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在网络中玩够了种菜、“偷菜”的游戏,你是否想在现实生活中也玩一把种菜的游戏。近年来,随着菜价的上涨和对食品安全的忧虑,一些人家开始利用自家的阳台和庭院来种菜。此外,一些写字楼的白领们也玩上了种菜的游戏,开始在写字楼里种起蔬菜来。  相似文献   

2.
小诺,老师布置了作业,让我们在家里种蔬菜,并且要观察蔬菜发芽的记录……可我没种过菜阿!你没种过菜?呵呵,那你怎么还天天网上“偷菜”?别扯东扯西,这个作业怎么做啊?萝卜应该种在土壤里,还要浇水吧?  相似文献   

3.
玩游戏     
《科技新时代》2006,(6):120-123
采访刺客之父 来看看纽约的八卦游戏编辑Shack对《终极刺客:血钱》制作者Rasmus的深度访问:Shack:你们难道不觉得杀手“47”和“Solid Snake”很相似吗?  相似文献   

4.
星姐 《知识窗》2014,(5):36-37
总有一些小游戏,它们不像DOTA那样庞大复杂,却也让人难以自拔。比如“俄罗斯方块”“连连看”“愤怒的小鸟”以及微信上流行的“飞机大战”和“天天爱消除”,后者更被玩家亲切地称为“打飞机”。这些被资深游戏玩家归为“愚蠢类”的游戏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些简单游戏为什么能让人们沉迷其中呢?  相似文献   

5.
《科学生活》2010,(12):32-33
虽然声势渐消,但"偷菜"绝对是当今的一项"全民运动"。有人说,"偷菜"成了现代文明下的尼伯龙根指环:和瓦格纳歌剧中的指环一样,对不迷恋的人来说等于废铁,对迷恋的人却拥有巨大魔力,同时也具备杀伤力。这种能让人同时拥有权力感(虚拟货币金额庞大)、征服感(在游戏中等级很高)和毁灭感(把别人农场里偷个精光)的游戏简直叫人欲罢不能,爱恨交织。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I0013-I0013
[导读]玩过手机模拟游戏“速度之谜”吗?喜欢极速刺激的赛车游戏吗?全球最快的摩托车“战斧”(Tomahawk)将告诉你真实世界中人类骑着摩托车可以到达的最高时速。【环球网综合报道】玩过手机模拟游戏“速度之谜”吗?喜欢极速刺激的赛车游戏吗?全球最快的摩托车“战斧”(Tomahawk)将告诉你真实世界中人类骑着摩托车可以到达的最高时速。  相似文献   

7.
我们所提的游戏感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其特性又与表演创作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表演等同于游戏吗?原因在哪?表演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与游戏者在游戏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在本质上有着哪些异同呢?结合体会浅谈一下“游戏感”在表演创作中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科技新时代》2008,(9):30-30
让任天堂的玛利奥长出两个犄角会不会很有趣?或者让《侠盗车手》的主角尼克再强壮一点?通常情况下,我们只能选用给定的角色进行游戏。不过在由《模拟人生》的主创威尔·赖特开发的新游戏《孢子》中,你可以自己创建游戏形象。通过与其他创造物斗争或和谐共处,你的角色会从原始的野兽“进化”成有智慧的、可成长的物种。  相似文献   

9.
怪怪消息树     
《知识窗》2009,(11)
上网偷菜偷出"人生哲理" 在"开心农场"风靡的时候,一篇名为<开心农场的背后哲学>的帖子在网上出现并热传,写这帖的"哲学家"从偷菜游戏中悟出人生哲理,因此特地写下来与大家分享,譬如:"在利益面前,没有亲情和道义可讲,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对你背后下手的贼."  相似文献   

10.
黄涛 《科教文汇》2011,(10):1-2
针对目前网络流行的"开心农场"等偷菜游戏,本论文从游戏本身的特征和游戏者本身两因素着手,以目前高校大学生群体为例,结合教育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网络游戏是把双刃剑,在带来娱乐性的同时,其潜在危害也应积极防御,从而避免对网络游戏的过分沉溺。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游戏风靡全球的今天,“宅”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有没有一种更健康的游戏生活方式,让沉迷于虚拟世界里的宅男腐女们重新关注一下现实世界,甚至重返到社会的“大家庭”中?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一种来自英国的战锤桌面游戏,以其神秘姿态悄然进入中国的游戏市场。  相似文献   

12.
老杳 《世界发明》2008,(3):75-75
问老杳为什么关心游戏分级?原因很简单.所有家中有孩子的父母都会关心.也想知道哪些游戏适合自己的孩子玩,哪些游戏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危害.毕竟作为父母一般真正爱好游戏的并不多,更难以对市场上多如牛毛的游戏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3.
流水 《知识窗》2010,(11):59-59
老师在讲课前让学生做一个数字游戏。 老师说:“1乘1,乘以10次,答案会变多少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1。”  相似文献   

14.
夏木木 《知识窗》2014,(21):25-25
“膝盖中箭体”来自于美国的角色扮演游戏《上古卷轴》,中箭体最早来自于游戏中卫兵的台词:“以前我和你一样也是个冒险者,直到我的膝盖中了一箭。”可是膝盖上中了一箭的冒险者究竟还能不能好好地站在城门口当卫兵呢?  相似文献   

15.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儿童游戏往往伴随着语言的表达,这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在英语教学中适当的加入游戏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游戏活动中运用英语,能促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英语,使他们觉得学习英语不再是一种枯燥无味的负担,而是快乐的享受。因此,作为儿童英语的启蒙老师,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游戏走进小学英语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保持长久的兴趣很有必要。那么如何让游戏走进小学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16.
语录     
《世界发明》2008,(4):93
(他)做得很好。没骗没抢,钱都是玩游戏的人自动给他,游戏又是政府批准的。不信?(那些)骂他的人做个游戏给我看看?每个人赚钱都是很艰难的。 ——朱骏被问到史玉柱的征途现在被舆论质疑得很多的时候如此说。  相似文献   

17.
《走近钱学森》的作者叶永烈曾经随机访问身边的“80后”、“90后”,问他们知道不知道钱学森?年轻人的答案几乎很标准:课本上说钱学森是“抵过五个师”的大科学家。再问知不知道钱学森别的事情?年轻人先是沉默,继而有几个犹豫的声音:“是造原子弹的吧?”叶永烈的感觉是震惊。继续问这些年轻人,将来想做什么?年轻人觉得他的问题很“OUT”,“这年头谁不想早点毕业,多挣些钱,早点买到房子、开上车子?”叶永烈因此决定,把《走近钱学森》这部传记的读者锁定在“80后”、“90后”身上。  相似文献   

18.
“人类为什么这么聪明?”这是一个令科学家们感兴趣的问题。弗里堡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塔德鲁兹-卡维茨很想研究这个问题。卡维茨博士问:“如果聪明这么好的话,那为什么多数动物仍然很愚笨?”  相似文献   

19.
最近“蛋疼”这个词超级火爆,男生爱用。女生也爱用——“我没蛋也疼”。有些女生很好奇,“蛋”真的会疼么?在什么情况下,真的会发生“蛋疼”这件事?  相似文献   

20.
有一句很雅的俗语叫“旧雨新知”,旧雨指老朋友,新知指新朋友,“新知”容易理解,“旧雨”是什么意思呢?老朋友跟下雨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