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束来信     
●《新闻知识》越办越好了。它已是一份具有全国影响的新闻刊物。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深受读者喜爱。实践证明,刊物不在于属于哪一级,而是看是否解决不同层次读者关心的问题。我希望这颗明星今后更加光彩夺目。杭州大学新闻系桑义磷●我们感到《新闻知识》在全国省级新闻专业刊物中办得最好,高、中、初专业工作者及通讯员都能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都能得到益处,这不仅是我这样说的,我接触的看《新闻知识》的同志都这样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几年来,我与《新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期必读,获益匪浅。我从阅读中充分感受到该刊物办得好,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实用性、指导性、趣味性,对新闻写作很有启发和帮助。几年来咸与惭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期必读,获益匪浅。-我从阅读中充分感受到该刊物办得好,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实用性、指导性、趣味性,对新闻写作很有启发和帮助。我把每年的刊物装订成册,作为知识材料,经常翻阅。这真可谓一刊在手,受益无穷!我衷心祝愿她越办越好,更加贴近咱新闻写作爱好者!祝《新闻爱好者》越办越好@马吉成~~…  相似文献   

3.
读者之声     
今年,矿党委宣传部为我们基层报道组订了一本《新闻与写作》,等刊物发到手里,我们几个通讯员争相传看,一致认为《新闻与写作》办得很有特色。特色有三: 一、内容充实。除了详细具体地介绍新闻写作技巧、知识外,还设有“视听之友”“美学漫谈”“知识与趣味”“大众传播媒介简介”等栏目。贵刊把新闻与文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相似文献   

4.
《新闻三昧》创刊十余年来,由于它熔知识性、可读性、实用性为一炉,所以一直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广大读者把它称为良师益友,写作的“克星”与“指南”,真是恰如其分。作为《新闻三昧》的忠实读者,对1997年的《新闻三昧》产生一种新的感受和印象:这就是《新闻三昧》越办越好、越办越活了。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办刊指导思想活起来了。如1997年《新闻三昧》第11期47页刊登的编辑部的《深深的歉意》一文。  相似文献   

5.
在每期的《新闻知识》上,都能看到“读者·作者·编者”和“评刊员之窗”这两个栏目,我觉得,贵刊这两个栏目办得好,它对于读者、作者和编者均有好处。好处之一,读者的心声能够得到反映。一个刊物办得怎么样,广大读者是最好的裁判。而读者的心声能否得到反映,则取决于编者的编辑思想如何。《新闻知识》的编者存  相似文献   

6.
在辞旧迎新之际,我想借贵刊一角,谈谈我与《新闻三昧》十年的深情,以表笔者对它的一番感激之情。当然也感谢编辑教师为我们办了这么一本好杂志,且越办越好。生活中的“朋友”。我是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新闻三昧》相识的,读文科又喜好文字的我一下子跟《新闻三昧》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我们再没有分离过。我视它为“老师”,更把它当作生活中最亲密的“朋友”。尽管这十年来我搬了好几  相似文献   

7.
《新闻知识》编辑部: 贵刊今年第八期“通讯员经验谈”专栏里的《博观约取抓其特点》一文已在今年第五期《新闻与成才》杂志上发表过。我们觉得作为一个带有“新”字刊物的贵刊,应尽量避免刊用已在其它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作为读者,总希望自己喜爱的刊物多登一  相似文献   

8.
《新闻研究资料》从1979年8月创刊到现在,已经五周年了,这是十分值得庆贺的一件事。我国的新闻学刊物,如果从1927年创办的《新闻学刊》算起,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建国后的创刊《新闻战线》、《新闻业务》等刊物,也已出版近三十年。但是,还从来不曾有一份“以新闻史料和新闻史料研究为主”的刊物。《新闻研究资料》是这方面的第一家。在全世界众多的新闻学刊物中,它也是独一份儿。  相似文献   

9.
难得的益友     
我是一名农村青年,劳动之余,喜欢拿笔写一写自己身边的新人新事。由于我初学写稿,对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写作水平也较低,每次寄往报刊电台的稿件如石沉大海,因而在一度失去了写稿的热情。就在我处于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天,省电台来信让我订阅《新闻知识》,于是,我便立即订阅了这本刊物。每期《新闻知识》一到手,我顾不得干农活后的劳累,在灯下专心致志地阅读。从刊物中汲收知识的营养。通过学习《新闻知识》中的“卷首论坛”、“新闻研究”、“得奖新闻采写谈”、“业务研究”、“采写体会”、“新  相似文献   

10.
《新闻知识》已出版100期,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成就。因为,在近10年风风雨雨中创刊并坚持下来的新闻专业刊物并不是很多的,尤其是在风风雨雨中始终坚持办刊初衷——提高与普及并重、理论与业务齐举、系统介绍新闻学知识的更不多。这表明了刊物主持者的坚定意向,也反映了刊物自身的性格和特色。正因为如此,她获得了众多的读者,也团结了一大批作者。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工人时报》更有看头了!” “新疆《工人时报》已成为我国工人报纸中的佼佼者!” 在读者中,在新闻界同行中,不时听到关于新疆《工人时报》越办越好的赞语。笔者是《工人时报》的忠实读者,觉得它从去年起就办得很有起色,今年更展现了新面貌,整体质量可以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它有生气,有特色,有新意,时刻不忘面向广大职工群众,视野宽时刻不忘高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同时放眼今古中外,锐意探索和改革新闻写作,突出了舆论引导重点,突出了新疆工人报特色,拓展了报道面,加深了新闻意蕴,增强了报纸的指导性和可读性,时有可以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良师益友《新闻研究资料》(以下简称《资料》)在编者、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迎来了它的第10个春天。一份“以新闻史料和新闻史料研究为主”的刊物,能够在发行面窄、经费困难、物价飞涨、纸张昂贵的困难条件下坚持出版10年,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刊物办出了第一流的水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在中国和世界众多的新闻学刊物中,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3.
湖北襄阳人民广播电台,为了提高全县广大通讯员的新闻业务写作水平,在出版的业务刊物《广播通讯员》中,开辟了“向通讯员推荐新闻期刊”专栏,介绍了《新闻知识》、《新闻界》、《新闻通讯》三  相似文献   

14.
我订阅《新闻知识》已有8年时间,我在业余新闻工作中的成长过程,凝结了《新闻知识》这位良师益友的心血。通过长期坚持学习这本刊物,使我掌握了比较系统的新闻基础知识和新闻采写的基本技能,增强了新闻的敏感性。我还学习了刊物中介绍的许多通讯员的采写经验,指导了我的工作实践。在这8年中,《新闻知识》使我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土记者”,我几乎牺牲了所有的星期天和节假日,没黑没白地写作。先后在报刊杂志和电台、电视台发表的新闻稿件、图片新闻在1000篇以上。特别是在近五年来,我被县委宣传部年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编辑同志: 我是鄂西北大山深处的一名养路职工,近3年来,通过利用工闲时间读报、写稿,被各级新闻单位用稿130余篇。以前,自己曾订过新闻写作刊物,但收效甚微。自1998年订阅《新闻爱好者》刊物后,对我颇有一番指导,中稿率比原来增长40%。特别是《新闻知识讲座》、《通讯员园地》等栏目,为了新闻爱好者输送了最美的精神食粮。值2000年征订之际,我站又有5名业余通讯员相继订了《新闻爱好者》。 借贵刊一角,我谨愿《新闻爱好者》刊物在新的世纪,越办越好! 热心读者:师贞艳编读往来  相似文献   

16.
“办新闻学期刊难,办好一本新闻学刊物更难!”这是新闻期刊工作者的由衷之言,也是新闻界同仁共所承认的事实。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公开发行的新闻专业期刊已发展到30多家,另外还有数十家非公开发行的新闻期刊,这些已成为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新闻理论研究,促进新闻改革,提高新闻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新闻专业期刊的现状不容乐观,问题不容忽视,从笔者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来看,部分期刊仍然存在着“办刊难”的问题—— “难”之一:编辑人员不足,缺兵少将,尤其缺乏办期刊的专门人才; “难”之二:绝大多数经营亏损、经费不足,无发展后劲; “难”之三:由于刊物亏损的影响和编辑上作的重负与清淡等,导致了部分期刊上作者不大安心工作,人员流动比较频繁。 这“三难”长期困扰着新闻期刊,以至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办刊倾向。比如,有的新闻单位出于生存上的考虑,最终砍掉了已创办多年的新闻期刊,使其无疾而终,这在全国已有数家。有的刊物似乎为了谋求发展,竟然改变了新闻期刊的宗旨,改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闻策划”这一新名词在新闻界不胫而走,并且被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认同和推行,《新闻界》、《新闻记者》、《新闻知识》等新闻专业期刊,还就此问题开展了专题讨论。从在全国20多家刊物上发表的近50篇文章来看,或赞同,或质疑,仁智互见。尽管对“新闻策...  相似文献   

18.
■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由国家教育部主管 ,北京广播学院主办 ,是一份以广播电视为中心的现代传播文化学术刊物 ,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已连续三届被评为“中国新闻传播核心期刊” ,2 0 0 0年以来又被列为“国家信息与知识传播核心期刊”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近几年来本刊研究领域不断拓宽 ,刊物质量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读者给予了积极评价 ,认为它在全国新闻学术刊物系列和高校学报系列两方面都办出了特色。《现代传播》的读者主要为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专业人士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 ,以及新闻…  相似文献   

19.
接到《新闻知识》为纪念创刊10周年写来的专函,我猛然想起自己这些年在《新闻知识》发表的文章有多少篇?多少字?一下子也算不清楚,大约有10多万字吧。十年来,在《新闻知识》举办的几次论文评奖中,我曾两次获得一等奖。在这里,“厚爱、感谢”之类的话已不重要,这不仅是因为自己曾写过此类的话,更重要的是,一个刊物的品位和层次的社会大背景及其内在素质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新闻策划”问题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新闻策划”这一新名词在新闻界不胫而走,耳熟能详,并且被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所认同和推行,《新闻界》、《新闻记者》、《新闻知识》等新闻专业期刊,还就此问题开展了专题讨论。从在全国20多家刊物上发表的近50篇文章来看,或赞同,或质疑,仁智互见。 尽管对“新闻策划”一词至今仍存有争论,但如今从大报到小报,从广播台到电视台,新闻策划的实践已全面铺开,首都两家电视台设立“新闻策划小组”或“新闻策划科”的做法引起报界的共鸣,许多报社纷纷成立相应的新闻策划部门。1998年8月,《人民日报》发文要求各专业部门“加强新闻宣传的组织策划工作”,并要求成立相对稳定的研究策划小组,负责带有机动性、综合性的重要选题的策划。这说明“新闻策划”已成为新闻界上下日益关注的一个话题和业务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