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来看,北宋后期由蔡京所主持的"崇宁兴学"有其历史必然性.北宋长期以来的右文政策,唐宋之际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变迁,科举取士制度在北宋更趋完善,以学田制为核心的多种教育经费筹措方式的更加成熟,雕版印刷业和造纸业的兴盛以及北宋中期历次兴学已有的成就,特别是王安石变法时期在教育制度方面的一系列创新都为"崇宁兴学"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宋徽宗、蔡京等人借北宋后期加强思想专制的趋势,大兴党禁、打击异己,不自觉地促成了这种可能性向必然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王朝,它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各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完善.而在教育方面则通过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将它推上了一个高峰.三次兴学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然而它们又都不可避免地以失败告终,三起三落发人深思.本文就具体分析一下北宋三次兴学运动的影响及其失败原因.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指的是:北宋仁宗庆历四年三月到五月三日由范仲淹主持的第一次兴学;第二次兴学是熙宁四年到元丰八年由王安石主持的;第三次兴学运动是徽宗崇宁元年到宣和三年由蔡京主持的.在历史上分别简称为“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崇宁兴学”.它们是为了革除北宋中后期科举和官学的流弊,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经世致用的人才而发动的,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正负两方面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3.
北宋仁宗庆历四年三月到五年三月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神宗熙宁四年到元丰八年王安石主持的熙丰兴学和微宗崇宁元年到宣和三年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是为革除北宋中后期科举和官学的流弊,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经世致用人才而产生的,是北宋选举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三次兴学虽然终告失败,却为后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历史教训。本文拟就这三次兴学的特点和失败原因作些论述。三次兴学实际时间共三十六年,若自庆历四年算起,到宣和三年为止,则前后逶迤近八十年。总括三次兴学,我以为全部内容尽在科举制度改革和振兴官学两个方面,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北宋的官学系统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在庆历、熙宁、崇宁三次大规模的兴学运动中.地方官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由于朝廷对其发展的重视,到北宋末年,地方官学已相当发达。北宋地方官学从教师选聘、学生管理、教学方法等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为此后地方官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并对北宋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玉庭 《现代语文》2003,(11):44-44
我们的汉字叫“表意文字”,而不是象英语、法语那样属于“表音文字”,而既然是“表意”的,那么“由字出发”或“以字为据”,也就可以衍生出或演绎出许多极有趣的故事。请听两则与宋徽宗有关的汉字故事。其一。宋徽宗登基后的第二年,曾心血来潮改年号为“崇宁”大奸臣蔡京精于书法,也就挥笔题写了“崇宁”二字,并下令以此刻字广而告之。有趣的是,由于蔡京题写的那个“崇”字象个“祟”字,书写“宁”字时又省了个“心”字,(注:繁写体的“宁”字中有个“心”字),于是民间立刻有一挖苦蔡京的民谣流传开来,谣曰:“有心做祟,无心宁国。”其二。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范仲淹的教育经历;并简述庆历兴学的原因及历史过程。重点分析了范仲淹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庆历兴学”的深刻影响。最后对范仲淹及其教育思想进行了评价,认为他一生勤于教育,创建书院,为统治阶级培养了大批经世致用的人才,并开创了北宋一代兴学之风。他对我国古代教育所作的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
北宋作为唐宋变革的重要时期,在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神宗时期,在仁宗明道景秸兴学和庆历兴学的基础上,改革科举内容和学校制度,在太学推行三舍法,颁布《三经新义》作为官学的统一教材,并进行了教育与科举一体化的制度尝试,对中国后世教育的发展和转变具有重要影响。然因改革措施的不当及与教育规律的背离,改革中也出现了“苏嘉案”、“虞蕃案”等广为后人诟病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当时教育改革的效果,也对其后士林风气的转变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依据宋笔记小说中的相关史料,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熙宁兴学”中变法派的代表王安石与守旧派的代表司马光之间的斗争过程。这种斗争不仅有政见的不和,更多的是受到双方各自人品因素的影响。他们由最初的“龃龉”到矛盾的激化都是与他们的人品密不可分的,最终才会导致蔡京的“渔翁得利”。因此,熙宁兴学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王安石性格的弱点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范仲淹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改革家。范仲淹从政初期,就重视教育,着手兴办学校。公元1044年,范仲淹在宋仁宗和改革派大臣的支持下,主持了北宋历史上第一次兴学运动,史称“庆历兴学”。范仲淹不仅勤奋治学,积极兴学,还善于发现人才,注重培养和推荐人才,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重教兴学荐才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0.
蔡京的书法     
看过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北宋有“四大奸臣”,即蔡京、童贯、高俅、杨僭,他们仗势欺人、专横暴戾、残害百姓、恶贯满盈,被李逵、鲁智深等草莽英雄怒斥为“鸟官”。然而,这些令人不齿的“鸟官”们,却不乏才华出众、身怀绝技之辈,比如高俅是踢蹴鞠的顶尖高手,蔡京则是宋朝一代书法大家。蔡京(1047—1126年),字元长,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北宋熙宁进士。宋徽宗时,被提拔为尚书左丞右仆射,权重一时。后屡被罢官又屡次复出,几上几下,曾四秉国政,为四朝元老。蔡京擅权期间,由于倡行“丰亨豫大”之说,不顾国家实情片面追求高消费,人为…  相似文献   

11.
蔡 薿 《增注》第一卷第595页《蔡薿小传》:蔡薿“……崇宁五年(1106)举进士第一。累官翰林学士,礼部尚书,房州安置。”蔡薿仕历颇复杂,这样叙述过简,且颇费解,好象“房州安置”也是一种官职。据《宋史·蔡薿传》及《续长编》,蔡薿由于巴结蔡京,及第后9个月内即被越次提拔为中书舍人,次年6月再升给事中。被弹劾,出知和州,一年后,加显谟阁待制,知杭州。被蔡京召回,仍为事中,升翰林学士。蔡京稍失势,他即被罢为提举洞霄宫。蔡京势力略张,他又被起用知建宁府。不久召为翰林学士承旨,进礼部尚书。蔡京又稍失势,他便被弹劾…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人们对于北宋蔡京的评判褒贬不一。但蔡京任职期间,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多方面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以北宋蔡京及其茶盐改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蔡京茶法、盐法改革的主要内容,并重点阐述了茶盐改革所带来的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蔡京茶盐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吸纳金钱,满足统治者的挥霍,但在客观上也加大了中央财权的集中。  相似文献   

13.
刘迪 《学周刊C版》2014,(10):220-22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人们对于北宋蔡京的评判褒贬不一。但蔡京任职期间,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多方面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以北宋蔡京及其茶盐改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蔡京茶法、盐法改革的主要内容,并重点阐述了茶盐改革所带来的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蔡京茶盐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吸纳金钱,满足统治者的挥霍,但在客观上也加大了中央财权的集中。  相似文献   

14.
北宋有三次兴学运动。欧阳修的《吉州学记》是第一次兴学运动的产物。据史书记载,“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坏”。北宋建立后,首倡兴学的是晏殊。1027年,他知应天(今南京),即创州学,“且延范仲淹以教生徒”。此后,也有一些地方兴建学  相似文献   

15.
蔡京是北宋亡国前权倾朝野20余年的一代巨奸,历代史家对他评价几乎一无是处。蔡京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因何变得十恶不赦。章就与蔡京评价有关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蔡京肯定是权奸,但也是能员;徽宗对蔡京是信任的,更是利用的;对蔡京的历史评价定型于南宋高宗时期,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走后门     
秋月 《学子》2003,(2):53-53
用不正当手段拉关系达到个人目的的行为,被人们称作“走后门”。“走后门”一词最早用于宋代。北宋年间,宋哲宗死后宋徽宗继位,徽宗任蔡京为相。蔡京上任后,排斥元祐哲宗年号的旧吏,规定其子女不得出仕和入京,甚至连他们的诗文也不准流传。蔡京的做法引起了民间的强烈不满。当时有一些聪明的艺人,在朝廷宴会上演出了这样一幕用以表达不满情绪的戏。有个大官升堂断事:一个和尚请求离京出游,由于这个和尚持的是元祐年间的戒牒,结果被令还俗:  相似文献   

17.
南宋学家刘子Hui《汴京纪事》之七“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对北宋误国六贼中的蔡京、王黼作了尖锐的讽刺,后在仕人中则有将“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改为“秋雨梧桐皇子宅,春风杨柳相公桥”的拟似之作,并广为流传,本对其改作作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安石(公元1021年—1086年)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文学领域里卓有建树,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在教育领域中也有杰出的贡献,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位出色的改革家。他在积极推行“变法”的同时,对北宋的教育与科举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改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熙宁、元丰兴学”。 王安石生活的时代,社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国家财政极端窘迫,人民生活异常艰难,边患日益严重。面对当时积  相似文献   

19.
宋哲宗绍述之际,章惇、蔡卞当国,元祐党人皆逐远州恶地。其时,以文字整治元祐党人则有同文馆狱。随后,虽因向太后听政而放松了对元祐旧党的责罚,然继之以蔡京擅国,崇宁新党对元祐旧党的报复则尤为严酷,其标志即为元祐党人碑和元祐党籍碑之立。崇宁元年九月,中书省开列司马光、苏轼等“系元祐责籍并元符末叙复过当之人”一百二十名,随即御书刻石端礼门,是为元祐党人碑之初立。三年六月,重定元祐党籍,得三百零九人,亦刻石朝堂,是为元祐党籍碑。在这三百零九人中,至少可分为三类人:一是元祐旧党,二是元符末上疏人,三是与蔡京不相能的新党中人,如曾布、张商英之属。《梁溪  相似文献   

20.
书品非人品     
在几千年的书法历史长河中,书法评论受到儒学的影响而提出“书品即人品”。北宋的蔡京是受到“书品即人品”评论影响冲击最大的一位书法家。但是当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了一个人复杂的心理现象对其文化人格所起的特殊作用,以及心理活动在书法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之后,我们发现,书品与人品是不能划等号的,也即是说书品非人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