道他和认识他的人很是不少。  相似文献   

11.
一代著名画师任率英先生逝世7周年了。在缅怀这位中国工笔重彩巨匠的时候,他的画品和人品再一次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任率英先生系河北省束鹿县人,出身贫苦农家,自幼失去双亲,寄养在大舅家中。大舅是生意人,唯望外甥承其衣钵,遂将他送去学徒。然率英先生志不在此,他从小酷爱绘画;民间的年画、壁画和农家画师是他的启蒙老师,他从这些民间绘画中汲取了丰富的艺术养料,为他以后的成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拜在著名画家徐燕芬名下,为其入室弟子,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画艺生涯。“读万卷书,…  相似文献   

12.
大约在1845年,5岁的莫奈跟随家人离开巴黎,来到了勒阿弗尔。他的叔叔在这里经营船用杂货兼杂货批发。《海边露台》是莫奈对其家人的珍贵记录。莫奈的家人强烈反对他从事绘画职业,也不理解他的生活方式。1920年,收藏家勒内的日记使这幅名作含义更加明了,他说:“莫奈给我看一幅油画,画中,他的父亲注视着大海,场景应该是美国……他指出两边各有一根旗杆,并说这种构图在当时极为大胆。”  相似文献   

13.
我写过一本《马可·波罗》的小书,为此,对这个“欧亚飞鸿”怀有深深的敬畏之情。在不同凡响的生命征程中,马可·波罗以刚毅不拔的毅力一次次冲出死亡的陷阱而走向新生,他以百折不回的勇气一次次跨跃生命的绝境而走向坦途。他跋涉、他奋进于人类文明的丝绸之路;在荒凉的戈壁滩上,留下他不灭的脚印;在蔚蓝的海洋上,浮荡着他倔强的身影;在他的第二故乡——中国的编年史上,永远铭刻着他闪亮的名字。《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他留给今天这个世界的永不消失的回声!在威尼斯,我希望参观马可·波罗纪念馆。“他没有纪念馆,只有个没人管的…  相似文献   

14.
海顿与交响乐海顿很富幽默感,他总是想方设法使他的保护人尼吉拉王子高兴。他在刻苦地写作许多表示深切感情的严肃作品的同时,也写一些轻松愉快的乐曲。有一天他去排练时,带了许多小盒子。使乐师们惊讶的是,他把这些小盒子分发给乐师们,每人一件玩具乐器。然后他指挥...  相似文献   

15.
金森 《世界文化》2005,(7):10-11
在世界航海史上,库克船长无疑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与哥伦布、麦哲伦、达-迦玛这些世界航海史上的先驱相比,库克船长的航海探险虽然晚了数百年,可他的发现同样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在长达十数年的时间里,他率领他的探险队纵横太平洋,行程数十万里,多次死里逃生,化险为痍。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都曾经留下库克船长的足迹,至今,在大洋洲,库克船长的名字依然具有无法替代的位置,就像当年他所驾驶的“发现”号一样,他的使命就是为了发现,他的生命就是为了发现,为了发现,他来到了太平洋,也把自己的生命最终留在了太平洋。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183;斯坦内尔是挪威著名音乐家。在梅地亚楼大宴会厅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的穿着极为随意,具有北欧人特有的严谨和克制,无法将他与著名国际音乐人的概念相连。但当他坐到白色的三脚钢琴前,音乐的旋律从其指间汩汩流出时,你才能发现他的真情真性。时间,仿佛在这刻凝固,只有动人的旋律和深情的歌声。  相似文献   

17.
《两个塔希提妇女》( 1899)是法国画家高更的一幅杰作,现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高更被誉为19世纪下半叶后期印象派著名画家、象征主义运动领导人,他在掌握思想、感觉和视觉形象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他于 1848年出生在巴黎一贫民家庭,是保护人古斯塔夫·阿罗萨引导他走上了艺术之路,他从1883年起决定坚持每天作画。贫困的生活使高更产生了鄙视欧洲和人类文明的想法, 1886年他开始远游,两度在法属塔希提岛居住作画,他还曾与当地一土著妇女生下一子,但他始终未承认这个儿子。 高更刻苦钻研,创作了大…  相似文献   

18.
阑珊 《世界文化》2005,(12):22-23
我们最小的儿子汤米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吃橘子。每年圣诞节,当橘子在市场上出现的时候,我总是特别为他多购买一些。他早餐和晚餐的时候都要吃橘子,他的午餐盒里也总是有橘子。在读书或看电视的时候,他也要吃橘子。  相似文献   

19.
岳力 《世界文化》2008,(7):32-32
保罗·克利的绘画由一系列矛盾的特质构成,即他的作品体现出一种对立与统一。譬如,他的画风具有儿童画的特点,单纯而富于情趣,但内涵却相当丰富,技法也异常圆熟老到;他的作品极富幻想性,在制作上却又像数学一样精确;他的部分绘画中有着抽象和变形的因素,但与他的好友康定斯基等人不同,这些作品仍未脱离具象绘画的范畴,而是在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达到了很好的平衡。此外,他的作品既有完美的视觉形象,又有很强的音乐性。而理性与荒诞、温情与冷竣等诸多矛盾因素都和谐地统一在他的绘画中。我认为,正是这些因素决定了克利绘画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埃里克·克雷尔(ERICHKRELL)是澳大利亚著名的残疾人画家。埃里克·克雷尔1933年生于柏林,1959年移居澳大利亚。青年时代的克雷尔酷爱体育,尤其钟情于拳击和足球。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代表澳大利亚国家足球队参加国际比赛。然而,他的梦想很快就破灭了。一次度假归途中,意外的车祸使他四肢瘫痪,成了终身残废。正常人享有的一切从此与他无缘,更甭说他的足球梦了。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在住院治疗期间,克雷尔遇见一位长他多岁,名叫伊丽莎白·玛尔琴科的护士,对克雷尔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不但在生活上给他以许多帮助,还在精神上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