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天资聪颖,喜好读书,精通音律,能诗善画,尤擅作词。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开宝七年,宋兵南下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李煜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相似文献   

2.
公元十世纪,正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大分裂时期,这时江南有个国家叫南唐,南唐的末代皇帝叫李煜,史称李后主。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种隐,是南唐中主李景的第六子。按照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封建传统,他绝没有做皇帝的希望,他也丝毫不存在这样的梦想。但由于皇族间的矛盾冲突,互相倾轧谋害,他的叔父景遂和哥哥宏冀等相继死去,而帝位却偏偏落到他的头上。宋太祖建隆二年,他二十五岁时继承父业在南京即位。他天资聪颖,喜读书,善词章,工书画,知音律,是个风流倜傥的才子文人;然而他天性懦弱,  相似文献   

3.
《浪淘沙令》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李煜(937-978)字重光,自幼精通文章、诗、词,善书、画。25岁时他继承父业做了南唐国主,当时中国北方已建立了强大的宋王朝,李煜秉性懦弱,年年向宋太祖纳贡,苟且偷安。他在位15年,整天和嫔妃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975年宋灭南唐,李煜肉袒投降,被俘到宋都汴京,封违命侯,成了“日夕只以泪洗面”的阶下囚。在他二年多的俘虏生活中,写了很多怀  相似文献   

4.
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他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公元975年南唐被宋灭,他从有国之君一下子沦为阶下之囚,这使他从身体到心灵、从生活到思想都有巨大变化。他终日以泪洗面,触目生悲,所以后期词转为怀旧伤今,抒发亡国之痛、囚徒之苦,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5.
巧算属相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出生于1909年,你知道他属什么吗?也许你会说,查一查年历就知道了那么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君子李煜生于973年,又是属什么呢?其实很简单,这里告诉你一个小技巧,只要把年数除以12得余数参照下表即可知。如吴晗生于1909年,把1909除以12得余数为1,照上表所示,1为鸡,所以吴晗属鸡.再如1996年,用1996除以12得余数为4,所以1996年为鼠年,参照此法可以试着算算李煜(973年)、王安石(1021年)、冰心(1900年)的属相.巧算属相@孙凯  相似文献   

6.
鹭焱 《初中生》2007,(6):14-15
李煜(937-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最后一位国主,史称李后主。他天资聪颖,好读书,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而且诗、词、文皆通。据传他有文集30卷行世,还有《乐说》百篇,当时很受推崇,但都没有流传下来。今仅存诗10首,断句若干,文7篇,词30余首。在中国词史上,李煜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937——978),字重光,是南唐最末一个皇帝,史称李后主。975年,南唐被北宋灭亡,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一个掌握生杀予夺之权的一国之主,忽而变为任人宰割的阶下之囚,景况一落千丈,他的悲痛仇恨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他领受了人生的悲哀,又直率、真切地把自己的悲哀倾泻在词中,这使他的词“深衷浅貌,短语长情”,无论就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来看,都大大超越了前人,达到了小令的最高境界。试选取《相见欢》一首略加解说。  相似文献   

8.
李梓维 《下一代》2011,(2):18-18
中国有着传承五千年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已经成了她的代言。而今,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唐,认识和了解一位悲情帝王——李煜。 从古至今,想当官的不少,回望历史,有多少人身披血雨腥风坐上了那不过三尺的龙椅。可就是有这样一个人,偏偏不想做皇帝——他就是李煜。  相似文献   

9.
异数     
中国历史上最好玩的朝代是南唐。南唐中主李璟(就是词人皇帝李煜的爹地)好几次真心实意撂挑子不干,想把帝位让给兄弟,兄弟几个没一个人愿意干。他们说:“大哥,你凑合玩吧,这玩意我们真不干,也不想干。”异数啊。  相似文献   

10.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五代十国时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  相似文献   

11.
李煜(937—978),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妙解音律,善书画,尤工于词,是南唐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词人。他在位15年,政事不修。纵情享乐。975年亡国降宋。过了近三年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为宋太宗派人毒死。  相似文献   

12.
<正>虞美人 (五代·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南唐后主李煜做俘虏的时候, 流着眼泪填完的一首怀念故国的词。昔日贵为天子的他,今天却成了阶下囚,国已破,家已亡,这种愁  相似文献   

13.
<正>据《宋史》记载,樊若水是南唐时一名普通的书生。当时南唐的皇帝是李煜,诗词才华一流,治国水平却是末流,外加南唐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像樊若水这样胸有鸿鹄之志的人不受待见,连进士都考不上,这让他非常郁闷。所以,当他听说崛起于北方的赵匡胤有雄才大略,正招贤纳士,便产生了跳槽的想法。数月之后,樊若水抛家舍业,跋山涉水,一口气跑到大宋都城开封,然后直接朝皇宫里送了一封自荐信。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相似文献   

14.
我看李煜     
李煜,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亡国之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在我所喜欢的文人中,李煜位列第一。李煜的词大多写于亡国之后,所以带有忧愁之情。但是这些词却愁得美,愁得吸引人。放眼唐、宋两朝,又有谁能像李煜那样伤感?李煜把自己的无限忧愁全寄托在词上了。有人说李煜假若不是皇帝,他的词可能会写得更好。但我觉得,李煜若不是皇帝,更确切地说,不是亡国的皇帝,他又哪来那么多的愁,又怎么写得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样流传千古的名句?可以说,李煜是时代造就的诗人;但也是诗…  相似文献   

15.
李娜 《山东教育》2005,(21):104-105
师:(播放音乐“月夜”,用舒缓的优美的语调导入)同学们,在诗词的海洋里,唐宋诗词犹如一株株璀璨的珊瑚,散发着耀眼光芒。今天我们就一起撷取最亮丽的两颗来共同欣赏。它便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两首词,一首是他的《虞美人》,另一首是他是《浪淘沙》。(教师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6.
想起李煜     
常言“乱世出英雄”。然而,生不逢时,而又无意成为英雄的天才词人李煜,注定只能是一场悲剧的落幕人。于是,他的词就更加伤感,也更为流传了。年轻时的词人,风流倜傥,饱读四书五经,画惊朝野上下,且精通音律,才多遭嫉如曹植。为避来自兄长之祸,他只问读书和艺术。直至恶人恶报,杀父的兄长死了,而他的另外五个兄长也同样短命。于是,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只无系之舟,他被推上了从没奢望过的至尊王位。人称南唐后主。李煜不是当皇上的材料,他只工诗词,不谙经天纬地,又没有撞着好人,所以亡国是必然的。他沦为阶下囚。然而,成为阶下囚的李煜却还是词人,…  相似文献   

17.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歼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身囚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其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忍屈负辱过了三年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李煜词以被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才情蕴藉;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相似文献   

18.
李煜从南唐国主降为囚徒的巨大变化,明显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使他前后期词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他前期有些词写他对宫廷豪华生活的迷恋,实际是南唐宫体和花间词风的继续。如【玉楼春】:  相似文献   

19.
南唐后主李煜是众所周知的伟大词人,在短暂的人生中创作了流传千古的绝唱。李煜的词可以以南唐灭亡为界限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尽管前期与后期创作有较大的变化但他的词始终蕴含着悲剧意识。我认为前期的隐性悲剧意识与后期的显性悲剧意识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李煜独特的性格、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与灭国之耻有着密切的联系。就是这样一个敏感多思的君王用他的词创建了一个让世人体会到他内心深处的独特世界。本文对李煜词中的悲剧意识的体现及形成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丙哲 《考试周刊》2013,(58):13-14
<正>李煜(937—978)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在中国词史上,李煜是一位具有特殊身份和经历并取得杰出成就的词人。他是一国之主,却是一位失败的君主。亡国后的李煜虽然由九五之尊沦为阶下囚,但他此时的词却取得了巨大成功。"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①李煜凭借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和异乎寻常的经历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李煜短暂的一生留存词作约三十多首,大体以降宋为界分为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