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双创教育是当前高职教育研究热点,但诸多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理念上的偏差。本文通过实证调研与分析,从高职生双创综合职业素质结构的视角,论证双创综合职业素质核心要素与专业能力核心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得出专创融合是高职双创教育实践的逻辑起点的结论,并提出通过构建基于专创融合的高职生双创综合职业素质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双创课程内容选择、双创课程设计及双创课程实施等四个方面进行双创教育改革与实践,从而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聚焦应用型高校办学实际,针对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现状进行深入研究,详细分析了专创融合面临的问题,提出创新“1+N”专创系统化机制体制、明确“刚性+弹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双创”融合式教学模式、“平台+模块”一体化课程结构、“线上+线下”智慧化教学形式、“专职+兼职”结合式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的专创教育融合体系建设举措。  相似文献   

3.
张巧岭 《文教资料》2021,(3):190-191
本文以“交互设计”课程为例,从学生专业、就业和长远发展的需求出发,以“专创融合”为基础,重构“岗位化、交互式”的专业课程内容体系,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和PBL教学法,在教学环节深入推进“双创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改革,增强学生的双创能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高校专创融合支持政策是在全球科技快速发展、国内广泛开展“双创”和毕业生求职压力加大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高校普遍存在对政策理念认识不深、课程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建议加快专创融合教育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建设,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打造专创融合教育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5.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高校环境类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基于成果导向教育及专创融合理念,首先分析了当前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教学内容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双创能力发展组织、教学模式中心转变与教学方式多样化、优化考核方式和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探讨了教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工程实践课程中,强调基于专业背景的工程实践,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工程实践课程变革,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创新创业”的工程实践训练.专创融合视域下,搭建由基础工程训练平台、综合工程训练平台、多学科交叉融合训练平台和特色与实践创新训练平台四部分构成的能力递进式工程实践平台.建构与该专业培养体系贯通融合的“四个层次”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全过程融入双创教育,培养学生真正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以及劳动素养、团队协作、工程创新思维、项目管理、创新创业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更好地推动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和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文章结合本科高校教学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途径、专创融合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及原因进行研究,以此为教学改革目标,从课堂内外及理论实践混合、项目与竞赛混合、混合式激励3个方向进行混合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初步实现了双创教育、课程思政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创融合是国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出真正承担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文章分析了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新商科专业群"专创融合"中存在的专业建设未能满足区域产业创新需求、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融合度不高、专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双创共享实训基地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基于产教融合的深化高职新商科专业群"专创融合"的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培养模式的设计和实施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双融合"视角下,以"三教"教育理念和"创意——创新——创业——创客"核心逻辑构建应用型高校双创培养模式,并基于专创融合理论教学体系和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探索立体互联的实施路径,对双创教育"双融合"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推进专创融合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中存在着专创融合课程体系不健全、专创融合课程资源匮乏、专创融合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健全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整合专创融合课程资源建设、完善专创融合课程评价机制等措施,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育人效果,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油水井施工与改造》课程为例,探索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根据课程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建设第二课堂,完善考评机制,提高教师专创融合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推动高职“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发展,为高职“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和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当前新发展形势下高校“双创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对处在供给侧教育改革关键时期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展开探究,从“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设计“分层递进式模块化”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施和完善多维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更多食品“双创技能型”人才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影响当前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的制约因素,构建了具有高职特色的“双向互融”专创融合模式。一方面,从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改革专业教育模式,把“双创”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另一方面,从教学资源开发、实践平台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三个方面将专业教育融入“双创”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专创融合"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改革发展的方向,更是高校培育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和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专创融合"课程除了教授专业知识,还注重学生个性品质、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类课程的特性,文章将SPOC+TBL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创业教育学"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个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既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制造教研室基于创客教育,进行专业调研,构建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双创人才培养标准,研究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设置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创新创业提升教育、创新创业孵化教育3个课程阶段,将工作任务分为机械设计创新、机械零件创业、机器人创新、虚拟建模创新和自动化应用创新5个方向建立创新团队,以创业项目形式为载体,培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的双创性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以河北农业大学“木材加工自动化”课程为研究对象,探索专创融合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对教学目标进行6个层次的重构;然后以章节设置为主线,凝练专创融合知识点;进一步以典型案例重点阐述专创融合的教学实践过程,旨在为专创融合课程的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双创教育十分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造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借助Nvivo11.0软件,根据相关文献,对影响大学生创新创造思维和能力培养的教学因素进行质性分析,得到适用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造类课程教学方法的启示:基于实用,强调实践,设计专创融合课程,并开发自有的创新创造类知识、方法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借助多种方式方法训练非逻辑、发散和聚合等思维,引入思想实验激发想象力,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课内到课外,鼓励稳定持久的团队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专创融合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成效的专创融合教学需要探索研究。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引入TRIZ创新理论分析及解题思想,实现专创融合重构建设。分解教学过程,聚焦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将课程教学过程定义为技术系统,建立技术系统功能分析模型;借助TRIZ理论的因果链分析、资源分析、发明原理和物-场模型等工具,针对技术系统缺陷,提出专创融合重构建设方案;利用TRIZ创新理论,对工程设计能力层级分析,获得7个基本能力,构建基本能力构成关系模型,分析基本能力融合形成核心能力机理,建立7维专创融合能力培养模型(7D-OPERATE);以水电站课程为例,分析建立基本能力转化基本模型,对其简化,确定系数、核心能力融合关系模型,利用教学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7D-OPERATE模型有效,教学效果符合模型分析结果,以TRIZ创新理论为引导,对水电站课程开展专创融合重构建设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展示SEDCAR教学模式在双创团体辅导中的应用案例。通过创建学习情境、小组协作探讨、知识系统构建、个体应用检验与修正、推动反思与内化等教学环节,使双创教育紧密依托专业,实现专创融合,激发零基础学生产生创业灵感,培养学生结合大健康产业背景的创新创业能力,打造非综合类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双创课程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院校只提供课程资源、知识工具方面的教学知识,核心的实训、竞赛、项目孵化过程则需要由学生自主完成,这对学生的团队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欠缺,文章提出将OKR工作法融入双创课程教学的思路,一方面将OKR工作法与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融合,另一方面将OKR工作法嵌入学生创新创业实训或项目团队管理体系中,以此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而提高双创课程教学质量和双创项目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