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农”问题宣传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上头”多,“下头”少:在地方党报的宣传工作中,存在报道地方党委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多,各种会议、文件精神和有关部门落实“三农”工作的各项措施的报道多,而反映农业、农民、农村关心的问题和呼声的报道少,城市读者看不到“三农”问题的真实情况,农民读者又感到地方党报“三农”问题的宣传离自己远。要让“三农”问题贴近农民,编辑记者必须有“农民思维”。也就是站在农民的角度,用农民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2.
地方党报重视、关注“三农”报道责无旁贷。那么,怎样搞好“三农”报道,使之更好服务于农村工作呢?笔者认为,“三农”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给农民提供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总结农民致富的典型,反映农民的忧虑、困惑,才能深受农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三农”报道存在的突出问题 作为地方党报,尤其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党报,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和地缘条件的制约,办报理念陈旧,宣传手段落后传统,对“三农”报道强调的多,但抓落实不力,认识不到位,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最为紧迫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随着去、今两年连续两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各地方党报对“三农”问题的报道也越来越热起来。但是由于“三农”问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以致有不少不太熟悉农业、农村、农民实际情况的记者在有关“三农”问题的报道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报道误区。所以,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要想采写出有质量的“三农”问题报道来,就应系统认真研究“三农”问题,努力成为对“三农”问题能够独立进行深入思考的专家,准确反映“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5.
事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历来是党报宣传的重点,作为地市级党报就要在“三贴近”中深化“三农”报道。近年来,地处甘肃庆阳老区的《陇东报》在新闻宣传上以“三贴近”为着力点,全力深化“三农”报道,以新的办报理念、新的新闻视角、新的报道方式改进“三农”报道,摆脱了以往在“三农”报道中就农业报道农业、就农村报道农村、就农民报道农民的报道面狭窄、  相似文献   

6.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提出要从9个方面采取22条措施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时隔18年中央再次以一号文件部署农业农村工作。当前,做好“三农”问题已摆上了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地方党报报道有关“三农”工作也热了起来。从以往“三农”工作报道中,有的记者  相似文献   

7.
融媒体时代,地方党报要顺势而为,守正创新,努力促使时事报道变得更加“要”“深”“活”。本文旨在探析地方党报如何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态势,创新时事新闻产品。  相似文献   

8.
刘磊芳 《新闻前哨》2006,(11):28-28
随着都市报、晚报的兴起和发展壮大,地方党报的读越来越少,地方党报的发行也一年更比一年难。要想吸引读,留住读,地方党报必须寻找自己的“卖点”。那么,地方党报的“卖点”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9.
朱陆 《传媒观察》2007,(12):45-47
地市党报处于我国三级党报体系的最底层,与其它两级党报相比,地市党报的力量较为弱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媒体市场日益繁荣,都市报和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使地市党报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不断削弱。但是,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地方党报是地方党委、政府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有力工具,因此,地方党报的舆论引导力必须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挥党报的舆论引导功能,有效宣传地方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反映广大人民呼声,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塑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三农”,基调是农业,基地是农村,核心是农民。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定,则天下稳定。在国家日益重视“三农”问题并积极解决“三农”问题的形势下,三农报道也因此成为各级党报宣传工作的“重头戏”。作为新闻媒体,如何抓好“三农”报道,让“三农”问题唱主角,真实地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农民真实的生存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推动作用,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鼓与呼,这是摆在党报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2004年开始的今后三年时间里,浙江省为切实加强“三农”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在各级机关、事业单位中抽调高素质的干部下派到全省各地担任驻村指导员,全面开展农村工作。面对这一新生事物,我们《丽水日报》新闻编辑部以“三贴近”为指导思想,坚持地市党报为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基本定位,积极拓展党报功能,与时俱进,贴近“三农”,推出“驻村纪事”新栏目,在群众办报上作出有益尝试。目前,已收到显著效果,截止去年底,已发稿20余篇,  相似文献   

12.
要搞好“三农”报道,首先要面向实际,走进农村,深入了解农村、农业、农民的现状,发展趋势,面临什么问题,存在什么矛盾?按照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当前“三农”急需解决什么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作为地市党报不能不时时刻刻加以思考和调研。只有善于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建设的全局、放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来看,才能明确“三农”报道的方向,从而组织策划和写出有力度、有影响、有震撼力的“三农”报道来。  相似文献   

13.
李茂峰 《新闻世界》2004,(9):43-43,63
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三农”问题成了各级党报关注的焦点,为了组织好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宣传报道,《蚌埠日报》及时开辟了“聚焦三农,力促增收”、“小康路上领头雁”等直接反映“三农”的专栏。为了使“三农”的报道更深入扎实,可见可感.蚌埠日报社总编缉刘学海亲自策划了“春耕见闻”栏目,在为期12天的采访中,我与农民同  相似文献   

14.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党报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党报首先姓“党”,然后才是“报”,这就决定了党报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地方党报主要包括地级市、州党委主办的机关报,是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联系各级党政机关与广大群众的主要媒体之一,对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省级以上党报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始终是党报关注的重点,如何做好“三农”报道?大同日报社农村部记者坚持走向田间地头,坐在农家炕头,着眼“三农”大背景,本着“深入农民心、写好农家事”的要求,不断探索“三农”报道的采写规律。  相似文献   

16.
提到“官气”,人们自然联想到政府,咽为只有官府之地才有可能滋生“官气”。然而,笔者发现党报特别是地方党报普遍存在着“官气”,有的甚至让人感觉到“官气”十足。这种“官气”,拉开了党报与读者的距离,影响了社会传播效果,降低了党报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闻纸”向“思想纸”、“信息源”向“思想源”演进的日趋强烈.地方党报近年来也开始谋划在“思想阵地”上崛起。用心致力于评论工作.充分发挥新闻评论传播意见性信息的功能,高举旗帜,唱响主旋律,从而增强地方党报在多元化舆论环境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旭 《新闻界》2001,(5):56-56
新闻舆论监督难,地方党报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更难。难就难在新闻舆论监督是一柄威力巨大的“双刃剑”,操作难度很大。那么,地方党报就放弃这一重要阵地?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地方党报面向基层、贴近实际、接近群众,处在舆论监督的前沿阵地,更应该不辱使命,肩负起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重任,迎难而上,积极探索有效的运作方法,力求有所突破。把握时…  相似文献   

19.
党报都市化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文斌 《记者摇篮》2005,(1):6-6,11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媒体的激烈竞争也使得各级党报陷入越来越尴尬的境地。“党报都市化”改革已成为各级地方党报“逼上梁山”的无奈之举,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它已经或正在成为其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报业发展和竞争的今天,作为地方党报的大连日报提出“办读者喜爱的党报”是有其特殊意义的。这一提法的主旨是扩大党报的读者群,增加党报的发行量。为其取得实效,我们在办报上应着力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