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编纂概况 方志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和发展,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宋以前的方志,是以图经为主,逐步向方志演变的时期;第二,宋元时期朝廷下令设九域图志局,并统一方志内容、体制,是方志日臻完备的时期。这一时期中编纂有《浑源州记》、《应州记》、《浑源州图经》、《应州图经》、《云中图经》、《朔州志》等;第三,明清时朝廷多次下令编修志书,并制定统一体例,是方志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纂有《浑源州志》(7次)、《应州志》(6次)、《朔州志》(8次)、《云中郡志》(3次)、《大同府志》(6次)、《朔平府志》(1次)、《大同县志》(3次)、《阳高县志》(1次)、《天镇县志》(4次)、《广灵县志》(5次)、《左云县志》(3次)、《右玉县志》(1次)、《怀仁县志》(5次)、《灵丘县志》(4次)、《马邑县志》(5次)、《山阴县志》(2次)、《平鲁县志》(1次)、《浑源县志》(1次),以及其它专志8次;第四,辛  相似文献   

2.
三陇方志见知录张令瑄(续上期)庆阳府志二十卷四册存原刊本明嘉靖三十六年庆阳王福纂此志《陇右方志录》列入佚目,今见甘肃省图出馆由中国科学院缩影卷,(惜以令限于视力,未能卒读为憾)庆阳府志续稿十四卷二册存油印本公元一九六一年庆阳杨景修著一、舆地:沿革、疆...  相似文献   

3.
明嘉靖间黄焯编纂的《朝阳岩集》是现存记载零陵朝阳岩诗文题刻的最早和唯一的一部总集,也是我国古代记载岩洞景观和摩崖石刻的较早的一部专书。黄焯,字子昭,号龙津子,延平南平人。嘉靖间任永州知府。今所见《朝阳岩集》为明代嘉靖黄氏刻本,线装一册,不分卷,内容包括铭、记、志、诗、歌、游题短记、补遗七部分。初由无锡孙毓修小绿天收藏,后归国立北平图书馆,迄今所见海内仅此一种孤本。文章将该集全文予以排录、标点,据现存摩崖石刻及府县志等加以校勘,并稍加注解,以便学者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4.
明嘉靖间黄焯编纂的《朝阳岩集》是现存记载零陵朝阳岩诗文题刻的最早和唯一的一部总集,也是我国古代记载岩洞景观和摩崖石刻的较早的一部专书。黄焯,字子昭,号龙津子,延平南平人。嘉靖间任永州知府。今所见《朝阳岩集》为明代嘉靖黄氏刻本,线装一册,不分卷,内容包括铭、记、志、诗、歌、游题短记、补遗七部分。初由无锡孙毓修小绿天收藏,后归国立北平图书馆,迄今所见海内仅此一种孤本。文章将该集全文予以排录、标点,据现存摩崖石刻及府县志等加以校勘,并稍加注解,以便学者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5.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由康镕编修,宋纲编纂的《荣河县志》,是荣河县志中现存最早的版本。该县志分为两卷。第一卷中的“祠祀志”和“古迹志”分别记载了诸葛武侯庙和诸葛武侯墓。  相似文献   

6.
日前,编辑部收到温岭市地方志办公室寄赠的《太平县古志三种》一巨册。该书由温岭市地方志办公室蔡宝定等六七位老先生主持其事,将明朝《嘉靖太平县志》、清朝《嘉庆太平县志》、《光绪太平续志》三种古志通过标点、校勘、注解,改为简体横排本,使之面貌一新,方便阅读和研究利用。在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新形势下,该书的出版,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  相似文献   

7.
1934年,我曾撰《方志提要》若干卷(其中有《故宫方志考》四卷)。人事沧桑,多有亡佚。今检存稿,先就河北省明刊本方志发表。地区曾隶今河北省现改属他省市者,姑亦列入此编。嘉靖甲午藁城县志十卷、二册明尹耕修,李正儒撰,嘉靖十三年刻本邑志创于嘉靖十二年,知县尹耕聘县人李正儒纂,内容本于《大明一统志》,有增  相似文献   

8.
序次附录一书名一{刻币丽版本情况存备五1}闲居集(刻本)有嘉靖三十年序26册本缺卷四七言律 P22 P65二:闲居集(清抄本)】三有乾隆三十年益都李文…曝:蒸淞默爵熬黔鞘嘿:·每称卷一卷五藻题记与它书不同2}词谑(清抄本)中华书局(沪)1959铅排本二册路工辑校来鹭攀翼钾镇梦为篇容上说比嘉靖原刻本大有缺漏且次序亦极不统一。中戏院存 与《‘中原音韵》合订一册。较嘉靖原刻本圈文甚多。书名北图善本室嘉靖间原刻本《一笑散》。 全本。板式、行款《闲居集》全同,板、字体和心略小。同上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路工藏本影印出版。 《中国古典戏曲…  相似文献   

9.
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  相似文献   

10.
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  相似文献   

11.
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  相似文献   

12.
<正>寒窗七载,辛勤耕耘,精雕细刻,至1992年底,怀化地区志界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新志书有《黔阳县志》、《沅陵县志》、《新晃县志》等3部县志和地级专业志《税务志》、《军事志》、《交通志》、《金融志》、《档案志》、《财政志》、《环境保护志》及上百部县志专业志。这批志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区修志工作初战告捷,进入了收获的黄金季节。如《沅陵县志》、《黔阳县志》、《新晃县志》于1993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志书一等奖,其它专业志也均被推荐参加1992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地方志成果展览,并均获得好评。  相似文献   

13.
《全宋文》及诸家补正之外,仍有一定数量两宋佚文散落在传世文献之中,其中尤方志存量为最可观。通过以《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县志丛刊》影印孤本明嘉靖《湖广图经志书》为样本进行调查,可辑得两宋佚文多篇,今择其中五篇加以标点整理。  相似文献   

14.
《近代书院研究》专栏,已发表了两辑,在学术界产生了积极影响,表现在专家学者为本专栏踊跃撰稿。今将第三辑奉献给读者。第三辑发表王华宝先生《中国的书院志及其学术价值》、卢康华先生《俞樾与诂经精舍》两篇论文,简要介绍如下:(一)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赵所生、薛正兴主编的《中国历代书院志》影印本,16大册,共收书院志、课艺等115种。王华宝曾参与这部大型丛书的汇编工作,深有体会。他的论文,首先对书院志下一定义:它是以记载书院发展的历史、讲学情况及其办法等为主的历史典籍,是一种专志,具有贴近时代、内容丰富、最能真实反映书…  相似文献   

15.
贾恩绂字佩卿(1866年—1948年),河北盐山县常金乡贾金庄人。为河北著名的方志学者和教育家。一生著述很多,尤以方志最多。有《盐山新志》,《定县县志》,《河间县志》,《南宫县志》(以上四种已刊);《枣强县志》脱稿未刊;《直隶通志》(未刊)和《河北通志》。其中《盐山新志》为时人推崇,是其方志的代表作。《盐山新志》材料翔实,体例简洁、分析清楚,见解颇有新意。书中所阐述的修志观点现在仍值得方志界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阆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物佳丽。明嘉靖年间四川按察司佥事杨瞻生性好古,由其督修的嘉靖《保宁府勘记载了保宁府众多的山川名胜。但与流传下来的道光、咸丰、民国三个时期编修的《保宁府志》、《阆中县志》不同,嘉靖《保宁府志》记载山川名胜并不局限于对其地址和历史由来的一般简介,往往还录有历代文人雅士所作的诗文、碑记等,而这与杨瞻本人的志趣和他对史志工作的认识有关。  相似文献   

17.
记载大连地区的地方志有:《大连要览》、《南金乡土志》、《金州志纂修稿》、《复州乡土志》、《复县志略》、《庄河乡土志》、《庄河厅志》、民国《庄河县志》和伪满《庄河县志》,这在大连地区的文化历史资料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安庆府志在明代凡四次纂修,嘉靖间知府李逊所主修的《安庆府志》即是其中完整的一部。此志自明迄今公私书目虽有载录,然或因载录者之疏漏,或因承袭旧讹之不察,在载记其纂修与刊刻时间时颇多讹误;有关该志与正德志之间的承继关系及其对正德志所做诸多厘正完善之功亦语焉不详。对此进行考辨梳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方志今议》是黎锦熙在方志学方面最杰出的代表作,对指导《同官方言谣谚志》、《宜川县志》、《洛川县志》、《黄陵县志》等地方志的编写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今天编修省志、市志和县志,仍有现实的参考意义。剖析了《方志今议》的学术价值及黎锦熙的学养功力,以期更好地理解民国方志学和一代大师的治学风格。  相似文献   

20.
(二)县志 大同县志 首纂于明永乐十九年至正统年间(1421——1449),志佚。《文渊阁书目》卷二十“新志”著录,《山西通志》(成化)引。第二次纂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后不久,志佚。《古今图书集成》有引。第三次纂于清道光十年(1830),由黎中辅纂修,全志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今藏大同市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市志办公室和大同县志办公室;山西、北京、上海、天津、石家庄、张家口、辽宁、大连、锦州、南京、浙江、湖北、湖南、重庆、台湾、湿县、忻州市、山西大学、山西党校、祁县中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学院,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山西文物局、山西文史馆、运城档案馆、中国科学院、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所、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所等图书馆(室)。第四次纂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由李玉华、王谦修,全志六十三卷,末刊印。稿本藏大同市档案馆(已由大同市志办公室等整理,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