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字写得不好     
邮局里有几个人在出售邮票的窗口前排队。一位手打石膏绷带的先生,走到靠近窗口的一位女士身边。“请问,您能为我这张明信片写个地址吗?”那位女士很热情,不但写了地址,还为他写上几句简单明了的话,最后代他签署了名字。“好了,”女士说,“您还有什么要我做的吗?”“是的,”那位先生回答说,“您最后再附上一句‘请原谅,字写得不好’就行了。”字写得不好@正华  相似文献   

2.
母亲把一堆油炸面包片堆在盘子上,然后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我向她指出,如果她不理睬健康顾问和营养专家的建议,她会早死的。一个儿子对自己的母亲说这样的话,似乎是太残忍了,不过我的母亲这时已经99岁了。 我的母亲活了几乎整整一个20世纪,但她却从来不考虑什么是“合理”的饮食。她也从未产生过某种食品会对她有害的焦虑。闻  相似文献   

3.
比尔·盖茨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经常皱着眉头顶撞母亲。一次,母亲玛丽叫他吃晚饭,他却不做回答。见他在一动不动地看着家里的电话装置,妈妈着急地问道,“你在干什么?”“我在思考。”盖茨不耐烦地回答。“思考?”“是的,在思考!”他重复道,“你不曾思考过吗?”他的父母决定去找心理医生。一年之后医生建议,玛丽今后要尽量适应自己的儿子。玛丽是个外向而且个性很强的女人,“不过后来她还是明白了,长期和孩子对立于事无补。”盖茨的父亲回忆说。如今,不少电脑信息企业都想和比尔·盖茨一争高低。从离开哈佛大学,到后来成立现…  相似文献   

4.
谁聋了     
“我认为,我的妻子快聋了。”乔对医生说。 “你先在家里检验一下她的听力,然后你再带她来,我好对症下药。”医生说。 于是当天晚上,乔见妻子在准备晚餐,便站在距她身后4.5米左右的地方说:“晚饭吃什么呀?亲爱的。”没有反应。他走到离她身后约3米的地方问,仍没有答音。接着他站到她身后1.5米的地方再次发问,可还是得不到回答。 最后他直接到她的身后问:“亲爱的,晚饭吃什么?” 她转过身来说:“我已经说过四遍了,吃鸡!”谁聋了@小段  相似文献   

5.
克雷格·舍戈尔德非常喜欢踢足球,而且踢起球来不要命,不过他的教练渐渐注意到这个小孩好像变了,动作不如以前快了。两星期后,克雷格剧烈地呕吐。父亲厄纳和母亲马里恩立即为儿子联系了一家医院。专家为克雷格作了一系列的检查。“恐怕,我带给你们的不是好消息,”专家说,“克雷格脑部有个肿瘤。这个肿瘤位于非常危险的部位:靠近脑干的顶端——这个区域控制呼吸、心脏跳动和血压。”救护车把克雷格送到位于伦敦中心的大奥尔蒙德街医院,母亲本不想把病情告诉儿子,怕压垮他不服输的脾气。但是,她从未对儿子说过一句谎,她不想破坏她在儿子眼里形…  相似文献   

6.
王欣 《世界文化》2014,(7):16-18
一生获得四次普利策奖的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在给大女儿的信中谈到她的母亲伊丽娜怀特时真诚地说:“她不像我那样有独到的见解,可是她以她性格和天性的力量支配着我的诗艺。”  相似文献   

7.
流泪的故事     
我的妻子爱珍是在冬天去世的,她患有白血病,只在医院里挨过了短短的三个星期。我送她回家过了最后一个元旦,她收拾屋子,整理衣物,指给我看放证券和身份证的地方,还带走了自己所有的照片。后来,她把手袋拿在手里,要和女儿分手了,一岁半的雯雯吃惊的抬起头望着母亲问:“妈妈,你要到哪去?”“我的心肝,我的宝贝。”爱珍跪在地上,把女儿拢住,“再跟妈亲亲,妈要出国。”她们母女俩脸贴着脸,爱珍的脸颊上流下两行泪水。一坐进出租车里,妻子便号啕大哭起来,身子在车座上匍匐、滑动,我一面Aizhen,mywife,diedlastwinteraftershehadbeentormentedbyl…  相似文献   

8.
他们活着     
父亲打算同管家先生去察看庄稼,玛露也要跟着去玩。她喜欢跟着父亲到野地里跑一跑。可是妈妈不同意,对父亲说:“不要总让她跟着你。已经十三啦,你去哪儿,她也跟着跑。”“这有什么?”父亲回答说,“她还是个孩子。一个十三岁的女孩连门坎都不让迈的时代已经  相似文献   

9.
道歉仪式     
两年前的一个晚上,女儿不在家。我和老公恶吵了一架,我们已经有几年没这样吵了。当时的我伤心极了,感觉婚姻生活已没了希望,接下来便是冷战。三天后。女儿发现家里的气氛有点不对劲,便悄悄问我:“妈妈,这两天你是不是和爸爸吵架?”我矢口否认.不想让她知道。可她说:“那你们为什么不说话?”我只淡淡的说:“累了。”确实心太累了!过了一天,女儿又悄悄地对我说:“妈妈,我问过爸爸了,你们是吵架了!不要生气了,多想想我,好吗?等星期五的晚上,我要为你们主持一个仪式。”  相似文献   

10.
假期里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在给母亲写信,女儿玛瑞安坐在窗外的草坪上,和她的洋娃娃玩着模仿老师上课的游戏。看上去,她好像有点儿生气了,似乎她的“学生们”没有好好听讲。只见她一边训斥着他们,一边还像她的老师那样富有表情地打着手势,那副认真的模样,真让人忍俊不禁。关于玛瑞安我写些什么呢?母亲在加拿大,渴望得到家里的音讯;她最放心不下玛瑞安,总让我多说一些有关她的情况。对这个孩子,母亲有一种特别的怜爱。也许是为了获得灵感,我又一次打量起了我的女儿:一头乌黑的鬈发映衬着一张尖尖的小脸,两片圆润敏感的嘴唇…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追求幸福齐力编译一天,我问弟弟:“你幸福吗?”他说,“是的。不,要看你指的是什么。”“请告诉我,”我说,“你最近一次感觉到幸福是在什么时候?”“在1967年4月。”他说。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对生活采取不严肃的态度。弟弟的回答提醒了...  相似文献   

12.
早秋的邂逅     
他们相爱的时候,比尔还很年轻。很多个夜晚都在他们一起散步、谈天中消磨过去。后来由于两人之间的一点小事,他们便不在一起了。一时冲动之下,她和另外一个自以为爱的人结了婚。比尔被女人伤透了心,远走他乡。昨天,穿过华盛顿广场时,久别多年的她和他不期而遇。她喊道:“比尔·沃克尔。”他站住了,开始他并没有认出她。对他来说,她显得太老了。“玛丽!你怎么在这儿?”她下意识地仰起脸来,似乎是在期待一个吻。但是他却伸出了手。她和他握了手。她说:“我现在住在纽约。”“哦,”他有礼貌地微笑着,很快又皱起眉来。“我一直很想知道你过得…  相似文献   

13.
1916年春季的一天,奥基夫正在哥伦比亚大学自助餐厅平静地吃着午饭,一个同学突然问她:“你是不是那个作品正在曼哈顿画廊展出来自弗吉尼亚的奥基夫?”听说自己的作品未经允许就被展览,奥基夫惊呆了,她怒气冲冲地去找该画廊的主人艾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当时52岁的施蒂格利茨不但已是驰名全美的摄影家,而且是著名的“291”画廊的创建人。“我是乔治亚·奥基夫”,她对施蒂格利茨坚决地说:“我要你把我的画从墙上摘掉!”施蒂格利茨认为这位28岁的女画家并不了解自己在绘画方面所具有的天赋,他争辩着说:“你还不知道你…  相似文献   

14.
1970年夏天,朱莉·安德鲁斯与布莱克·爱德华兹合作在巴黎拍了影片《亲爱的莉莉》。当时安德鲁斯忙于事业,又要操持新婚不久的家务。每当工作完毕后她就急忙往家赶。孩子们早晨起床后也不收拾,甚至连牙都不刷,真让她有点哭笑不得。早晨,安德鲁斯把孩子们叫起来,对他们说:“孩子们,快起来,让我们一起晨练。我们比赛,谁若是输了,我们就罚他。”大女儿詹妮朝气蓬勃,说:“别那么唠叨,你说话可算数?”“当然,”安德鲁斯表示。她认为,作为母亲,自己得以身作则,带动孩子们。果然,在一次跑步中詹妮超过了安德鲁斯。“你准备怎么罚我?”她问詹妮。“…  相似文献   

15.
生活的教训     
“一切都会好的,”每逢我遭受挫折时,母亲就会对我说,“只要你继续努力,总有一天会时来运转。到那时你将体会到没有先前的挫折,也不会有后来的转机。” 1932年我大学毕业时,才领悟母亲的话是对的。我当时下定决心要在广播电台找一份工作,然后好好干,争取成为一名体育新闻播音员。我搭便车到芝加哥,跑遍了每一家电台,但都被拒之门外。在一家电台,一位好心肠的女士告诉我大广播电台不能冒险雇用一个生手。“你到偏僻地区去找一家小电台,他们会试用你的,”她说。  相似文献   

16.
天使     
见到她,是在市孤儿院的活动室。一群孤儿将她围在中间,拍着手欢快地唱:“祝你生日快乐……”精致的五官,微鬈的长发,不泯的童心。她像一只快乐的天鹅,在孩子们中间翩跹起舞。跳的是标准的芭蕾。歌曲停止,她的舞蹈也停下来。一个小女孩说:“周阿姨,要是你天天来我们这里过生日该有多好啊,那样我们可以天天祝你生日快乐。”她笑着对小女孩说:“天天过生日,阿姨不是很快变成老太婆了吗?”“哦,我不让阿姨变老太婆。可是,不天天过生日,我们就不能天天见到阿姨了。”“阿姨会经常来看你们啊。”  相似文献   

17.
记得几年前,曾读到这样的警句:家长的职责不是给子女铺路搭桥,而是提供人生指南。美国的一位父亲在儿子即将到大学念书的时候,信笔写下一些忠告送给了儿子。几天后,他的儿子打来电话说:“爸,您送给我的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我以后要续写,添加新的内容,将来送给我的儿子。”儿子的话令父亲精神振奋,激动万分。的确,生活有时会突然给你带来非常珍贵、非常美好的时刻,此时的心情不正是这样的吗?下面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忠告:  相似文献   

18.
不能美丽     
一家人走下一辆公交车,两个大人忽然失掉了方向感,该往哪边走谁也说不清了.他们站在原地朝街的两头瞅,稍没留神儿子就冲上了人行道,两只小手眼看就要掀开一个老太太的冰柜.丈夫见状嗨嗨地叫起来,几大步跨过去抓住儿子,一边往旁边拖着一边说:不准吃雪糕,你妈要买连衣裙,等给她买了连衣裙再给你买雪糕.儿子被强行拖到一边,吭吭哧哧了几声,想哭却没哭出来.  相似文献   

19.
向明伟 《大理文化》2017,(12):34-36
正我不是村里最不听话的孩子——母亲或许并不那么认为。至少,她觉得我应该把她托人介绍的亲事答应下来,然后,才有资格跟她去谈打工的事情。她不再躲进屋里低声训斥,而是变得峻颜厉色,甚至有些歇斯底里。说她声震屋瓦,确实有些夸张,但是同住一个四合院里的叔叔,包括另外一家近邻,神色显然不同于往常了。"你不应该那样气你的母亲,你的父亲才死了多久?"他们阴沉着脸,对我说罢,转身就走开了。他们不理解我的  相似文献   

20.
林长华 《寻根》2020,(2):44-48
日前,福建东山岛密友朱先生通过微信发来民国时期他母亲和祖母在新加坡谋生的“大字”照片。笔者随即前往东山岛宅山村采访朱先生的母亲——出生于1926年的归侨谢美英,聆听她的“过番”往事。老人年龄虽高,视力、听力、记忆力却俱佳。她说,“大字”是过去东山岛华侨对护照的俗称,当年东山岛华侨就是用这种“大字”往返新加坡的。“这本‘大字’是1942年年初我母亲何白玉从新加坡回国时带来的。我也有一本,姓氏被写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