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惩罚在学校中一直是争议颇大的一个问题,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究其原因在于,惩罚所特有的教育功能与其他的教育手段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一旦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反而对学生起消极的影响。本文认为,惩罚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关键在于我们要把握好惩罚的度,规避惩罚的风险,使其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手段,惩罚是一个敏感而有意义的问题,但目前人们对其研究却十分有限。涂尔干的惩罚观因其系统与深刻而在教育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涂尔干的惩罚观予以透视,系统考察涂尔干对惩罚的本质及功能、惩罚的方法和原则等的论述,可以深化人们对惩罚问题的认识,并对当前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惩罚     
刘智  董姗 《华章》2012,(21)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理性的认识惩罚.学校教育中,合理的惩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遵循科学原则,灵活适度的实施教育惩罚,发挥惩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育惩罚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新课改的今天,主张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很多人谈罚色变,走入了一个认识的误区,其实教育中的惩罚是必要的,关键在于如何实施惩罚,保证惩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王文生 《教育探索》2005,(11):40-41
教育惩罚是学校教育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它可以分为良性的教育惩罚和不良的教育惩罚。不良的教育惩罚具有很大的危害。是我们应极力避免的。而良性的教育惩罚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应予以保留。但教育惩罚的实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自倡导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人格、严禁体罚以来,人们谈"罚"色变。惩罚教育不等于体罚,其在教育中有自己的作用。惩罚教育的实质是为唤起学生的羞愧感以防止纪律丧失权威,重塑规范的神圣性,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羞愧感在惩罚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理解羞愧感与惩罚教育的关系,如何运用羞愧感以实施惩罚教育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惩罚教育的内涵,指出惩罚教育是一种具有正面意义的教育方法,以及在惩罚教育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洛克惩罚教育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罚是一种古老的教育方式。教育家洛克对惩罚进行过精辟论述,其深邃的惩罚教育思想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作为一种古老教育方式的惩罚也是一种教育艺术,是一块宝藏,对其探究的深刻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和功能。积极的、充满爱的惩罚会产生奇妙的效果。形成优良的惩罚教育艺术是我们教育的应该追求,惩罚教育方式会在新时期焕发出崭新的异彩。  相似文献   

9.
对教育惩罚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育惩罚是通过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以防止这种行为再次发生的教育手段。以合理性作为标准可以将教育惩罚分为合理的教育惩罚与不合理的教育惩罚。合理的教育惩罚舍乎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并具有教育性。合理的教育惩罚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应当予以保留。教育惩罚的实施应该遵守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并符合教育目的和教育艺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他强调,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假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可见,惩罚是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种不合理、不合法的教育惩罚现象,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声讨,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惩罚教育的弊端,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本文试从学校、家长、教师和社会方面提出了一些教育策略,解决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惩罚教育,发挥其积极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教育在坚持"教育性关怀"原则下,通过"当头棒喝"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我惩罚、集体惩罚和制度惩罚是三个比较理性的惩罚方式。  相似文献   

13.
惩罚教育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教育管理和学生自身发展等方面。不当惩罚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惩罚,遵循基本原则实施有效的惩罚教育。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管理需要惩罚制度予以配合,对学生实施惩罚有其必要性。但惩罚学生应掌握一定的原则,惩罚主要目的是改变学生的态度,并且,惩罚要与教育相结合。同时,一些相关的具体制度应当建立起来。否则,惩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尽管饱受争议,惩罚作为一种对被惩戒者违反纪律和规范行为的教育训诫手段仍被广泛运用于学校教育中。惩罚的心理学依据主要源自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实验研究和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经典实验研究是支持惩罚合理性的心理学基础。惩罚时应遵循保留原则、及时性原则、正当性原则和最低伤害原则。应避免和防止无效和不当惩罚。最后提出了关于教师实施有效惩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惩罚教育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教育管理和学生自身发展等方面.不当惩罚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惩罚,遵循基本原则实施有效的惩罚教育.  相似文献   

17.
所谓惩罚,无非是施以痛苦及剥夺需要。教育中根据需要让被教育者有痛苦的经历及剥夺他们应有的权利都属于教育惩罚行为。教育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布鲁纳称之为负强化。目前的教育惩罚大体可分为精神类惩罚与行为类惩罚。前者如扣操行分或纪律处分(警告、记过等等),后者如将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请出教室让其反思其过、对做卫生不认真者罚其重做等等。这些惩罚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惩罚与奖赏一样,是教育…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中的惩罚行为造成了师生相互伤害的问题,实然惩罚与或然惩罚相左、应然惩罚与必然惩罚相右。作为理性教育惩罚,以儿童生命个体发展为目的,是意志自律者的道德律,是教育惩罚行为的法则;作为知性自然惩罚,在教育惩罚理念范导下,成为教育惩罚行为的准则,调和应然惩罚与必然惩罚的同时也调和了实然惩罚与或然惩罚。自然惩罚是教育惩罚行为的准则而不是法则,不仅让教育惩罚行为发生的时空可以移动,还为实践中必要的教育强制留下回旋余地,从而使教育惩罚行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惩罚的涵义、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提出了惩罚在教育中的作用及使用惩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合理地使用惩罚是教师的专业权利和义务,然而,在全面推行赏识教育,呼吁尊重学生人格的教育背景中,许多人对因不当惩罚过激反应而完全否定了惩罚的教育作用。因而,对于惩罚已经出现了许多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偏颇。本文从心理学理论相关研究的视角,探讨惩罚的心理机制、实施惩罚教育的心理学意义及心理策略,以加强教师对惩罚教育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