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对单杠最新飞行动作“特卡切夫”的腾越和再握技术环节,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一、最佳腾起和再握条件的理论分析;二、最佳腾起和再握条件的计算机求解程序;三、腾起和再握实测数据以及最佳数据的对此分析;四、腾越飞行阶段枝术和实测数据分析;五、腾越和再握技术;六、燕式“特卡切夫”腾越的可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选题依据随着体操技术的发展,单杠中的脱手再握技术在七十年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种高难的脱手再握动作不断出现。通过国内重大比赛的调研和据有关资料介绍,国内、外一些优秀体操运动员的自选动作中无例外地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C组脱手再握动作。而国际体操评分规则第三十条第4款对此更有明确规定:获得编排最高分的最低要求之一是至少要有一个B组的脱手再握动作。由此可以予料,脱手再握动作在单杠的成套自选动作中,今后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生物力学解析法,设计了单杠后摆振浪团身后空翻再握动作技术。并对这一最新飞行动作的下摆、撩腿上摆与撒手、腾空翻转与再握各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研讨。指出了后摆振浪团身后空翻再握动作技术创新的生命力及其教学训练要点。意为我国九十年代体操难新动作攻关提供效益。  相似文献   

4.
网球正、反手击球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球正、反手击球的教学方法天津美术学院周启亭一、握拍方法要想打好网球,选择合适的握拍方法十分重要,因为拍面接触球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击球的准确性,推荐使用东方式握拍法。1.正手击球握拍法。先用左手扶拍颈,拍头向前置于体前,右手掌平贴在拍面上,再沿拍颈往...  相似文献   

5.
一、柔韧性专门练习 1.握持枪尖前臂向内旋练习直立,右手手心向上握枪尖部位,左手托握枪杆在体前,使枪身成水平部位开始.右手向上向内绕旋180°至胸前然后反向外绕360°伸臂,成扭臂握枪姿势,然后还原.如此反复进行多次练习,再换左手握枪尖,进行左手练习.  相似文献   

6.
胡守文 《福建体育科技》2002,21(3):26-27,30
本文重点对单杠后空翻三周动作的振浪技术、撒手技术、腾越和再握技术进行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单杠前摆分腿前空翻再握技术是最新的“飞行”动作。本文通过影片解析数据的生物力学方法,对这一最新飞行动作的下摆技术、兜腿技术、脱手技术及腾空和再握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前摆分腿前空翻动作技术的要点。提高动作质量、改变身体姿势、增大动作难度是该动作继续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单杠直体“特卡切夫”腾越创新动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设计并研究了直体“特卡切夫”这一单杠创新动作,根据理论研究的成果推导了该动作的最佳振浪下摆条件、最佳脱手、腾起和再握条件,研制最佳值的模拟求解程序。以江苏队赵志强为研究对象,从1984年开始,通过影片解析和计算机摸拟方法对他的“特卡切夫”动作进行了技术诊断和改进,1987年对他进行新动作的实验训练,获得成功。研究表明,赵志强直体新动作的最佳脱手角为34度,最佳腾起初速和腾起角分别为4.18米/秒、56度,最佳再握角和再握半径分别为32.2度和0.91米。  相似文献   

9.
王进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304-307
单杠正握向后大摆振浪动作是发展单杠高难度下法型、大回环型、空翻再握型和空翻越杠再握型的基础.文章对4种类型振浪技术动作中出现的9种肌肉用力感觉的方法,通过参考文献,经验的传授,进行归纳与总结,得出不同类型振浪技术动作中的各种肌肉用力感觉的方法,并对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的重点部位找出有效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前单杠向后大回环连接的下法采用了“盖浪”与“鞭打振浪”相结合的技术(下称“盖浪鞭打”技术),然而同样连接的脱手再握动作在结构和技术上与下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为了进一步发展脱手再握动作,不妨对二者进行简略分析。一、二者发展之相互关系在采用向后大回环的技术与动作的发展过程中,二者都经过了前三十多年的演变。下法采用的向后大回环技术经过挺腹式——鞭打振浪式——盖浪鞭打式的发展过程。其动作则从简单空翻下——复杂空翻下——高难空翻下。脱手再握动作在前  相似文献   

11.
主要通过运动生物力学、视频观察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研究了日本优秀运动员富田洋之和白俄罗斯优秀运动员伊万科夫完成的单杠团身后空翻2周转体360°越杠再握的高难飞行动作,通过比较重点分析了他们完成该动作时在撒手、腾空转体、再握杠等几个关键技术环节中的运动学特点和区别,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改进此类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对提高我国男子单杠项目的整体水平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球天地》2014,(5):104-107
将球拍平放在地面上,然后从上面握住球拍,这就是西方式握拍,最容易掌握,易发力,很多人都在使用。我会在此基础上握得更浅一些,变为半西方式握拍。正手的击球点应在比踏出的前侧腿再稍靠前一些的位置。这是最易发力的位置。要想在正确的击球点击球,必须尽早做好准备进入击球点(后文详述)。  相似文献   

13.
梁琼高低杠反吊屈体分腿前空翻450°越杠再握动作是我国首创"莫氏空翻"之后的又一 次重要的创新。研究中,较完整地提供了该动作各技术阶段的运动学参数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 示,该项技术具有"晚顶伸"、"晚鞭打"、"早撒手"等特点。同时指出,跟肩速度不快,导致再握杠 时肩角、髋角过小,身体重心离杠轴太近,是影响该动作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双杠脱手再握技术中,向前大回环类的动作出现较少,因为这类动作的脱手再握技术复杂,惊险,稍有不适,易造成砸浪而脱手。本文以武汉体院竞技体校少年运动员为对象,设计了“双杠向前大回环3/4成支撑”动作,并训练成功。该技术动作难度在哪里?它有什么规律?又反映出什么样的生物力学特点,本文作了详细地生物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球技一点通     
短握球拍最近在我带的成人初级网球培训班上有位身体非常单薄的女士,尽管她选用了一支最轻巧的球拍,可还是控制不住挥拍,击球动作彻底走样。于是,我让她尽量往上握球拍,将手放在握把靠近拍颈的位置。这样的效果非常明显,她立刻就感到挥拍变得轻松如意了。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短握球拍的击球练习后,等她的击球动作定型再要求她  相似文献   

16.
1、东方式握拍法,东方指美国东海岸而言。这种握拍方法正、反手击球时要换握。 2、大陆式握拍法,指欧洲大陆,该握拍方法击正、反手球时不必换握。 3、西方式握拍法,即日本打软式网球的握拍方法,击正、反手球时都使用网拍的一个面,即向下的一个面  相似文献   

17.
自1981年甘一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以来,男子单杠技术是六项中发展最快的项目之一。首先表现在下法的难度、腾空高度、落地稳定性方面都有新提高;其次是脱手再握的高空翻、高腾越的数量更加普及,尤其是腾越接腾越及腾越接空翻的高难度连接已成了夺冠的重要武器之一;第三,用单臂完成的各种转体以及各种握法(反握、正握、扭握)的单臂接空翻抓杠已成为加难、出新、改变成套编排的极重要内容之一。因而,继续深入的总结和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单杠高难飞行动作——直体“京格尔”空翻转体540°成悬垂技术,从盖浪、前摆振浪、撒手、空中翻转、再握等五个环节,进行生物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高低杠的特点和动作分类: 一套高低杠动作,当前几乎全运用动力性动作组成。组织编排要求新颖、独特。近年来运用大摆技术练习崩杠、(弓旦)杠,发展了不少高难的空翻、转体和脱手再握的越动作,动作之间换握、连接紧凑多变,有百花争艳之势,再加上燕子旋飞似的惊险下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  相似文献   

20.
陈高敏  许斌  郑海 《精武》2013,(36):125-126
本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网球运动中最常见的两种握拍方式,即东方式握拍和西方式握拍的技术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使初学者掌握两种不同握拍方式的正确动作方法、动作技术要点、不同握拍方式的优劣势以及不同握拍的特点,以便提供给网球初学者学习网球运动时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