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4):468-468
中科院化学所有机同体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研究了特定温度下,液滴在高温固体表面发生的浸润/去浸润转变现象,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阐述。研究人员发现,对于浸润性为亲水性、疏水性和超亲水性的粗糙结构表面,当表面温度升高剑某一特定温度,水滴在滴剑同体表面时会发生南浸润铺展到去浸润弹起的转变,且液滴弹起温度(Tb)会随着表面粗糙度的改变而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水滴石穿,人们总认为水流长时间冲刷石头就会出现这种现象。随着高速摄影机的发展,利用每秒1500张的摄影机拍摄液滴“着陆”的情形,科学家发现,液滴在下落过程中内部容易产生气泡。在着陆时,水滴由圆而扁,然后四散溅开,在这一瞬间,水滴中的气泡爆破,能量在很小的体积内爆发出来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超高压超临界二氧化碳微型撞击流的细化机理。细化研究大多集中在固态物质,液滴破碎细化技术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研究发现,当加载压力进一步升高时,液体的扩散率降低,粘度增大,使得撞击动能减少。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了超临界流体。由于超临界流体同时具有气液两相的特点,因此可以应用于更小孔径的装置中,强化了液体粉碎细化的效果。本文对液滴破碎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实验装置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7)
考虑到液滴蒸发过程中与环境的压差关系,液滴直径对雾化的非连续性影响,对此引入克努森修正系数,可以降低对蒸发过程数值仿真的难度系数。基于零维模型前提下,建立气液两相的质能模型。基于此模型,研究了空气温度、喷雾温度与气液体积比对加湿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水滴石穿,人们总认为水流长时间冲刷石头就会出现这种现象。随着高速摄影机的发展,利用每秒1500张的摄影机拍摄液滴“着陆”的情形,科学家发现,液滴在下落过程中内部容易产生气泡。在着陆时,水滴由圆而扁,然后四散溅开,在这一瞬间,水滴中的气泡爆破,能量在很小的体积内爆发出来,产生局部的高温,放射出小液滴喷雾和冲击波,冲击石头。可见,水滴石穿的过程里,气泡的作用不可忽视。科学家认为气泡是否爆裂,与它们的接触面有关,平坦圆滑的接触面,气泡就不容易爆裂,而坚硬的曲面就容易遭受气泡爆裂的冲击。那么气泡在完美球形的水滴里面是什么行为…  相似文献   

6.
正在爬坡的幽灵液滴 在一种锯齿状的斜坡上(台阶有点向内倾斜),一个水滴正在像变形虫一样往斜坡上爬。确切地说,还不能叫“爬”,仔细瞅瞅,那是叫“飘”,水滴的下表面并没有接触到锯齿形的台阶,水滴竟然是飘着往坡上走的!而且每经过一个锯齿的时候,水滴的下表面还会自动凹进去,始终保持着与锯齿形台阶之间有一点空隙。真是惊人!这水滴简直就是个幽灵,往坡上爬就已经够惊人了,更惊人的是,它往上爬还不需要接触台阶的!  相似文献   

7.
190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师开始做测定基本电荷的实验。他的设想是这样的:用喷雾器将水滴喷入两块水平的平行电极板之间,观察液滴的运动情况。先不给电极板加上电压,这时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加速下降,下降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和空气浮力的阻挠,加速度越来越小,最终,向下的重力与向上的阻力、浮力达到平衡,这时水滴将做匀速下降运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CFD计算方法为基础,采用欧拉两相流模型研究了某型客机的机翼防冰系统的水滴撞击特性,随后计算了防冰热载荷,并对防冰系统的主要指标防冰供气流量进行了估算,与设计指标进行了比对,验证了本文所采用的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飞机在积冰的气象条件下飞行时,云中悬浮的过冷水滴会偏离空气流线并撞击在机身表面上,然后被冻结成冰。其中,飞机机翼相对容易发生积冰现象,从而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温度较高时,由于液态水未完全冻结,会在翼面形成连续水膜并沿下游流动,使得积冰过程更为复杂。为了对水膜流动有更具象的认识,本文对NACA0012翼型积冰过程中的连续水膜的流动进行了模拟研究,为今后热气防冰系统的验证及飞机积冰微观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用普通保鲜膜包装鱼、肉、果蔬等食品时,内容物渗出的水滴或汁液往往成为影响保鲜期和食品变质的根源,为解决这一难题,日本春木化学公司开发研究出一种微孔吸液型保鲜膜,这种保鲜膜是在普通保鲜膜上复盖了一层抑菌剂,同时经特殊加工,幅面上有无数直径仅为100~450微米的微孔,  相似文献   

11.
建筑壁面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的能量传递,针对冬天风速的变化引起风速临界施加率变化对建筑壁面热流动过程造成的影响,提出冬季侧向风速临界施加率变化对建筑壁面热流动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将室内空气、建筑壁面和热流计的换热过程当做一个动态系统,通过气流流动、辐射和温差系数得到建筑壁面热流动的换热系数,根据建筑物的换热情况构建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在建筑物三维模型的基础上模拟不同风速下侧向风速临界施加率发生变化对建筑物壁面热流动过程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建筑壁面的全天得热和散热受风速的影响,建筑壁面散热量随着风速的减小而减小,建筑壁面的得热量随着风速的减小而增大,风速越小,建筑壁面的温度值越高。  相似文献   

12.
正云中过冷水滴的分布对飞机积冰等实际工程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NASA发布的MODIS数据作为全球最科学最权威的用于研究地球大气的重要科学数据之一,其数据产品MOD06科学完整的记录了云的各项物理数据。因此MOD06对云中过冷水滴分布状况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旨在通过MATLAB对MOD06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并实现云中过冷水滴的分布呈现。过冷水滴指的是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水,其各项物理指数直接影响着航空器飞行过程中的积冰强度,对航空器的飞行安全有着深远的影响。云中过冷水滴含量越大,积冰强度  相似文献   

13.
正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其实从未与人类谋面,几百年内,三体人赖以威慑、奴役地球人的,是两颗质子大小的"智子"和一个3.5米长的"水滴"探测器。"智子"是间谍,除传话外,还负责扰乱高能加速器,锁死人类的基础科学研究。"水滴"则充当杀手,它依靠简单的撞击,在30分钟内歼灭了人类的太空武装力量——2 000艘恒星级战舰及百万太空军。  相似文献   

14.
胡晓 《大众科技》2006,(8):36-37
文章介绍了利用微流控芯片中流聚焦结构形成油包水液滴,以及水相流速、油相流速对形成液滴大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0月7日上午,一颗小行星从非洲苏丹的上空呼啸而下,撞击了地球。不过别担心,我们现在还安然无恙,因为这颗小行星的直径只有数米,其撞击产生的能量很小,不会对地球和人类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6.
还记得美国宇航局用航天探测器撞击彗星的事件吗?从那次撞击中,美国科学家获得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星尘。好像是尝到了撞击的甜头,撞击彗星成功之后的美国人又开始策划撞击月球。美国人撞击月球计划的时间初步定在2009年1月。不过这次美国人可没有抢到先机,而欧洲人于今年9月率先撞击月球。与撞击彗星相比,撞击月球更具有实用意义,它可以为开发月球能源做准备。欧洲被迫撞击月球欧洲人撞击月球采用的是“智慧1号”(SMART-1)探测器。其实,欧洲人撞击月球在计划之外,不像美国人那样有计划有步骤,因此其影响和意义也逊于美国人。“智慧1号”的…  相似文献   

17.
粒径分布是描述油水乳状液性质的重要标志,是乳状液流变性的影响因素之一,对稠油开采、三次采油以及管道运输均有关键性的影响。本文对油水乳状液液滴的分裂、聚并以及液滴粒径分布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列举了几种常见的乳状液粒径分布描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15)
基于ANSYS-AUTODYN软件,建立SPH砂石撞击2024-T351航空铝合金Lagrange靶板模型,研究靶板分层和叠层顺序对靶板抗撞击特性的影响。数值仿真发现:在靶板相同厚度条件下,单层板的抗撞击性能高于双层板。相同弹体撞击速度下,靶板不同叠层方式具有不同的抗撞击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微流控芯片中制作了进行电润湿操控的微电极。利用微流控芯片的微沟道和电润湿的作用,将高通量和精确控制这两个优点结合起来。研究了液滴的半径,移动速度和电极结构与捕获电压之间的关系,用112 V电压捕获了半径为60μm的液滴。利用电润湿实现了对液滴的分选,发现液滴的半径,移动速度和驱动的方式,会影响分选所需的电压。利用42 V电压实现了对半径为60μm的液滴捕获。利用电润湿作用,我们成功将包裹He PG2细胞的海藻酸钠液滴分选出来。  相似文献   

20.
<正>古生物学界一个重要观点是,恐龙灭绝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而几名美国科学家最近提出,恐龙是在小行星撞击与撞击前发生的剧烈火山喷发的"双重打击"下灭绝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是目前主流的恐龙灭绝原因说,剧烈的撞击使大量的尘埃遮挡了太阳光照,导致一连串的灾难性事件,如绿色植物大量死亡影响了食草恐龙的生存,而小型动物的大规模死亡也导致食肉恐龙的灭绝。现在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有更多的证据显示在小行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