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标准煤法和热值法对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碳排放水平进行测算,利用UIBE全球价值链指标数据库中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指数,结合2007—2020年细分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显著降低了制造业部门的碳排放水平,简单全球价值链嵌入比复杂全球价值链嵌入更能降低制造业的碳排放水平。简单全球价值链嵌入和复杂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部门异质性,中低技术水平制造业部门参与简单全球价值链分工能显著降低碳排放,而高技术水平制造业部门参与复杂全球价值链分工能显著降低碳排放。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低碳转型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提升教育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能力,既是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也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路径。通过分析高端人才在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贡献及实现路径发现:高等教育通过培育高质量人才,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升级;高等教育显著促进了中低技术、高技术行业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价值链攀升,同时理工科领域以及经管法领域的高等教育人才在价值链攀升中贡献较为突出;高等教育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这一路径对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产生正面影响。本研究证实了高等教育对中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贡献,对未来优化高等教育层级、类型和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规格,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成为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从珠三角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出发,整合珠三角各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数字经济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且制造业面临着低端锁定、缺乏高技术人才、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阻碍了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基于此,从加快产业融合、延长价值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绿色制造业四个角度出发,构建数字经济推动珠三角智能制造的路径,为珠三角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方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附加值贸易数据,借助于全球价值链指数,从整体和分行业两个维度全面考察俄罗斯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和地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说,俄罗斯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较高,且在全球价值链中位居高端位置,这主要得益于其拥有较高的前向参与度。从分行业视角进一步研究发现,俄罗斯中技术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和地位均相对较高,低技术行业次之,高技术行业最低。从变动态势来看,中技术行业在波动中缓慢上升,低技术行业增长乏力,高技术行业日趋衰落。  相似文献   

5.
一个行业的投入与产出的效率影响着整个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而装备制造业又是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根基,因此,本文利用DEA模型,从资源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七个细分行业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各个细分行业优化投入产出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信息技术革命所推动的多边贸易和全球化格局的形成,促使国际分工形式从垂直体系到垂直与水平并存再到全球价值网络分工的演进,理论解释也随之演变.要素禀赋、技术水平、市场规模和制度因素是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重要影响因素.细分影响因子后发现,提高研发投入、外贸依存度和扩大利用外资并非如传统观点所认为的会提升行业地位,其作用取决于该行业在分工链条中所处的位置,即从事中间产品生产的全球分工地位推升作用明显弱于从事最终产品生产.有针对性地增加研发投入,优化行业内部要素投入结构,是从根本上提升行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全球价值链稳定发展是保证我国经济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在当前全球价值链短链化和区域化转变的大背景下,维持东亚地区全球价值链的稳定发展与转型是保证我国全球价值链稳定发展进而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中美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东亚区域价值链同时存在着“稳定发展”和“去中国化”两种发展趋势。本文分析表明,双循环发展战略与东亚价值链的稳定发展之间存在有机联系,为此我国应该加快这一战略实施,尽快形成国内大循环畅通运转、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延长价值链长度;加快推进与东亚各国的合作互动,稳固我国在东亚区域价值链中心地位的同时,实现与东亚各国互惠共生、互利共赢的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8.
品牌国际化是我国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商产业的迅速发展,部分中国制造品牌凭借着跨境电商的东风在国外大放光彩,深受海外消费者的喜爱。拟从跨境电商的视角对我国制造业品牌国际化进行探讨,通过分析我国制造业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并对凭借跨境电商成功出海的典型性案例——Anker品牌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我国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品牌国际化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其中的作用机制如何,现有文献尚未给出系统性结论。基于上游数字服务中间投入和下游制造业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构建国家—制造业行业层面的数字服务贸易限制性指数,进而对上述问题开展实证分析,其结果发现,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增加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设施与连接、支付体系等领域限制性措施增加的负面效应尤为显著。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影响具有国家和行业异质性,即主要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以及资本、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抑制效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研发投入的增加能够削弱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负面冲击;而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质量越高,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抑制作用也越强。可见,我国应致力于削减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加大制造业数字技术研发投入,完善数字产业相关外商直接投资准入政策,从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大背景下,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中国制造业,为提升自身竞争力,亟需转型升级。文章从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角度出发,选取2004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但这一作用具有滞后性,且对制造业的影响呈现出"U"性特征;我国技术创新效率较弱,当期研发投入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并不显著;我国在环境规制强度选择上要考虑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应适当加强环境规制,中部地区应适当放宽环境规制,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升级机制遭到破坏,中国企业面临“低端锁定”与“外部断链”等风险。采用全国区域间IRIO数据,利用省域出口增加值分解框架,从路径偏好、参与程度、嵌入方向与省级关联四个方面,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治理情况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较高,国内价值链参与程度低且为后向嵌入,头部省份价值链关联省市较为集中,这在当前国际环境下风险凸显。因应新格局,中国企业应融通“双循环”,借助大国综合优势、依托区域发展梯度,通过开放的大国经济内循环推动价值链攀升和竞争力提升,进而主导国际性区域产品内分工,拓展或重构全球价值链体系,在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双链交互”过程中,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目标。为此要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与发展体系;聚焦区域协调协作,补链强链完善国内产业链价值链;加强文化赋能、立体传播,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助力中国企业国际性区域价值链建构耕拓。  相似文献   

12.
随着物流行业的全面开放,全球化经济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我国中小物流仓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价值链虚拟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在面对全球竞争中的问题,有所针对的利用价值链虚拟思想,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对中小物流企业进行市场重新定位,探讨价值链虚拟对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创新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全球价值链逐渐形成,我国在坚持开放型经济战略的前提下,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并初步树立了中国制造的品牌。近年来,国际经贸中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我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阻碍。基于此,本文根据全球价值链背景,从打造高端高端制造业品牌,推动产业转型与创新,转变经济贸易模式,拓宽国际合作领域,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角度,对我国经贸强国战略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基于Hausmann出口复杂度模型,分析了我国机电产业出口技术结构的分布及水平,并进行了国际比较。从机电贸易品的技术结构来看,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仍以中低技术产品为主,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低,且在一定程度上被部分中等技术产品挤占了发展空间。就总体技术结构水平而言,我国机电产业出口技术水平不但低于主要发达国家,甚至在金砖国家中也处于落后地位;从机电产业各细分行业来看,除了金属制品业和电气机械制造业的国际排名相对靠前外,其他五个细分行业均处于世界中下游水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价值链分析是一种战略性成本分析工具,是进行价值链成本核算的基础.文章首先对制造业进行价值链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制造业内部、上游供应商、下游顾客三方面构建了制造业价值链成本核算系统.  相似文献   

16.
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在全球价值链中,发达国家的企业处于价值链的高端,控制着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并实行全球采购;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接收简单的包装、组装,或低水平的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其利润的主要部分流向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却只能从中获得瘠薄的利润。尽管这是一种极不合理的现象,但发展中国家愿意参与其中,通过全球价值链,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管理,全球价值链也为其提供了提升生产经营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通道。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与跨国公司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加入WTO及全球价值链对我国企业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国企业只有在全球价值链中学习、创新,才能跻身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制造业企业面临的战略环境和竞争态势呈现出新的格局,制造业企业需要增强动态能力以维持竞争优势。制造业企业的动态能力可分为环境洞察能力、变革更新能力、技术柔性能力与组织柔性能力四个维度,制造业企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构建动态能力的提升路径包括:审时度势,增强制造业企业环境洞察能力;守正创新,增强制造业企业变革更新能力;砥志研思,增强制造业企业技术柔性能力;高屋建瓴,增强制造业企业组织柔性能力。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动态能力,从而增强其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全球产品价值链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价值链提升和外贸竞争力的关系.结合分析中国外贸行业的价值链特征和竞争力,认为传统价值链模式和定位制约了中国外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中国的外贸行业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基于价值链优化的战略联盟,以打造外贸微观主体的核心竞争力,然后依靠各经营主体在价值链上的定位和延伸增强外贸行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冲击加快全球价值链进入新一轮的重塑和调整期,采用UIBE GVC Index数据和WWZ方法,从产业层面分析2000—2018年中美贸易利益与结构。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和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促使基于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加工贸易业比重下降,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产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制造业"被动"后向参与度呈缩小趋势,价值链前向参与度扩大,但制造业出口仍有较大比重的价值来源于其他国家,贸易利益被高估;2010—2018年中间产品出口的增加值DVA_INT和DVA_INTREX占比持续上升,制造业显现出沿着高附加值价值链上游攀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本文使用中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1999年至2018年的相关数据,测度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1999年至2006年期间表现为匀速增长,2007年至2018年期间,增长速度整体呈现出逐步加快趋势。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总体呈逐步攀升态势,1999年至2007年期间表现为平稳增长,2008年至2010年出现轻微回落,2011年至2018年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彻底解决中国制造业“早熟型增速放缓”的窘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