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威拉·凯瑟是美国20世纪初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在将近,+年的写作生涯中她著作丰富,共有-,本中长篇小说和,本短篇小说集。1873年,凯瑟出生于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州温彻斯特附近的后溪谷,那是一个长满绿草的地方。9 岁时,她随父母迁居到内布拉斯加州红云镇附近的农场。凯瑟曾对一位访问者谈到自己初到农场的感受:“当我们向它驶近时,我觉得来到了世界的边缘。”凯瑟的第一个家安扎在分水岭上。小说《我的安冬尼亚》中的大多数人物都取材于这里。一年后,她的父母又把家从农场迁到红云镇。这里虽只是一个有着*1++人的小镇,但也是个繁华地带,每天都有八列满载乘客的火车奔驰而过。红云镇的人在凯瑟的生活与艺术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是激发凯瑟创作灵感的一个重要源泉。而在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像红云镇那样的小镇经常被作家描写到小说里去。它是《哦,拓荒者们2 》中的汉诺威镇,《云雀之歌》中的蘑菇镇,《我的安东尼亚》中的黑鹰镇,《我们中间的一个》中的弗兰克福镇,《一个沉沦的妇女》中的甜水镇。凯瑟原想当一名医生。在红云镇,她与两位医生成了好朋友,他们在需要人手的时候总是让凯瑟帮忙。凯瑟也因此学会了一些医术,她不仅敢于解剖死猫,还曾治愈一些小动物,这让当地人惊...  相似文献   

2.
晓明 《世界文化》2001,(4):26-27
世界上有一位只写过一本小说却名扬天下的作家,那就是写《飘》的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书中所写的斯佳丽从漫天大火中逃离亚特兰大的路,就是作者上小学时天天走过的那条路。上小学一年级时,玩疯了的小玛格丽特根本不愿意上学,她不断地问母亲,为什么她要上学?她母亲梅贝勒说不明白,只好强行送她上学。在上学的路上,她们经过了一个又一个农场,可那里的房子已经在民主战争中被烧掉了。母亲梅贝勒总是给小玛格丽特讲从前在这里住的人有多么富,但现在他们的世界坍塌了,她们自己也是一样。“每到最后,她总要告诉我有一天我要探…  相似文献   

3.
坚守梦想     
我朋友蒙提在圣思多罗有个养马场。我常借用他的房子举办募款活动,为危机青年项目募集资金。上次活动时,他在介绍我时说:"我想告诉大家为什么让杰克借用我的房子。这故事跟一位年轻人有关,他的父亲是位驯马师,他从小就必须跟着父亲东奔西跑,从一个马厩到另一个马厩、从一个赛马场到另一个赛马场、从一个农场到另一个农场、从一个养马场到另一个养马场,结果,男孩的高中学习时断时续。一次,老师让他写一篇作文,题目是长大后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的几个世界:文化冲突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几个世界》(My Several Worlds),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1954年出版的回忆录的书名。1892年她出生四个月就随着当传教士的父母来到他们在中国的传教地清江,后又迁往镇江。她在回忆录中生动地记叙她那特殊的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养成。她说自己怎样“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长大——一个是属于我父母的,狭小的、白人的、清洁的、长老会的美国人世界;另一个是广大的、温馨的、欢乐的、不太清洁的中国人世界,而两者之间可说并不相通。在中国人的世界时,我说中国话,举止  相似文献   

5.
1921年秋的一个下午,我到巴黎巴鲁大街拜访一位名叫娜佳·布兰杰的音乐教师,请求她收我当她的私人学生。当那狭小而颤抖的电梯把我送到她的四层楼公寓房间时,我开始犹豫起来,因为我没有听说过有别的美国人跟她学过高级作曲课程。事实上,我从未听说过有谁想要认认真真地跟一位妇女学习音乐的。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位第一流的女作曲家。因此,妇女哪能当一个第一流的作曲教师  相似文献   

6.
林肯自传     
我于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肯塔基州的哈丁县。我父母是弗吉尼亚州人,双方都是普通老百姓——也许应该说门第低贱。在我十岁时,母亲就离开了人间。她出身于一个叫汉克斯的家族,她家有些人如今住在亚当斯县,有的在伊里诺伊州的梅肯县落户。我祖父亚伯拉罕·林肯大约在1781或1782年从弗吉尼亚州移居肯塔基州,一两年后在那儿死于印第安人之手,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森林中开辟农场时被杀害的。我父亲在祖父去世那年只有六岁,长大后可以  相似文献   

7.
《鹊》     
翁弗勒附近有一个农场,画家们经常聚集在这里。这是在1867年,莫奈创作第一个雪景系列的最后一幅画。这幅画也许是莫奈1872年在别处创作的,可无论是这幅画的风格还是格调都非常接近翁弗勒派。  相似文献   

8.
马德琳·奥尔布赖特散记许杰王云彤长期以来,美国国务院一直由男人一统天下。但随着1997年的到来,一位59岁的女性闯入了“雾谷”(美国国务院),成为这里有史以来第一位女主人,她就是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奥尔布赖特的童年是随父母在不停地辗转中度过的。她的父...  相似文献   

9.
有位台湾作家的<人,又少了一个>,大致说的是主人公"我"曾遇到一位中年妇女到"我"家讨点米,并反复向"我"申明自己不是乞丐,是个大学毕业的人,只是先生做了牢,自己一个人带四个小孩,靠给人洗衣服无法维持生活才不得不来讨点米的."我"受到感动,给了她许多米.几年后,当我再次见到她时,她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标准的乞丐,在向人熟练的乞讨.于是"我"不由得感叹:人,又少了一个.  相似文献   

10.
在1977年出版的美国文化史名著《伊甸园之门》中,莫里斯·迪克斯坦把我熟悉的欧文·豪和另一个叫苏珊·桑塔格的人誉为美国当时目光最敏锐的文论家。“谁是苏珊·桑塔格”?2002年的某个冬夜,我的心中浮现出这样的疑问。一、美国最智慧的女人我没有想到,苏珊当年如此年轻,才44岁时就获得那样的评说;更没有想过她是一位女性,在我的印象中,在思想界获得成功的女人可没有娱乐界那么多;更没有想到,在美国她早就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个“明星”级的知识分子,过去四十多年中,她一直处于舆论的中心,关注世界和被世界关注。苏珊1933年1月16日生于曼哈…  相似文献   

11.
丹红 《世界文化》2005,(3):20-22
罗伦·洛希从前是新西兰的一名风尘女子,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她的青春:偷渡、未婚生子,为了生活她不惜以身体赚钱,从脱衣舞娘、街头流莺到按摩女,最后淹没在酒和药的漩涡中。直到她因忧郁症住进精神病院后,她的人生才开始改变。洛希立志要当一名医生,尽管周围没有任何人相信她可以做到,她却以行动证明了一切。父母的阴影父母在我年幼时离异,母亲不愿承认爱情的失败,不断以烟酒、毒品麻醉自己,逃避现实,我渴望得到温暖的家与母爱,却始终没能得到。心中的缺口让我对人生失望,渐渐成为他人眼中的问题少女。我想要追求不一样的生活,于是兴起偷渡到…  相似文献   

12.
经历22年的婚姻,我才发现了怎样与妻子佩吉保持爱情和亲密关系的一个秘密:与另一个女人约会。 妻子鼓励我去约会的“另一个女人”就是我的母亲,一位72岁的寡妇。我的父亲20年前去世后,她一直独居至今。就在父亲去世后不久,我来到2500英里以外的加利福尼亚,成家立业。6年前,我迁回老家附近的地方,那时我曾承诺要花些时间和母亲在一起。然而,由于忙于工作和家务事,除了家庭聚会和节假日以外,我很少有时间去看望她。  相似文献   

13.
<正>前不久和一位瑞典朋友聊天,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在瑞典西部韦姆兰省玛巴卡村,住着一户家势显赫的贵族军官。1858年的一天,这家生了个女孩儿。小姑娘很可爱,全家人都非常宠她。但不幸的是,到了学走路的年纪,她却患上了一种不明病因的瘫痪症,医生们都束手无策,女孩儿丧失了走路的能力。她慢慢长大,虽然不能走路,但父母还是经常带她出门旅行。一次,他们带着她乘坐邮轮到海外旅行,用餐的时候结  相似文献   

14.
我从山中来     
在一个幸福家庭中,有一个自称"没有一天不快乐"的女孩,你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我,一个农村女孩.   我上了初中,不得不离开父母来到城里上学,我舍不得,心中有说不出的难舍难分,因为我知道,这样一来父母给予我的爱就会随之疏远.……  相似文献   

15.
陈海 《东方文化》2000,(3):124-126
1997年春,借着在法国学习的机会,我去了一趟西班牙。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度,她是格列柯、戈雅、毕加索、达利和米罗的故乡。而且,这里还生活着一位我早就从画册上认识了的当代画家塔皮埃斯(Tátpies)。我之所以对塔皮埃斯的艺术有兴趣,完全是因为他的作品中的那种浓重的“中国风”。碰巧,我来到  相似文献   

16.
正因受疫情影响而空置了近一年的民宿"飛鳥魚の家"终于又接单了!一位来自瑞士的留学生C计划入住6个月。下单前她想来周边看看,我们便约在附近的超市见面。C金发碧眼,来京都短期留学。一见面她就跟我抱怨说,日语太难了,到现在还是一句都不会说!我说,我也是啊。望着她疑惑不解的模样,我笑了,告诉她:"我不是日本人,我是中国人。和你一样,我也是一句日语都不会说就闯到京都来了!""啊,原来如此!那你为什么来日本啊?"她追问道。C的追问,不禁让我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17.
苏音 《世界文化》2001,(4):12-13
在当代缤纷多彩的欧美文坛上,诗人、小说家西尔维娅·普拉斯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一位深受法国和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影响的作家,普拉斯在她最著名的作品中以描写孤寂、精神错乱、没落、死亡形成自己的特色。新颖独特的文体,娴熟的写作技巧使她的作品被广为赞誉,并深深地影响着后人。1932年10月27日,普拉斯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市,父亲是波士顿大学生物教师,母亲教高中英语。由于她父亲并非母亲所爱,因此父母关系并不融洽,母亲对父亲感情十分淡漠。1940年,小普拉斯8岁时,父亲病重住进医院而母亲却疏于护理,…  相似文献   

18.
晚饭后的无数个夜晚,小华盛顿·欧文总是悄悄地溜出家门,去附近一家剧院看戏;到九点钟光景,又恋恋不舍地及时从剧院回来参加全家的晚祷;然后,再次跑出去看看戏的结局。他母亲时常悲叹道;“唉,华盛顿,你要是听话该多好啊!”但她万万没有料到,她小儿子所喜爱的游逛日后使他得以走遍世界各地,从中发掘创作素材,进而成为美国文坛上第一位享有崇高声誉的文学家。欧文出生于1783年,正值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之际。当时,最后一批英军仍行进在纽约街头。他一开始提笔写作,欧美两洲的人们都惊异地觉察到这个美国人写起小说、散文和历史传记来俨如一个生  相似文献   

19.
印象圣胡安     
尽管波多黎各相当于美国的一个海外省,但从洛杉矶乘飞机到波多黎各需要一天,却是我没有想到的。我们先飞了5个小时到达迈阿密,停留1个小时后再接着飞2个多小时,加上3个小时的时差,抵达圣胡安时,已经是掌灯时分。这里是美国东部时间,与洛杉矶相差3个小时,与北京相差12小时。刚刚下过小雨,湿热的空气使人难耐。  相似文献   

20.
留法一年     
我原是北京171中学的学生。1999年被中国教育部选送到法国交流学习。登上飞机12小时后,我抵巴黎戴高乐机场。我被安排在一个生活宽裕的法国志愿者家中,他们有一套独处且宽敞的住宅。家庭成员由男、女主人和他们住校的一女一子组成。他们全家对我像亲人一样友好。在我即将回国前,女主人动情地说:“你在这里的一年,使我的家庭充满了欢乐。”她的话让我流下了眼泪。至今我仍保持着与法国妈妈的联系。开学第一天,法国妈妈开车送我到校,她将我介绍给校长和班主任。学校全称查理·戴高乐欧洲中学,是以法国前总统查理·戴高乐将军的名字命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