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翻译活动的复杂直接决定了译者采用的翻译方法的相对性,比如我们常谈的“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都无法对之进行泛化。本文试分析翻译方法的相对性,认为“归化”和“异化”,“直译”与“意译”的区分都不是绝对的。翻译行为是原文理解与译文表达的过程,依仗的是译者的语言能力,因此译者必须提高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2.
根据科技英语的特点,讨论了科技文翻译中词汇的词义选择问题,以及根据词汇的词性、语境、搭配选择不同词义的方法。此外,为了使译文文理通顺,还讨论了词汇的翻译技巧,如直译、音译、意译等。  相似文献   

3.
在对文字十分考究,意蕴要求深远并极富音韵美感的古汉语诗歌中,最常见的便是叠词。相对应地在种类繁多的英语复合词中,也有一种叫叠声词(reduplicated words)的复合词,多用于口语中,翻译叠词的工作是困难的,但这不意味着叠词不可翻译。在一些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各种译法,仔细推敲便可使译文更加理性。叠词的译法有许多,如直译、意译、意象翻译等。  相似文献   

4.
陈姝慧 《科教文汇》2010,(14):98-99
在对文字十分考究,意蕴要求深远并极富音韵美感的古汉语诗歌中,最常见的便是叠词。相对应地在种类繁多的英语复合词中,也有一种叫"叠声词"(reduplicated words)的复合词,多用于口语中,翻译叠词的工作是困难的,但这不意味着叠词不可翻译。在一些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各种译法,仔细推敲便可使译文更加理性。叠词的译法有许多,如直译、意译、意象翻译等。  相似文献   

5.
梁惠卿  张志红 《科教文汇》2008,(16):172-172
不足为奇,人类自开始翻译活动,尤其是文字翻译活动以来,翻译研究便从未中断,对翻译过程中翻译方法的研究也持续进行。翻译是艺术,因为它必须运用语言重新塑造原文中已塑造出的形象,既所谓的“意译”,或者叫创造。同时翻译又是科学,译者对原著的理解不能只凭直感,任意发挥,还要借助语言、逻辑去正确理解,要忠实于原文,也就是“直译”。在翻译过程中,只有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才能对直译意译巧妙的有机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内江科技》2022,(1):147-148
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涉外活动逐渐增多,在国际交流中翻译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也是重点内容。因此,翻译的技巧成为了现如今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关键问题。在英语翻译中分为直译和意译两种类型,本文针对英语翻译中直译和意译的比较与融合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学生英语翻译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朱林 《科教文汇》2007,(5S):181-182
“延异”作为德里达的一种解构策略和书写活动,它不仅涉及到语言翻译中的不可译性问题,同时也拆解了翻译中由来已久的“原文(作者)/译文(译者)”的二元划分模式,从而颠覆了把“忠实”作为翻译的首要标准这一传统观念。因此译文不管是在内容上或形式上忠实于原文,都是极难做到的。本文就是从“延异”的角度来解读翻译的忠实,指出翻译其实不必在所谓的原文和译文之间自设二元对立的界限和等级。  相似文献   

8.
尹晓洁 《今日科苑》2009,(21):125-125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习语的翻译要兼顾文化差异和翻译原则,可采用直译、意译、套译或加注的方法给读者一个形象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刘芳  邢杰 《大众科技》2010,(8):206-207,155
隐喻现象的翻译是一类特殊的翻译问题。隐喻现象本身所负载的文化因素与思维方式要求译者有所取舍,做出选择。译者需要考虑隐喻的成构方式以及所属文本的文本类型以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超越了直译、意译概念的翻译原则使讨论变得更有意义,也将对翻译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张宝红  张彬 《科教文汇》2010,(16):132-133
在进行汉日翻译时,专有名词的翻译一直是一大难点。本文通过详尽具体的例子演示介绍了如何巧用网络搜索引擎对意译专有名词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1.
戴茗柯 《今日科苑》2006,(11):81-81
汉英两种语肓都承载着深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翻译是两种文化的转换。只有翻译与文化自然融合,才能达到民族间的真正交流。翻译是建立在了解两个民族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加以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来实现的。这些方法包括直泽、意译、直译加意译、注释、音译加注释等。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建瑶  王晓 《科教文汇》2008,(25):244-245
鲁迅一位有创新思想的翻译家。他提倡直译和保存原作的风姿,是早期提出“异化”翻译策略的翻译家之一。他最初采取“意译”翻译策略,后变为“直译”,最后创新性的提出了“异化”的翻译观。鲁迅继承和发展了各翻译流派的翻译思想,丰富了我国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3.
翻译散文,首先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内容与风格,因为内容与风格是统一的.译者在译文中要传达原散文作品风格的神韵,应该全面把握原作的风格,并在文化层次对原语和目的语的风格上作对比研究,进而确定译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直译与意译在英文小说题目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亚娜 《内江科技》2008,29(2):61-61
"信、达、雅"、"传神"和"化境"等是翻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于英文小说题目的翻译更应如此。本文通过列举一些英美著名小说的翻译说明只要译者具备较高素养,不论是采用直译、意译,或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都能取得较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这两种翻译方法的取舍是翻译界长期讨论的话题.事实上,在不同文体的翻译过程中,直译与意译是一种互补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跨文化意识在翻译中不可或缺的阐述,以及语用预设及语用会话涵义对中餐菜名翻译的引导作用的分析来透析直译与意译在中餐菜名翻译中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周以 《科教文汇》2014,(14):101-102
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求得译文和原文的对等,这就要求译者将原文"忠实"地译成目的语。因此,在翻译作品中,作为翻译活动主体的译者是影响和决定翻译的最大因素,而其素养也就成了决定译文优劣的关键之一。本文以中国三大翻译高潮为线索,梳理了不同时期不同翻译标准下对译者素养要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翻译活动随之出现,而高效的翻译与质量管理控制无疑能够提高译文的专业性和流畅度。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优点和译文的管理控制流程说明如何提高译文的质量和翻译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翻译风格是指译者受到时代背景和自身生活经历的影响,在进行翻译时根据翻译目的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翻译策略和艺术表现方法而使译作表现出来的个人翻译特色.莎士比亚的戏剧内容生动、丰富,含有大量艺术技巧.我国翻译家朱生豪主要使用归化和意译手法,用优雅的语言进行了创造性翻译,使其不仅容易被读者接受,也能很好地传达作品本身的风韵.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汉语而言,英语中更多使用的是被动语态。由于被动语态很少在汉语中出现,因此很多英语中的被动语态要翻译成汉语中的主动语态。事实上,译者也尽可能的试图把英语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中的主动句。但是,译文一定要具有可读性并且通顺。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有许多种翻译英语被动语态的方法。这是一门值得关注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20.
黄玉霞 《科教文汇》2008,(36):253-253
本文通过分析实例探讨了文化语境顺应对英汉动物习语翻译的作用。指出直译、意译等翻译策略都是为了顺应文化语境而采取的翻译方法。同时,译语的语言结构也应在一定程度上顺应译语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