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以金沙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以90 m分辨率的DEM为数据源,以ArcGIS和Geo_Da软件为技术支撑平台,以均值变点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为研究方法,计算最佳统计单元,提取地形起伏度,并探讨地形起伏度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1)金沙江流域地形起伏度大致呈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的分布规律,且地形起伏度与海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2)整体上,地形起伏度与经济发展呈负相关关系,且呈显著的集聚特征,但这种关系也因地而异,会东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等地形起伏度虽然较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五华区、楚雄市等地形起伏度较小,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色达县、康定市等地形起伏度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辽阔的平原,起伏的山前台地、高峻的山岭、低缓的丘陵.大体来说,山区半山区(海拔在300m以上)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60.5 %,平原绝大部分在50—200m之间)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39.5%.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地形格局对人口地理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地形数据和人口分布信息,谈讨了云南地区地形因素对当地人口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势平坦的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而地形起伏度较大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相对较小;人们更倾向于以地形起伏度较小的平坦地区为居住区。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但在中海拔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SRTM DEM(90m×90m空间分辨率)数据,运用Arc GIS10.1,通过均值变点分析法得到了研究区域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窗口大小为19×19栅格,面积为2.92 km2.提取研究区域地形起伏度与海拔高度数据,作为地貌形态划分的依据,找出南阳市低山丘陵区域.结合南阳市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将坡度作为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地形因子,衡量水土保持能力的主要参考指标,结合《南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应县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分析南阳市的土地利用状况,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10个省区市,拥有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但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比较差,其中土地资源中平原、盆地面积不到10%,约有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且年平均气温偏低,大部分省区市在10摄氏度以下,有近一半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西部地区目前有人口2.8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998%.  相似文献   

6.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看数值范围:①看极值,辨起伏。读出等高线地形图的最高海拔与最低海拔,可估算该区域地势起伏的大小。②看大小,辨地形。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  相似文献   

7.
一、世界地理概况1.图示归纳世界海陆分布概况2.列表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地形类型海拔地表起伏特征山地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较大平原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起伏很少,平坦广阔丘陵较低(一般在500米以下)起伏不大,坡度平缓高原较高(1000~2000米)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盆地无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3.列表比较七大洲的地形特征大洲主要特征亚洲中间(高原、山地)高,四周(平原)低(平均海拔约1000米)非洲地形以高原(高原大陆)为主,东南高,西北低南、北美洲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72续…  相似文献   

8.
运用GIS技术,基于250 m×250 m栅格尺度,采用窗口分析等方法,测度了安徽省地形起伏度和温湿指数,分析了其空间分异格局,定量评价了安徽省人居环境的地形适宜性与气候适宜性.研究表明:安徽省地形起伏度与温湿指数区域间差异明显,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态势;地形高度适宜区范围较大,人口分布较多;年均气候适宜性较好,舒适度较高;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气候条件没有对全省人居环境造成限制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长江上游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对地形因子响应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基于MOD17A3HGF和DEM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标准差法、相关系数法、空间统计法等方法,分析了涪江流域2000—202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及其在地形上的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涪江流域植被NPP呈现波动性、阶段性.流域NPP均值456.40~664.74 gC·m-2·a-1,增幅为8.25 gC·m-2·a-1,整体NPP水平在增加;(2)植被NPP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上游区是植被NPP高生产力聚集区,下游区是植被NPP低生产力聚集区.(3)流域内植被NPP空间变化以增加区域为主,呈“中波动较多,高低波动较少”的特征,上游区波动程度小于中下游区.(4)年均植被NPP随海拔、地形起伏度、坡度、地表粗糙度的增加先增高后降低,植被NPP对地形因子响应程度为:地形起伏度>坡度>海拔>地表粗糙度>坡向.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分析都坝河流域地质灾害致灾环境因子,以1∶50 000地形图为基本资料建立DEM,选取流域的宏观及微观地形因子,通过均值变点、相关系数矩阵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最佳地形因子及最佳统计窗口,最后进行流域地貌类型识别.结果表明:(1)都坝河流域的最佳地形因子为地形起伏度、高程、坡度变率和平面曲率,累积解释率达到80%,且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窗口为18×18(0.291 6 km2);(2)都坝河流域可划分为8种地貌类型,其中以小起伏中山、小起伏亚高山、小起伏低山和中起伏低山地貌类型为主,占比为76.33%.该研究结果揭示了都坝河流域的地貌类型空间分布,对生态环境治理、灾害防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ASTER GDEM 30m DEM为基础数据提取贵州省六盘水市地表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表切割深度等地形特征要素,并结合特征统计分析对该地区地貌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六盘水地区坡度在0°~88°范围内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5°~25;°南北坡坡向面积相差不多,分布相对均衡;中部地区地形起伏度较大,最大处达到922m,地形切割深度最大值为627m。上述结论为研究区的农业规划、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地质灾害、生态保护等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云南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和区域少数民族专题资料,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定量分析了云南省迪庆州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与高程、坡度、坡向以及地形起伏度的关系,对迪庆州建设民族团结示范区,促进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迪庆州少数民族的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藏族人口分布北密南疏,傈僳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均北疏南密|当高程超过1 900m时,各少数民族人口密度随高程增加呈下降趋势|迪庆州各少数民族人口集中分布在坡度小于25°的区域|坡向对迪庆州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影响不明显|地形起伏度对迪庆州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影响显著,各少数民族人口密度与地形起伏度的曲线拟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地球陆地海拔500米以上,顶尖坡陡的地形叫山。山由山顶、山坡和山麓3部分组成,以较小的峰顶面积区别于高原,以较大的海拔和相对高度区别于丘陵。绵延数千千米的山叫山脉。陆地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顶部浑圆,坡度和缓,没有明显的脉络,孤立存在的地形称作丘。群丘相连的称丘陵,一般在温暖湿润地区丘陵分布较多,如我国的南方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南方农牧交错带内,不同地形因子影响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分布情况.采用DEM数据和MOD17A3H遥感数据,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南方农牧交错带内不同海拔、坡度、坡向下的植被生产力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研究区域整体来看植被NPP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2)研究区域内南坡NPP最大,东坡NPP最小;(3)在大于35°的坡面,所分布的植被NPP值最大;(4)从海拔分级来看,在小于3 400 m的海拔范围内,NPP较高的坡面多分布于北坡和东北坡;而在大于4 000 m的海拔范围内NPP较高的坡面则多分布于西南坡.(5)在小于4 600m的海拔范围内10°35°的坡面植被NPP值较大,海拔高于4 600 m时,0°35°的坡面植被NPP值较大,海拔高于4 600 m时,0°3°的坡面植被NPP值最大.  相似文献   

15.
贵州 ,简称黔或贵。地处祖国西南地区的东南部 ,位于东经 10 3°31′~ 10 9°30′ ;北纬 2 4°30′~ 2 9°13′之间 ,面积 17.6万平方千米。贵州处在云贵高原东部的大斜坡地带 ,地势起伏较大 ,地表形态多样 ,境内最高海拔 2 90 0米 ,最低海拔137米 ,山地面积占 87% ,丘陵占 1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2-2014年TM/ETM+影像,选取山地平原过渡带崇州市为研究区,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人机交互图像处理方法提取了该市土地利用信息,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社会统计数据对崇州市12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人文驱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建设用地为主,建设用地动态度最大,为5.72,未利用地其次为1.04,其他类型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不显著.(2)崇州市土地利用程度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但各乡镇变动值差异较大,受地形影响明显,土地利用开发地域差异明显.(3)人口与城镇化、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是崇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人文驱动因素,且驱动作用呈逐年加强趋势.  相似文献   

17.
社会因素对一个区域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能够产生重大影响。近十年来四子王旗6.9%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变化。旱地、天然草地和未成林造林地三者变化面积占四子王旗土地变化面积的96.67%。对1997-2002年的土地变化流向进行分析,发现了旱地和天然草地主要流向了未成林造林地。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是影响四子王旗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一般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和洼地,但容易忽视的是利用等高线数值来判断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类型。(一)判读规律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断地形类型。①海拔在200米以下一般为平原。②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为丘陵。③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在100米以上为山地。④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部分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为高原。2.当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时,凡内高外低的为山顶,如图一中A处;凡外高内低的为洼地,如图一B处。3.…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瑙鲁人靠的却是卖“鸟粪”发财。瑙鲁共和国(面积22km^2、人口8千多)位于太平洋中西部的一个椭圆形珊瑚岛上,海拔约30米,四周环绕着珊瑚礁,岛上70%的地方遍布由鸟粪石化而成的磷酸盐矿——“鸟粪石”。这些“鸟粪石”在最厚的地方聚集起来超过20米,探明蕴藏量为3880万吨,目前年产量约200万吨,主要被运往澳大利亚、英国、日本、新西兰等地,年创汇占全国总收入的90%以上。由此使得瑙鲁成为现今世界上少有的富国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地理的诸多界线中,有一条著名的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线。这是一条约45度倾斜的直线,这条线揭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规律。此线东南部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而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却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由此可见,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的中国东南部和西北部在人口密度上差异显著。是谁通过研究发现了这一规律?是谁最先提出了这一界线?这一界线有何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