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知识要点 1.本单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三大地形区;五大淡水湖的分布与成因;温带大陆性为主的气候;加拿大和美国的经济特征;美国工、农业分布状况。 2.本单元应理解的知识难点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要点 1.本单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拉丁美洲”名称由来、范围;地形特征及其分布;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发展的民族经济特色;巴西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  相似文献   

3.
第六章 世界的人类、政区地图和分区 一、知识要点 1.本单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世界人口数量及分布状况;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世界人种特征的差异;世界的国家,以及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别。 2.本单元应予理解的知识难点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要点 1.本单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西半部欧洲曲折的海岸,平原山地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密布的河网;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英法两国自然、经济特征。 俄罗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平原为主、河流众多、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与发达的重工业;不稳定的农业生产。 2.本单元应理解的知识难点 温和湿润的气候特点与成因:英法两国自然经济;俄  相似文献   

5.
第五章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一、知识要点 1.本单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自然资源的分类状况;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的特征、利用和保护;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景。 2.本单元应予理解的知识难点 几种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辨证关系。 二、记忆方法导引 1.表解对比 (1)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要点 1.本单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非洲的“高”、“热”、“富饶”3夫特征;黑人的故乡;发展中国家的单一商品经济特征;人口剧增、粮食紧缺、环境恶化的地区。 2.本单元应理解的知识难点 非洲的“高”、“热”、“富饶”特征以及严重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二、记忆方法导引 1.表解对比 (1)非洲主要物产分布表  相似文献   

7.
一、知识要点 1.本单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和众多岛屿分布,三类不同岛屿的成因,澳大利业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特征;南极洲的地理位置,酷寒、多暴风雪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科学考察、研究的宝地;区时的计算,日界线的意义;保护地球环境。 2.本单元应理解的知识难点 三类岛屿的特点和成因;澳大利亚呈半环状分布的气候、植被、自然带的成因;南极气候的特征及其成因;区  相似文献   

8.
根据教学要求,本单元教学重点为: 1.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课文涉及的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即儒家、道家、法家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2.比较课文的内容要点和文章特色,掌握本单元课文作为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的特点。 3.了解文言断句的一般知识,掌握断句的要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的用法。  相似文献   

9.
由单元提示和课文自学提示,可以确定本单元的教学要点之一:掌握培养独立阅读(自学)能力的方法;联系第三册中举例说明的说明方法,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举例特征,本单元的第二个教学要点可以确定为:懂得文章举例的目的性与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印度”一节是在学生学习完一个大洲———亚洲、一个地区———东南亚和一个国家———日本后的又一个区域地理的学习内容。本节内容宜安排2个课时完成。一、教材分析(一)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 .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2 .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知识要点 1.本章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天气与气候概念的区别;气温分布与变化的一般规律;气压与风的形成;世界上的气压带和风带;降水及其在世界的分布与变化状况;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地区和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单元教学目的有三点:一是进一步识别和把握应用文的通用格式相操作要点;二是了解“计划”、“简报”、“合同”与“报告”的不同之处;三是应用文的应用用语的基本特征。教学的重难点是:格式操作和用语操作。为此,教学本单元应与上单元联系起来,采取比较的方法,从比较中见同见异,掌握“两个操作”的要领。 教学过程大体上分为“格式比较”(2课时)、“用语比较”(1课时)和“单元训练”(1课时)三个阶段。 一、关于“格式比较” 1.标题格式的比较。从报告标题的基本格式引入,具体分析本单元六个标题,着重看其差异。比如,《××公司公共关系部1988年第一季度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要点,本单元教学重点突破口为: 学习本单元在继续积累多义实词、常见虚词意义用法的同时,结合单元教学要求,重点复习、归纳词类活用与面的一般知识及其规律,注意词的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词的灵活用法,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比较普遍(?)又分为多种情况有不同特点,最好结合本单元新出现的实例分门别类比较、归纳。 学习本单元,既要培养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继承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借鉴古人崇尚节俭的训诫,培养勤俭朴实的思想作风,也要正确认识作品中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一、知识要点 1.本章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1)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①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又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世界人口的增长: 趋势:产业革命前,人口的发展非常缓慢;产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人口的发展速度加快;第二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15.
一、单元教学提示本单元几篇课文,都是写景散文.教材的"单元教学要点"提出了两点:1.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2.体会描写的作用.(一)根据本单元所提供的几篇范文,写景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表现出所写景物的特征.例如《春》,抓住了春草旺盛,春花灿烂,春风和暖,春雨细柔的特点,进而描绘了春天生气勃勃而又多姿多彩的景象.要抓住景物特点,首先要学会观察.观察细致是写出特点、写好景物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2.学习说明的方法。 (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三)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有两类:一类是说明文的阅读知识,如文艺性说明文如何深入浅出地说明事物,解说词、科普作品的特点等.另一类是课文所涉及的  相似文献   

17.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复习巩固阅读小说的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i培养速读小说的能力;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及意义。 (二)单元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重视情节的完整、生动、曲折的传统。 2.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出场的生动描写。 4.通过学习《明湖居听书》,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音乐描写的高超技艺。 5.学习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学习准确把握主题的  相似文献   

18.
本知识板块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介绍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规律和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等;第二单元介绍了透镜及其应用、眼睛和眼镜等.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知识板块的重点,并且在中考中占较大比  相似文献   

19.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 1.学习文言小说、人物传记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古典小说、书序、传记等文体知识。 3.学习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掌握本单元“岁”、“惊”,“习”等28个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然”的用法和意义。 教学突破方案 根据单元教学重点的要求,学习本单元可运用比较阅读法,了解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特点,辨析小说和人物传记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点,《序》则可与一般书序相比较,区别其异同;比较四篇课文在评价人物上写法的异同。 (一)自读为主,提出问题讨论答疑,实行导学法学习《促织》、《柳敬亭传》两文。  相似文献   

20.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运用立论和驳论的知识阅读和写作议论文. 2.能正确理解复句中的关联词语. 3.从文体上,能搞清立论文与驳论文的基本区别. 4.学会阅读议论文的基本方法。 (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驳斥反动论点和论据的写法。 2.围绕中心论点边驳边立的写法。 3.掌握论证方法。 4.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三)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1.立论与驳论的区别。 2.论证方法的区别与运用。 3.分析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四)单元需落实的全部知识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基本含义。 2.认识复句及关联词语的作用。 3.分析议论的思想脉络及论证结构。 4.明确论证方法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