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开展以“践平和文明礼做最美桐南人”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教育专项研究,不断探索实践,以文明礼的教育培养为目标,重于优化育人环境、探寻多样育人模式、彰显德育课堂实效、凸显课外实践体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引领健康文明生活、树立福鼎主人形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打造“认知—实践—体验—内化”的文明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校把创办“绿色学校”作为办学重要目标之一,提出了“绿色小精灵、绿色小树林、绿色园丁、绿色校园”的绿色教育理念.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在创建“绿色学校”过程中,我们从人文环境、校园环境、教学环境、德育环境四个方面人手.全方位、多渠道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初步形成绿色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绿色学校是以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为核心,以创设绿色课程、实施绿色管理、实践绿色生活、建设绿色校园、倡导绿色文化为主要内容,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带动社会的教育互动机制,就是“小手拉大手、大手推动社会走”。从这个意义上讲,凸显学校的环境教育,成为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目标觉醒”的教学主张,以厦门市国祺中学为例探索美术特色课程群建设与实践,并成功践行“创设美术特色课程群建设与实践环境”与“课程引领,研修并进”两条有效实施路径,希冀在“目标觉醒”教学主张的引领下与新课改同脉动,为美术特色课程群建设以及美育事业添彩赋能。  相似文献   

5.
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正在改革的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新形势,面对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小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我们这样地处农村的中师,如何强化师范性?我以为,一要在“农”字上做文章,二要在“合格”上下功夫。一、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当前农村中师的办学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两个主动适应,对准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两个主动适应”,就是要主动适应农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主动适应农村实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一个目标”,就是必须进一步明确,农村中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教育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作为提出并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先行地区,北欧国家积极探索生态文明教育模式,主要体现在动因、内容、实践三个维度。在动因维度,生态文明教育是北欧国家实施绿色立国战略的基石、推动教育绿色转型的依托、满足公民绿色需要的抓手。在内容维度,北欧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主要包括生态认知、生态技能、生态伦理和生态消费等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公民的生态文明素养。在实践维度,北欧国家制定并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战略、建立并完善生态文明教育机构、构建并执行生态文明教育法律、推广并运用生态文明教育技术,开创了颇具特色的北欧生态文明教育道路。  相似文献   

7.
高职通识课程“中西文明趣谈”以融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通识教育相关教学改革实验已经两年有余.“中西文明趣谈”教改团队从探究“通识教育”、“课程”和“文化”的原初涵义入手,在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和课程习得三个方面重点研究了以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通识课程体系和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建构起了独特的课程文化.同时,针对高职通识教育教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团队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高校建设应以师生为本,将育人当做重要责任,无论什么时候,师生均是学校主角及学校工作的着力点。时代呼唤高校“建绿色校园育绿色文明”,高校应转变办学理念,实施基于绿色环境培育、教育、熏陶人这一特色办学思路。当前,具体进行“绿色校园”特色建设时还存在目标不够明确、组织领导不够健全、运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绿色校园的学术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对此,在进行高校“绿色校园”特色建设时应予以重点关注与解决。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我校在让学生文明用餐规范方面进行了一些教育实践,力争为学生提供良好文明用餐环境,为指导学生文明用餐,制订了目标——用餐时做到“安静、洁净、文明”。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在以下4个方面作了努力。1.抓环境。学校环境的美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食堂环境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观是立足于实践的科学环境观、先进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绿色生活消费观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机统一的理论体系。个体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终极目标;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自始至终要遵循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与知行统一的总体要求;遵循和贯彻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教育原则与“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绿色消费作为生态文明背景下一种新的消费选择和消费方式,是消费理念的一次生态转型。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殊消费群体,引导其树立自觉的绿色消费观念对于促进社会消费风气的有效净化和社会消费环境的合理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阐释绿色消费观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育的优势、意义、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缘由,并从理论教育引领、校园文化熏陶、消费实践强化等三个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3年是天津市西青区教育系统的“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年”,西青区教育局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在继续实施高标准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以“绿色教育”理念为引领,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全面启动了“中小学现代化达标”“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校长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四个子项目工程,构建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以“让学生幸福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为根本目标,在推动西青区教育事业均衡、普惠、内涵发展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思想上树立“教育文明”理念,行动上践行“教育文明”,“教育文明”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词.素质教育是实施“教育文明”的动力源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实施“教育文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深层生态文明教育是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教育范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选择。但当前我国生态文明教育是浅层化的,本质上是一种浅层生态学指引下以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浅层生态文明教育。在深度反思浅层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上,再以深层生态学为思想基础,以实现人和社会的生态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生态公民为目标进行深层生态文明教育,同时立足“自然—人类—社会”系统,倡导践行人与人多元共存的命运共同体理念、人与自然融合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以及人与社会绿色共享的发展共同体理念引领深层生态实践,实现全机构推进、全领域拓展、全过程贯通的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15.
“绿色教育”是指要关爱、尊重学生的生命和价值,构建生动、活泼、民主的教育环境,培养具有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敢创新、肯实践的新一代人才。“绿色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构建一个生态和谐的教育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绿色育人理念、“绿色”课程体系、“绿色”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资源与环境问题,与其说是生态危机,不如说是文化和文明的危机。人类只有扭转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强调生态和人文价值取向,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才能解决自身困境。然而,人类社会能不能突破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教育是基础,“生态人才”是关键。通过低碳绿色生态文明教育和低碳绿色环保实践等“组合拳”策略,把高校建设成“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先导社区和社会模范,为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培养输送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能的“升级版人才”是我们的新责任与新使命。  相似文献   

17.
5月26日,在广州珠岛宾馆红棉厅,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教育绿色网络”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暨教育绿色宣传卡赠送仪式。“教育绿色网络”,是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电信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建“和谐广东”、“平安广东”的号召,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四个部委提出的“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以及信息产业部关于构建“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的精神。由广东省教育厅提供优质的教学教育资源,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提供绿色安全网络支撑。为广大青少年建筑的一个安全、文明、健康、内容丰富的互联网环境。它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开拓…  相似文献   

18.
绿色现代化以经济发展、生态和谐、人民幸福的协同共生为价值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最鲜明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从现代化实践中逐步总结和自主探索的治国理政方略,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维度和鲜亮底色,其所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迥异于传统工业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绿色现代化探索经历了法制化奠基、发展观变革、实践深入、全面协同四个阶段,具有迥异于西方生态现代化的丰富理论蕴涵。中国共产党探索绿色现代化的基本经验是遵循世界现代化一般规律与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相结合、坚持自我革命精神与人民逻辑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世界历史”观引领绿色现代化探索,既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彰显出深远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华  杨璐 《教育与职业》2023,(14):103-107
高职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建设是其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丰富德育内容、增强文化自信,加强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回归教育本真、倡导“全人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针对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建设存在课程定位不明、育人目标不精、教学方法不新、教学资源不足、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其课程建设应明确课程定位,跨越学科藩篱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精准育人目标,明晰基于学段进阶式教育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注重过程成长的生态文明教育手段;优化课程资源,构建基于视点的分层递进教育模式;创新评价体系,构建基于形成的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上海市绿色指标的引领下,基于“男孩女孩节”办学特色,学校创建了封浜小学绿色指标引领下“七彩阳光少年”评价体系,改革对学生传统的唯分数论评价,建构新的丰富评价体系,形成新的多元评价机制。近年来,封浜小学形成了响亮的“阳光教育,炫色生命”办学理念。学校的目标是让封小的每一个孩子成为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阳光少年;让封小的每一位教师成为崇尚优秀、乐观豁达的阳光教师。为此,在上海市绿色指标的引领下,基于“男孩女孩节”办学特色,学校创建了封浜小学绿色指标引领下“七彩阳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