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新闻对于晚报来说是主流新闻的“富矿”,晚报需要社会新闻,社会新闻需要晚报,但社会新闻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值得细心研究,大力提倡.不断提高。在本期“泸州晚报杯征文”栏中首推的《地方晚报如何把握社会新闻正确的舆论导向》一文,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
刘国华 《新闻前哨》2002,(10):33-33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新闻媒体向市场化进程中,长期受到主流媒体冷落的社会新闻身价陡涨。晚报、都市报率先抢占滩头阵地,各级机关报、综合类报纸,甚至行业报、专业报也积极仿效,纷纷调  相似文献   

3.
崔建华 《新闻实践》2010,(8):40-40,41
晚报、都市报因其贴近读者、内容喜闻乐见而迅速崛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社会新闻为主的内容渐渐让读者产生了厌倦,谈起晚报、都市报时常会蹦出这样的字眼:“不入流”。也就是说,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们还属非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4.
龙青云 《新闻通讯》2013,(10):53-54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当今之势,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主流思想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更有影响力。目前,社会思想多元化,媒介生态也发生了变化,盐城晚报作为有着810万人口的盐城市主流媒体,以评论聚焦热点新闻,以有温度的言论彰显“民生情怀”,时刻关注民生,把握群众诉求,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为报纸注入了文化灵魂,提升了地市晚报的传播力,扩大了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一、在全新的媒介环境下。评论聚焦社会热点新闻。以主流媒体的思想引领正确舆论导向晚报言论要想吸引读者、赢得读者,就必须关注民生热点,抓住社会焦点问题,及时、准确地亮明主流媒体的舆论态度,在第一时间介入新闻,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从而实现主流媒体与民意的对接,以更有效的主流“声音”影响社会公众,为“和谐社会”汇聚正能量。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14,(2):7-7
丁法章在2013年第12期《新闻战线》撰文,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和全媒体时代.在新兴媒体的“抢逼围”面前,晚报都市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可做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6.
发行期间,一些报纸言必称“主流”:什么读者定位面向“主流人群”啦,什么以刊登“主流新闻”“主流资讯”为主啦,什么在本区域发行量、影响力等具有无可替代的“主流地位”啦。一时间,大大小小的报纸似乎一下子全都变身“主流”或正在向“主流”迈进。其实,很多报纸对“主流”的认识还很模糊,甚至一些报纸标榜的所谓“主流”,让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不敢苟同。比如一家宣称自己是某某省发行量、广告收入“双龙头”的“主流媒体”的晚报,居然在网站打出了这样的新闻“热线”启示:本报“以社会新闻为主,侧重车祸、火灾、爆炸、跳楼自杀等突发…  相似文献   

7.
置身于以公信力、权威性和影响力为主要诉求的主流媒体中,党报的社会新闻与晚报、都市报的社会新闻相比,更应突出其权威、公信的主流特质,追求高度,追求价值,追求贴近,追求影响力。党报社会新闻靠什么取胜?靠的是新闻的权威发布,靠的是深层次的人文关怀,靠的是新闻报道的思想性和洞察力所体现出来的引导力。要达到这种境界,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政治家办报”对党报社会新闻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清容 《新闻前哨》2009,(12):37-38
时政新闻是我国传统主流媒体机关报的优势,《楚天都市报》在“主流化转型”的过程中把时政新闻作为重要的力点.向传媒主流话语领域延伸。近两年来该报时政新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在于“三亲”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走过人见人爱的贴近性初期,已进入到过于琐碎化而屡被诟病的阶段,虽然离主流新闻渐行渐远,但在曾经的辉煌和依然可观的收视率下.我们的从业人员仍对民生新闻的“变身”犹犹豫豫。来自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压力,又使得有限的创新举步维艰。笔者认为:民生新闻必须从目前游离主流肆意奔突的“黑马”状态走出来,主动向主流媒体的主流新闻靠拢,关注社会问题,承担社会责任,审视社会趋势,在权威性上做出大模样,从公信力中寻求大突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成为主流媒体是每一个媒体的梦想。要成为主流,在无法放弃社会新闻的前提下,必须改变社会新闻的传统报道方式,寻找一种社会新闻的崭新报道方式,把社会新闻变成人人需要的“实用新闻”,加大社会新闻的服务功能。让读者感觉到:社会新闻不仅“好看”,而且“有用”。那么,怎样增强社会新闻的服务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内一些成熟的大众化媒体基本实现角色转型.从报道内容上.改变了以往以社会新闻为主的模式.增加时政、经济新闻;从报纸功能上,更加注重社会责任:从报纸影响力上.更加注重公信力,提高自身的舆论引导能力;从媒体自身建设上,更加注重构建和谐媒体;从媒体自身发展上,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这类媒体区别于传统党报党刊的主流媒体.有人称之为“新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2.
沈丽琼 《新闻窗》2012,(4):56-57
近年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下,都市类报纸向主流报纸的转型已成不可逆转的方向。而在转型进程中,影响力和关注度高的重大时政新闻,无可厚非地成为大多都市类报纸的重点。尤其是在微博、网络媒体盛行的“平民新闻”时代,及时、系统地强化地方时政等“主流新闻”,是一条提升竞争力的最为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3.
进入2004年春天,《三峡晚报》提出了新闻改革新思路:瞄准高级整合型媒体目标,打造强势主流型市民报纸。时至今日,“整合型媒体”理论,即努力使新闻传播活动所产生的作用与社会发展的变化形成合力的思想日渐深入人心,全社编采人员“整合”意识不断强化,并且落实到操作层面。策划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城市晚报对文化新闻的重视程度不断消减,大量的社会新闻、时政新闻以及其他实用类民生资讯,在数量、篇幅、版面等压缩了文化新闻的空间。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逐渐遭到冷落,主要还是文化新闻自身缺乏创新的缘故。且看一些城市晚报的文化新闻,有的将“娱乐”、“星闻”资讯作为主要卖点,缺乏地方特色与品位;有的文化活动的报道,读起来像“温吞水”。读者对文化新闻需求的口味与层次在不断提高,如何提升文化新闻档次、重创晚报“文化品牌”,让这些文化新闻像其他许多主流新闻类别和资讯一样,广受读者的欢迎呢?从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在这方面作了诸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司马剑 《新闻前哨》2012,(10):67-68
竞争是最好的老师,催生媒体优化改版。责任是最强的动力,促进媒体自我升华。7月9日,一直在传统晚报媒体中谋求不断蜕变的武汉晚报,注入新的理念,再度全新改版。它秉持“为百姓谋利益”的办报宗旨,从读者视角出发.突出对社会和生活的“两个关注”.加快向“好看、好玩、好用”的新型都市报演进,抢占舆论引领话语权。从十来天的版面运作和社会反应来看。此次改版达到“三好”报纸的基本目标,其信息传播的新闻强势、版式文体的阅读愉悦、服务贴近的实用功能融为一体,初显媒体追求与报道品质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16.
近日偶尔登陆《××晚报》衡水记者站的网站,被首页的“启事”吓了一跳:居然自称《××晚报》是河北省发行量、广告收入“双龙头”的“主流媒体”(且不去计较这句话水分有多大),并公布了24小时有奖新闻热线,称该记者站采集的新闻,“以社会新闻为主,侧重车祸、火灾、爆炸、跳楼自杀等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7.
信息窗     
《新闻知识》2004,(8):71-72
陕西省委宣传部,省记协召开研讨会正确报道社会新闻坚决抵制低俗之风 近日,陕西省委宣传部,省记协联合召开“正确报道社会新闻、坚决抵制低俗之风”研讨会。陕西日报、省电视台、省广播电台、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华商报等多家媒体参加了研讨。 研讨会上,各新闻媒体就“积极探索党报社会新闻的有效途径”、“文化传媒的认知和执行”、“弘扬正气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娱乐节目重在引导而非迎合”等专题作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社会新闻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又是媒体竞争的主要武器,搞好社会新闻报道,可以使媒体的宣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惟有坚持探求新闻真相、传播主流价值、满足用户多元需求,担当起“求真利器”“定音重锤”“生活管家”等多重角色,坚定不移向智媒体转型,新闻网站才能走出一条发展壮大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9.
随着都市报的成熟和理性,多年前以社会新闻为主打的办报理念逐渐被以民生新闻为主打的办报理念所取代。以民生为主打的都市报,少了许多打打杀杀的戾气,多了许多温情脉脉的提醒和关怀;少了许多低俗的过度娱乐,多了许多实在的民生把握。报纸渐渐地摆脱了"小报"的指斥,更多的人愿意以主流媒体称之。《大连晚报》作为一张都市报,也经历了这个转型发展阶段。但相对来说,《大连晚报》是比较早、比较主动转  相似文献   

20.
晚报与社会新闻特别投缘。晚报需要社会新闻,社会新闻需要晚报。社会新闻是主流新闻最多的“富矿”,值得大力挖掘,细心经营。有些人对社会新闻的理解和片面性,热衷于报道男女私情、自杀他杀之类。事实上,读者的阅读水平在提高,阅读心理在变化,格调低下的社会新闻最终是会被较高层次的读者所鄙视的。怎样“经营”好社会新闻呢?①抢发新闻时要保持冷静,多想想政策规定、法律法规;②“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责任不放松”,把社会责任和社会效果放在首位;③寻找“官民同好”的共同点,力求共同关心关注而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