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础教育参考》2008,(4):13-17
一、香港职业导向课程的发展香港教育统筹局副秘书长王启思在2006年2月9日的《职业导向课程试点计划成效显著》一文中介绍,教育统筹局(教统局)较早前公布的《策动未来——就职业导向教育及特殊学校的新高中学制作进一步咨询》文件,建议延伸2005年5月公布  相似文献   

2.
新华网2月14日日讯:香港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局13日提出一项建议,主张从今年7月起,大学可以将教职员的薪酬与公务员薪酬脱钩。这一建议说,解除对大学教师薪酬的规管可使高等院校在聘用雇员时有更大自主权,从而增加其在海外招聘雇员的竞争力。教育统筹局强调,大学院校将不会因此而被削减拨款。另外,香港教统局还建议停止大学院校为新教职员设立的居所资助计划,以便各院校有更大灵活性,为教职员设定综合的薪酬福利组合。(摘自《教育文摘周报》)香港拟解除大学教师薪酬限定  相似文献   

3.
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教统会)在1998年至2000年间,就香港的整体教育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并于2000年9月向政府提交《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报告书,当中提出了三年高中学制的构思.香港教育统筹局(教统局)于2005年发表报告书(该报告书名为《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学制一投资香港未来的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4.
香港幼稚园视学报告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香港教统局截至2007年5月所发表的155所幼稚园质素保证视学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总结政府视学报告所关注的重点及分析香港幼稚园最常见的问题.结果发现,香港幼稚园在<表现指标>的三大范畴"管理与组织""学与教"和"机构文化及儿童支援"中分别存在未建立有效自评机制、课程设计及幼儿评估不当、欠缺家校协作等关键问题.另外,香港幼稚园在课程发展方面存在四大突出问题:课程改革的被动与无序、课程内容的超载或缺失、课程编排的无结构与无系统.以及课程管理的"放羊"与"游击"等现象.  相似文献   

5.
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2001年3月31日举行记者招待会,教统会主席梁锦松解释了构思中的学制、考核和课程改革建议。梁锦松表示,希望于2007年全面落实学制改革,初步构思的学制为:六年小学、三年初  相似文献   

6.
据香港《大公报》2006年11月9日报道,受惠于教统局巨额津贴,香港中小学近年聘请了数以千计的“教学助理”(Teaching Assistant)。受聘者以大学毕业生居多,但他们的工作量往往较正式教师还要多,甚至成为“廉价教师”,结果导致其流失率奇高。有学者呼吁:“不要贪求短期的教育成本节省,重要的是能提高学校的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香港,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除了中考、高考外,全港性系统评估(简称TSA)是最具权威的,可以说是香港中小学中、英、数这三门学科教学的风向标。评估由香港教统局统一组织,对象为全港小学三年级、六年级和中学三年级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香港明年将全面推行目标为本课程香港“目标为本课程”计划现已进入实施阶段,明年将在七十多所学校的小学一年级试验推行。所谓“目标为本课程”,出于1990年公布的教统会第四号报告书。报告书建议政府设立一个跨课程的学习目标及目标为本评估体系,希望为施教、学习...  相似文献   

9.
2007年3月2日,正值新学期开学之初.在香港教育署教统局视像中国项目组的策划下,北京东城区和平里一小、上海市七宝中学、上海静安区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苏州张家港东莱小学、香港圣文德天主教小学等五所学校成功开展了实时多点远程教学示范活动。  相似文献   

10.
2005年3月28—29日,第四届京港课程发展交流会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现场研讨会在广东佛山南海区召开。此次会议是继2002年第一届京港课程发展交流活动以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以下简称课程中心)与香港教育统筹局就两地课程发展与建设事宜进行的第四次交流、研讨活动。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主席、城市大学副校长黄玉山教授率领香港教育统筹局、大学和中学等方面的代表组成13人代表团与教育部基础司、课程中心、课程  相似文献   

11.
怎样才可以令学生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有58年历史的香港汉华中学近年积极推广组建“跨学科考察团”,以响应教统局提倡的“走出课室”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游历神州的过程中得到最直接、最深刻的知识! 该校校长冯敏威称,自90年代开始,学校每年会为中六生举办为期8~9天的“跨学科考察团”。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香港是一个历经风雨变迁之地。鸦片战争之后,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香港终于回归祖国。香港经历了许多重大政治事件,这对香港公民教育的演变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回归之后,香港政府所辖的教统局及相关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推进公民教育。同时,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会,香港的公民教育采纳了很多在国际上处于前沿的公民教育思想,在香港实践西方的公民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3.
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为了保持繁荣与稳定并进一步振兴经济,特区政府面对一百五十多年香港近代教育发展现状,开始重视教育改革,且责成特区教育统筹委员会(以下简称“教统会”)着手绘制“二十一世纪教育蓝图”,发动港人参与讨论,广泛征求市民的建议和意见,教育改革已形成一股洪流.一、教统会绘制的改革蓝图 教统会于1999年9月通过对香港现有教育制度的回顾和分析,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改革建议,这个建议可称为一个初步的改革蓝图,它对教育改革分三个阶段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吴结 《早期教育》2003,(7):19-19
教育主宰着香港及香港每一个人的未来。基于这一认识,香港行政长官在特区政府成立之初,委托教育统筹委员会(教统会)就香港的教育制度进行整体检讨,于2000年5月发表了《教育制度检讨:改革方案》,制  相似文献   

15.
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尚有一年多,香港特区政府决定在全港约一千四百所中小学推行马术教育,教统局向全港体育老师派发教材、举办研讨会,另外,每所学校可选30名学生,到马术学校参观及免费试骑。马术教材由香港马术总会负责筹备,包括五张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参考》2005,(2):20-23
香港教育统筹局作为香港教育的主管部门,近年不断给予学校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使学校能与时并进、追求卓越。为实施简政放权,在行政方面推行了多项改革,并不时发出通告,把有关转变告知学校。《学校行政手册》就是为了向学校提供更全面的资料及协助处理日常校务而制订的,以期阐明各项重要教育政策、有关法例和《资助则例》的规定,及推介成功经验,并概述有关的原则和理念。希望学校能参照手册的指引和善用教育署给予的灵活性。有效地推行校本管理,尽力造福莘莘学子,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达到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本选取香港《学校行政手册》有关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内容,从实施背景、主要元素、目的目标、运行规范、对学习成效的影响以及教统局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支持七个方面简要介绍香港校本管理的基本框架,另外还就香港校本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更多的教育管理提供参考,以了解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香港于2009年9月实施的三三四新学制,它不单只是修业年期的变更,更是高中课程教与学模式及评核方法的转变。与内地一样,在香港,评核方法一直有如一盏引导教师设定教学重点和策略的指路“明灯”,与学生成绩及前途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学制——投资香港未来的行动方案》报告书中,教统局提出“为了提高对考生最终评核的效度和信度,长远目标应是令校本评核成为所有科目评核的一部分”(教育统筹局,2005)。  相似文献   

18.
为配合过渡期需要,港府决定1996年在小学推出一个名为“常识科”的新科目,内容包括对中国及未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认识。教统司在立法局回答提问时指出课程开发是一项持续工作。该科目的内容包括中国政治制度以及中国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19.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近日发表了2004年全港性系统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显示,大约有75%~85%的小学三年级学生,达到了中文、英文及数学的基本能力要求。今年进行的全港性系统评估,首先进行了小学三年级中文、英文与数学3门学科的基本能力测试,测试能力均由有关专家评定,系统评估的目的在于让公众了解全港学生的整体表现,并为社会及学界提供基础数据。香港教育统筹局副秘书长王启思对评估的结果表示高兴,认为评估结果可以说明香港学生这三科有稳固的基础,并有能力应付下一阶段的学习。他提出,教统局将仔细研究评估结果,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做出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1 香港高考数学考试介绍香港的高考是由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简称考评局)根据香港考评局条例举办的公开考试,称为高级程度会考(简称会考).香港会考的科目种类较多.共分为22个大类,27个小类.每次会考,考生最多可选考8科.大部分考试在每年四五月份举行.香港会考的数学科根据大学里各专业对数学掌握的不同要求而分为应用数学、数学及统计学、纯粹数学三科课程以供学生选考.这三个小科目又有不同的区分等级:高级程度(A)和高级补充程度(AS).应用数学有 A 和 AS 两个等级,而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