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角度研究文学,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自然观,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可解读出D.H.劳伦斯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女性与自然的统一"和"女性对男性的抗争"两大主题。在当今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丰富的文化和生态内涵对构建两性和谐、天人和谐的社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是生态批评第二阶段继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和后殖民生态批评之后兴起的批评流派,是生态批评的"红色化",也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绿色化"。它把文学批评放在阶级压迫和生态危机的语境下,把人类、自然、文学、文化联系起来考察,反对物种歧视和阶级歧视,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态帝国主义,认为这些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其目的是通过文学研究对人类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批判,改变自然和劳动阶级的"他者"和"边缘化"地位,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环境公正和社会公正意识,建立一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实现了批评实践中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融合,提高了生态批评的人学品格,为生态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批评开辟了广阔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3.
生态批评是一种新兴起的文学批评理论。它是文学研究与当代生态思潮的结合,是文学研究的绿色化,是对当代全球生态危机的综合回应。在本论文中,作者运用生态批评这一理论视角来分析劳伦斯小说《虹》中的自然描写,其目的是为了揭示这一小说中蕴含的劳伦斯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4.
肇始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生态文学批评,是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在文学领域的必然反映。生态文学批评最早可追溯到约瑟夫.米克,之后经过威廉?鲁克特、弗雷德利克.瓦格等人的努力,到90年代中后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文学。与纯粹的文学理论不同,生态文学批评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从整体上看,美国生态文学批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自然环境与文学的关系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是生态批评家们持续关注并试图解决的。  相似文献   

5.
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作为生态批评第二阶段的新兴批评流派,将文学批评置于生态危机语境,并将自然界、人类社会、文学与文化融为一体以探求生态危机的根源,弥补了生态批评第一阶段即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不足。以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解读《双城记》中的欧洲社会危机和制度根源,以期唤醒人们的环境公正意识和社会公正意识,使生态批评研究向更多元化的道路迈进。  相似文献   

6.
小说《白噪音》是美国后现代作家唐·德里罗的一部"生态灾难小说"。作者以深度讽刺的笔触展现了后现代社会自然生态与科技发展的矛盾,美国人精神上的压抑、焦虑和异化现象,以及由消费文化与大众传媒导致的失衡的社会生态环境。本文从自然生态危机、精神生态危机和社会生态危机三个核心维度探讨德里罗生态思想,以期引发人们对当下严峻生活环境和人类精神失衡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生态批评是一种新兴的文学批评理论,20世纪70年代提出,90年代中期确立,20世纪末成为文学理论的"显学"。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蝇王》进行解读,探讨岛上出现的三种失衡:自然生态环境的缺失、社会生态的失衡及精神生态的失衡。这些不仅体现了戈尔丁敏锐的生态意识,而且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更加凸显了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生态文学发展的影响下,在中国生态危机的状况中,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生态文学创作逐渐兴盛,生态报告文学、生态小说、生态散文等创作,对于揭露生态危机呼吁生态保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生态文学创作大多缺乏对于生态问题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生态批评理论研究处于滞后状态,生态文学批评尚未得到文学批评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当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世界性的生态审美思潮已成为当今文艺思想的主要潮流。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广西的作家和文学批评家都自觉地运用生态审美理论来建构文学批评和从事文学创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以"生态意识"和生态批评理论来考察广西的文学创作以及文学批评的得失成败,凸显文学艺术的生态审美功能,对今后文学发展、文学批评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0.
"雾霾评论"被喻为文学批评圈中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文学批评实践中的雾霾现象在当下的文学批评界已成一定气候,且达到不可小视的程度。如若不及时对其加以有效治理和正确规引,"雾霾评论"必定会让整个文学批评活动面临"烟雾缭绕"和"粉尘漫天"的巨大考验。理论至上、内心迷失和精神匮乏等雾霾笼罩下的文学批评正在背叛自我,远离现实生活,呈现出逐步滑向悲哀与没落之趋势。今天的文学批评已经处在必须反省与审视自己的时刻,文学批评活动需要坚守自己的批评精神、社会良知与责任担当,批评家需要守住底线、记住良知,营造客观公正的文学批评氛围,让文学批评远离雾霾、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学批评主要是以生态伦理、生态哲学等思想观念作为指导,对文学作品进行剖析的现代化文学批评理论,宗旨是探索文化、自然与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拟从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基本内涵出发,对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思想文化基础进行深入探讨,全面阐述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发展阶段,旨在推动生态文学批评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2.
生态批评作为文学批评的方法,其新颖性和跨学科令评论家们对“精神生态”的理解见仁见智。精神生态研究两个关系;一是精神内各因素,包括信仰、欲望、动机、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之间的关系;二是精神与其外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人的精神内的危机早致了人与其外的危机,因此,探讨精神内的危机以及危机的突围意义更为重要。从总体上看,精神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价值观的颠覆与人性的异化和欲望的过度膨胀等精神因子间关系的失衡,因此,解决精神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可用艺术来救赎精神和遏制欲望的过度膨胀。  相似文献   

13.
深层生态学认为,现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实际上是人类的精神危机和文化危机。因此,生态文学批评不仅要关注遭到破坏的外在的自然生态,更要关注人类失衡的内在的精神生态。索尔.贝娄在《赫索格》中探索了在道德日益没落的美国现代社会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文章将从尼采所认为的精神的三种变形:骆驼、狮子和孩童来分析这部小说同名主人公的精神生态境况。  相似文献   

14.
以"生态中心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生态文学批评,其理论根源于先验主义,随着"生态中心主义"的缺陷不断暴露而丧失生机。在生态危机大背景下,生态文学批评在摒除"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不应恪守"生态中心主义"的批评原则,应当坚持生态和谐的审美原则,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切实反映人的本质需求、在遵循自然法规的前提下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的能动性发挥的生态和谐的新型生态文学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学理论课程面临的危机根源,在于理论本身失去实践性品格,与实际严重脱节,失去指导意义,同时缺乏应有的人文性和审美性。解决危机的关键在于课程内容的改革,即将生态观与实践环节引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构建生态文艺理论形态;同时实施实践型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创作水平、鉴赏水平和文学批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生态关系是文学批评的重要维度,生态批评也成为主流文学批评话语之一,但是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恐怖小说目前尚未发现此类研究。斯蒂芬·金在《宠物公墓》中以拉撒路复活的文本隐喻剖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失衡,从生态角度对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症候进行反思,解构隐藏于后现代叙事标签之下的人类生存尺度。明确了只有肯定人类生存的整体生态性质,搭建和谐稳定的生态整体观,进而构建宇宙"生命共同体",人类才能走出生态困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生态批评的研究理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触发人们对生态批评的“问题”意识。进而把这一文学批评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小说作品中的杰出代表,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当时的工业革命社会进行审视,批判了工业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精神世界造成的伤害,以及工业化的发展以破坏和掠夺自然资源为基础,导致人们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基于此,以《恋爱中的女人》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切入,依据生态整体论原则,研究生态美学视角下的"自然之子"劳伦斯作品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挖掘其中蕴含的解决自然生态危机的办法及哲理,阐述人类精神生态危机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下文学批评的环境和质量都不容乐观,文学批评面临诸多困境。如专业性的退场、深度被放逐、批评立场丧失、批评功能弱化、理论资源僵化。如何从困境中突围,是当下文学批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更新理论资源,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建构文本、作者、读者、文学批评多维对话空间;净化批评生态三方面寻找突围困境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0.
多丽丝.莱辛在小说《浮世畸零人》中讲述了主人公班.骆维特因为身上的某些返祖特征而受到周围人们的歧视和利用,在希望最终破灭后悲伤而死的故事。作品通过对人物及其心理的具体分析,揭示出作者的生态伦理思想:以科学技术为指导的机械论世界观割裂了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使人类妄自尊大,将自己置于自然的对立面;这种机械的发展观也会浊化人的心灵,引发严重的精神危机。悲剧性的结尾再次证明了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自身的伤害,表达了作者的生态理念:自然、人、社会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人只有尊重自然、回归于自然,才能摆脱生态危机与社会危机,建立和谐的生态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