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和诗人劳伦斯一生创作了两首《彩虹》诗歌。彩虹是诗人一直吟诵不绝的主题和意象。和小说《虹》中不断出现的意象彩虹一样,作家劳伦斯旨在借助文学意象抒发内心情感和表达自己的哲学理念。正如他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辩护》一文中传达的那样:"男人和女人是两条河,永远是并行而流淌,永远不能相交在一起。"这体现劳伦斯有关两性关系中"星际平衡"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是劳伦斯女权主义思想的具体反映。本文研究对当下中国实现和谐社会的建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劳伦斯在其代表作《恋爱中的女人》中运用了大量原型象征,其中很多来源于《圣经》。本文运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了这部作品中的《圣经》原型象征,并指出这些原型象征有力地阐释了劳伦斯"只有通过死亡才能获得新生"的哲学辨证思想。  相似文献   

3.
李立 《海外英语》2011,(10):274-275
作为劳伦斯的代表作之一,《虹》揭示了工业革命对大自然和两性和谐的摧残。在这部小说中,劳伦斯大量借用《圣经》典故和神话原型,企图从现代文明带来的失乐园中重建人类的伊甸园。该文跟随劳伦斯的"血性意识"深入探索到书中人物和情节中,通过对布朗文一家三代人情感纠葛和两性关系变化的描写,探析出劳伦斯对恢复人的原始本能并拯救现代文明的强烈愿望,分析其是如何借用《圣经》,超越《圣经》,并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描绘出一个伊甸园的失落与重建。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的伦理思想是理解劳伦斯作品的基本出发点,而《白孔雀》作为他初登文坛之作就已经显露出了其伦理思想的最初萌芽.《白孔雀》叙述者的不可靠性使作品表面上显示出权威伦理立场的缺失,但同时通过"戏剧化叙述者"的叙述在深层次上为读者暗示出了一定的伦理立场,通过这隐含的伦理立场折射出了劳伦斯所关注的伦理问题及其对这一问题所进行的思考.这也正是《白孔雀》的伦理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恋爱中的女人》代表了劳伦斯艺术创作的顶峰,本文运用文学地理学批评方法,在对文本进行解读分析时发现:作家在为小说人物活动选取的自然地理场景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即以自己熟悉的家乡那一片美丽的湖畔山水和曾去旅行经历过的阿尔卑斯山为原形地,建构了"威利湖畔""阿尔卑斯雪山"自然地理空间,这两个地理空间的巧妙建构,既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合理的活动场所,又为作家思想主张和艺术构思及审美表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种匠心独运的地理空间的构建使得这部小说具有更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恋爱中的女人》既是劳伦斯自觉追求艺术真实的表现,也标志着劳伦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描绘以及运用的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6.
D.H.劳伦斯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女性人物,然而评论界认为劳伦斯作品中有着明显的父权主义思想。本文以劳伦斯的前期之作《儿子与情人》和《虹》中的两位男性瓦尔特·莫瑞尔和威尔·布朗文为出发点,分析劳伦斯作品中男性权威的解构,从而揭示出男性也是父权体制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7.
仲颖 《海外英语》2011,(1):236-237
劳伦斯作为二十世纪英国最独特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以《儿子与情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及《恋爱中的女人》等长篇小说蜚声文坛。劳伦斯在短篇小说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木马优胜者》当属其中的翘楚。人们每读到这部作品时,便不自觉的联想到"俄狄浦斯情结"。该文从审美角度,表现手法等角度去解读,探讨了劳伦斯是个十足的象征主义者,揭示了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的本性的扭曲和异化。  相似文献   

8.
《马贩子的女儿》是劳伦斯的著名短篇小说,劳伦斯通过对其中的女主人公梅布尔的细致刻画,彰显出自己力图打破父权制男尊女卑的现状的意识。本文试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女主人公梅布尔的形象进行剖析,旨在还原一个坚强独立,内敛自信,有金钱意识,在困境中觉醒,力图反抗,追求平等爱情却最终还是需要等待"王子"救赎的"灰姑娘"式的梅布尔。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母与女》讲述的是一对被称为"女巫"的母女反目成仇的故事。母亲"老女巫"的原型是邀请劳伦斯到陶斯的女巫梅布尔,劳伦斯在给他岳母的信里对梅布尔的描述,与在《母与女》对控制欲极强的"老女巫"母亲的描写几乎相同。女儿"小女巫"的原型是曼斯菲尔德,她们的人生结局基本一致。了解故事里的人物原型对于更好地理解《母与女》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0.
工业时代初期,出现了英国最优秀的小说作家劳伦斯。在当今时代的世界文学领域中,劳伦斯的作品具有着世界文坛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虽然英年早逝,让世人惋惜,但他所创作的几十部作品中,每一部小说都是艺术,成为现代文学的无价之宝,产生了深远影响。《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一生中的巅峰之作,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他将自己的思想借助文中人物进行转述表达,表面是在描写两对情侣之间的情爱纠葛,但潜在的却强烈的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自己的对生态的观点与思想。因此,对劳伦斯小说《恋爱中的女人》的生态美学进行全方面深入的解读,以期准确把握劳伦斯的自然价值观与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1.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受到争议的同时也在英国广为流传,是"情色大师"劳伦斯的经典之作。书中不仅包含大尺度的情色描写,还在故事中透出作者本人的恋母倾向以及对于女权主义的态度和对社会的批判。下面,让我们通过分析《儿子与情人》小说中莫雷尔这一人物特征来深刻了解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在1912-1914年期间创作了以《普鲁士军官》为代表的一批作品,形成了劳伦斯承上启下的界碑和过渡带.这以前的作品《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创作上的学徒期,达到了写实主  相似文献   

13.
刘金凤 《海外英语》2011,(14):267-268
劳伦斯的《虹》刻画了布朗温一家三代人的婚恋和生活,其中充满了浓浓的圣经情结。该文试从经典的圣经意象和同性恋方面来探讨《虹》对圣经思想的继承和重塑,正是继承和重塑这种双重手法的运用,造就了这部具有时代意义和创新意义的,劳伦斯式的,血性的《圣经》——《虹》。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是位伟大的天才作家,《劳伦斯传》记叙了这位天才的生命中重要的时刻。本文主要对比了《劳伦斯传》两个译本中专有名词的翻译策略,以及再版后修改原因,旨在为传记文学专有名词的翻译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戴.赫.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采用了很多的圣经原型,比如主题、人物、叙事结构和意象原型。根据诺思若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读者可以在更好地理解劳伦斯和《圣经》关系的同时用另一种角度来解读《圣经》这一文学经典,并更好地领悟劳伦斯的救世情怀。  相似文献   

16.
D·H·劳伦斯以一系列独具个性的长篇小说赢得了世界的赞誉,但是绝大部分的评论家都将目光投射在他极负盛名的代表作《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作品上,而往往忽略了其于转型期创作的几部作品。《出走的男人》是劳伦斯转型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探讨了男人出走的根本原因。而这种出走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反抗,也是劳伦斯希望重建和调整男女关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D.H.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他以《儿子与情人》、《虹》以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长篇小说斐声文坛。劳伦斯在短篇小说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本文从《木马优胜者》出发剖析劳伦斯小说的主题与艺术特色。在这篇小说中劳伦斯继续探讨在工业文明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心灵和本性受到机械力量的严重压抑和摧残,在金钱的腐蚀下,人们失去了爱的能力,沦为金钱的奴隶。劳伦斯的作品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他精于描绘人的内心世界,喜欢用具有丰富想象力和鲜明节奏感的语言来表达到生动逼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炳飞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1):78-80,82
劳伦斯在一战期间受到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这不但体现在他的拉纳尼姆之梦上,也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本文以劳伦斯小说的代表作《虹》和《恋爱中的女人》为例,通过阐释其所蕴含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揭示无政府主义对劳伦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曾被凯特米利特喻为"准宗教性质的宣传品"。劳伦斯在其中大肆宣扬了女性对男性生殖器的神圣崇拜,并塑造了其理想的女性角色查泰莱夫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梅勒斯的前妻,伯莎库茨则是被劳伦斯剥夺了声音的"缺席"女性。她在男权话语中被建构、被象征化、被定义。她的女性主体意识遭到了劳伦斯与梅勒斯的大肆抨击。然而,也正是伯莎的女性主体意识赋予了她解构的力量。劳伦斯通过男女主人公建立起的"伪和谐"也最终在她的解构力量下坍塌。  相似文献   

20.
战胜压抑迎接新生--重读《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也许并不代表D .H .劳伦斯的最高成就 ,但这部小说是劳伦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是劳伦斯精神和思想的充分体现。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的本质的男女之间的关系的淋漓尽致地描写 ,折射出一种积极的、催人向上的精神 :战胜压抑 ,迎接新生。这种精神在主要人物康妮、克利福和梅乐斯身上分别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