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由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中国从长期的封建社会(自明以来,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并没有发展成熟)走入了一个更恶劣的历史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英国战争失败后,清朝不但开始了赔款割  相似文献   

2.
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具有野蛮性,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又具有先进性,两者相辅相成,使近代中国的历史跌宕起伏。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把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逐步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相似文献   

3.
在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教材中,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中都含有一个“新”字:1.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幻中惊醒,开始抛弃陈腐观念,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新思想萌发了。新思想“新”的本质含义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探索救国之路,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2.1905年,洪仁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新的地方是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  相似文献   

4.
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具有野蛮性,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又具有先进性,两者相辅相成,使近代中国的历史跌宕起伏。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侵华战略,  相似文献   

5.
求索 《考试》1999,(10)
一、首先,要从宏观角度、从全局的高度对中国近代史有一些基本的理解和认识1.“一个形态”: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两大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3.“两大历史任务”:“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 近代中国社会和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准备1 复习要点 近代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 单纯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 5 5页思考题 :“最早侵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哪一个 ?”这个问题 ,可有两种答案 :一种答案是英国 ,另一种答案是荷兰。笔者认为 ,造成答案不一的原因 ,是题干没有明确界定时间范围。此题出现在第 9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它的答案从常理分析 ,应该在近代史中寻找。而 1840年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中国近代看 ,答案就是英国。假如此题明确界定了时间范围 ,即 :“在中国近代 ,最早侵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哪一个 ?”毫无异议 ,答案是英国。但是 ,此题并没有明确界定时间范围———中国近代 …  相似文献   

8.
一百五十年前的今天,英国殖民主义者利用中国人民发明的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英国“炮舰政策”的威逼下,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随后,美、法、沙俄等西方殖民国家相继以武力相威胁,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一过程,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鸦片战争。战后,由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中国的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渐次遭到破坏,这标志着中国从此被迫走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道路。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者掠夺和奴役中国人民的殖民扩张政策的产物,它的直接导火线是由于英国公开破坏中国禁烟法令,用武力保护鸦片贸易走私引起的。但是,外国侵略者及其一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不顾基本的历史事实,极力为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辩护,企图掩盖其侵略罪行和侵略扩张本质,把战争责任推到中国方面,甚至连这场战争是由鸦片直接引起的事实也要予以否认。英国侵略分子马士硬说鸦片战争“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一八四一年,正当鸦片战争进行期间,美国国务卿亚当斯便在马萨诸塞州的历史学会上发表演说,极力为英国的侵略行径披上“合法的外衣”,公开声称鸦片战争“英国有正义的理由”,“鸦片问题不是战争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是怎样形成的?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半殖民地国家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以及各种权力掠夺,使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现上独立,实际上受资本主义列强操纵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丢失了独立的国家地位。半封建国家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使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产生和发展,但是并没有占统治地位,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完全封建经济的国家,而是半封建国家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改变了中国社会自身的发展方向。演变的大致过程是: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近代中国社会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1 复习要点近代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单纯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侵略者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撰写了多篇文章。阐述了鸦片贸易的性质和鸦片战争发生原因,以及鸦片战争给中英两国带来的影响,对鸦片战争史的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鸦片战争中,琦善的对英交涉被人指为"投降""卖国",加在他身上的三项罪名分别是:一是鸦片战争中,当英国舰队到达天津时,趁机打击禁烟派领袖林则徐,同时驰备撤防,主张投降;二是主持广东中英谈判期间,不事战守,虎门危急之时又拒不增援,致使战事失败,关天培战死;三是私许香港给英国.然而不少的历史研究者,出于爱国热情和道德激愤,在研究历史时往往夹杂着一些道德的批判,从而对历史的论述不尽符合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和鸦片贸易,是近代中外冲突中的重要事件。鸦片战争起因于鸦片贸易,而战争的结果又促进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近代来华传教士把战争和贸易看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事件,对战争的辩护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贸易的谴责。这种矛盾的认识态度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虎门销烟,反抗侵略,被称为民族英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钦差大臣叶名琛因亚罗号事件,城破被俘,为世人所唾弃。两人的后世评价可谓大相径庭,有些偏错。文章通过对叶名琛和林则徐在两次鸦片战争前后的表现进行比较,认为林、叶二人作为封疆大吏都具有典型的爱国思想,后人对其不同评价有失公正。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复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 ,认为中国文化的落后是中国衰落的根本原因。而文化的提升需要教育的启迪 ,因而主张通过发展教育改造整个国民性 ,塑造优秀的种族来挽救中国。虽然这种教育救国思想在当时注定会遭到乌托邦式的命运 ,但其中隐含了许多珍贵的启示 ,对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前,道光帝采纳臣下意见,维护正常贸易,严惩违反法规的英商。针对英国的鸦片政策,他支持严禁派,掀起禁烟运动的高潮。在战争前夕,他支持地方督抚的反经济侵略要求,敢于断绝与英国间的贸易,并采取其它应对措施。虽然他也有妥协的一面,但抵抗为他反对经济侵略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自鸦片战争始,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的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就开始认识到,中国要真正的民族独立,就必须摆脱重本抑未传统观念的束缚,重视商品经济问题,振兴民族工商业。所谓商本就是要发展近代工业,以工业立国来实现国家富强。王韬从自身所处的环境出发,形成独具特色的商本经济思想,成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中较为进步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清末鸦片税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一方面服于英国的压力允许鸦片作为药材公开进口,另一方面弛国内罂粟之禁,对土产鸦片(土药)公开收税抽厘,此后雅片税厘逐渐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维护其腐朽统治方面起着饮鸩止渴的作用,探讨清末鸦片税收的有关问题,对于弄清这个时期鸦片泛滥的原因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着民族复兴的时代课题.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提高文化自觉意识,从魏源、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再到维新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最终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有了科学的思想武器指导与先进阶级领导的中华民族从而踏上了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坚持的怀柔外交思想是一种没落的封建君主专制思想。它反映了历史大转折年代清朝执政者的世界观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指导思想。在当时起到了闭塞视听、启辱招侮的恶劣作用,是清政府在战争指导和决策上发生失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