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知识管理理论对于内隐知识共享、传递、知识创新以及知识型团体建设进 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可以有力地支持知识的收集、共享、利用和创造,对于实现教育 信息化的目标,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核心,笔者从知识创新与知识资源共享问题出发,阐述了知识资源的重要性及高度共享的信息环境,提出了知识资源高度共享的模式和知识资源高度共享实现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9,(3):33-40
为探讨创新企业隐性知识共享氛围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对山西省临汾市五家创新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层次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隐性知识共享氛围、隐性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企业隐性知识共享氛围对隐性知识共享有正向影响;隐性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隐性知识共享氛围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隐性知识共享在隐性知识共享氛围与创新绩效中起中介作用,隐性知识共享在企业学习氛围与企业创新绩效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员工信任关系与企业创新绩效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机构,知识创新的首要阶段是知识共享。影响大学知识共享的主要文化因素有文人相轻、互不信任、竞争需要和知识归属观等。文化视角的大学知识共享的实现应建立诚实、信任、利益合理分享和公平竞争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5.
知识共享既是教师专业共同体发展的外在要求,也是教师个体必备的内在质素,但是脱离了一定质与量的社会互动作为其基础,脱离了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知识共享是难以达成的。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和认知三个维度促发教师的知识共享机会、意愿和能力,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知识共享包括对于知识创新至关重要的隐性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薇 《教育探索》2008,(5):14-15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在大学内部,知识共享对于大学生知识的获得、积累、更新、完善和创新等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知识共享却受到知识表达、个人心理、认知结构和群体交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为此,需要从校园文化、心理机制、激励措施、学生社团和学习制度等多方面考虑解决这一问题,以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认为知识共享对提升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促进研究生形成创新思维、拓展创新途径、催化创新过程。指出研究生的知识共享是由知识积累、知识转移、知识整合构成的知识创新过程,包含着知识、个体、关系、组织等四个影响要素。提出重视研究生的隐性知识共享、改善研究生的共享心智模式、形成研究生共享的信任氛围是促进研究生知识共享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组织认同、知识共享、创新氛围和创新行为间的研究模型,对346份大学生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织认同显著影响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显著影响创新行为,创新氛围显著影响创新行为;知识共享和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创新氛围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探讨了图书馆知识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关系,对于隐性知识共享、传递、知识创新以及知识型团体建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可以有力地支持知识收集、共享、利用和创新,面对时代的社会需求,素有“第二课堂”之称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借鉴“知识管理”,将服务工作向“知识服务”转型,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队伍。  相似文献   

10.
知识共享是学校和教师个体知识管理的有效手段,对于学校办学提质增效、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工作需求—资源理论,探讨主动性人格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深入分析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以及组织创新氛围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所中小学校2982名教师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主动性人格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投入在主动性人格与教师知识共享行为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组织创新氛围不仅能够有效调节工作投入与知识共享的关系,同时对工作投入在主动性人格与教师知识共享中的中介效应也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个体资源和工作资源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1.
企业隐形知识有效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隐性知识是企业创新的源泉,企业隐性知识的共享与传播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但隐性知识的有效共享是困难的,其影响因素是复杂的。文章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激励因素对于隐形知识共享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隐形知识有效共享激励机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的开展面临着人才资源匮乏的情况,而依靠共享工程的售息网络建设和人才优势实施知识管理可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营造出创新知识、共享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良好氛围,使共享工程成为学习型组织,培养出更多人才,为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知识管理的具体实施需要激励机制和知识管理平台的支持,也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需要考虑知识的合理分类、充分积累和共享管理。  相似文献   

13.
以安徽省五所高校的在校研究生为研究样本,分析知识共享、吸收能力与研究生创新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共享对研究生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显性知识共享和隐性知识共享对研究生创新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显性知识共享和隐性知识共享对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对研究生创新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要加强高校知识管理、营造知识共享氛围、建立知识共享的激励和补偿机制、增强知识吸收能力等管理。  相似文献   

14.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知识管理的实质是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知识管理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两个方面。把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幼儿园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把幼儿园建成学习型组织;注重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学习;积极建构知识共享机制;重视知识创新并有意识地应用创新知识。  相似文献   

15.
浅谈信息化教育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化对知识共享、传递、学习以及知识创新都提供了条件,可以有力地支持知识的收集、共享、利用和创造,对于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分析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入手,深刻地分析诸多观点,并提出了自己对教育信息化、教育新观念及教育模式的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管理集成视角下的企业知识共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共享不是简单的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构建公司的Intranet,也不只是一个简单、单一的环节,而是整个管理集成过程中环节之一,同时知识共享也并不是一个由单因素技术决定的过程,而是诸因素集合的一个有机整体。本文从管理集成视角对知识管理进行系统的分析,得出管理集成在知识共享中的运用:其一为知识共事与知识创新的互动关系;其二为包括技术、员工、组织在内的知识共享三维图。  相似文献   

17.
虚拟班级中的知识共享是个体间、组织间互动转移、内化与创新知识的过程,它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促进知识的创新与应用.但是主体在虚拟班级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着共享意识淡薄、共享能力欠缺、共享质量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知识共享的实现.通过提供认知工具、建立推送机制、应用激励手段、创设多元化交互方式、共建资源等策略,可以为提升知识共享的质与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企业知识共享实践的难点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管理主要包括发现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知识及利用知识等内容 ,但知识的共享是否有效及有效的程度 ,直接影响到知识创新的速度和规模 ,进而影响企业的直接利益 ,同时知识共享也是架起知识生产和实物制造的桥梁 ,所以知识的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 ,知识的共享有很多障碍 ,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因此有必要对知识经济下企业知识共享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组织的创新离不开员工的知识创新,知识共享越好的员工越能促进创新行为。知识共享受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知识共享意愿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指出强化知识共享意愿应做到三点,即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形成知识沟通网络;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了解,形成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营造教师与教师之间知识共享的互惠文化。  相似文献   

20.
知识共享对于促进企业研发团队的知识创新,实现研发团队目标,提升研发团队绩效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知识管理、演化博弈理论等理论为基础,构建研发团队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系统演化路径、演化稳定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进行模拟仿真,深入分析企业研发团队知识共享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发现:提升研发团队成员的认知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互补程度,降低研发团队的环境风险以及成员的风险偏好程度能够促进研发团队知识共享的有效性,从而有效提升团队研发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