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地震伤亡快速评估模型主要是对地震中的死亡人数进行快速估计,本文考虑到影响地震应急物资需求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员受伤数,因而对地震中受伤数进行了估计,既可以为地震人员受伤数快速评估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地震应急物资需求量的预估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2.
宋英华  李旭彦  王喆  王黎 《科研管理》2015,36(11):170-175
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既能检验政府部门的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又能使广大群众快速学习到地震的安全防范与自救互救知识。为增强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实效性,构建了地震应急综合演练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专家专业考评意见和群众参与度,并通过以评促建来规范地震应急综合演练体系化建设。以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专业考评意见和群众参与度的指标权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效果评价中的多因素多层次信息进行定量化处理。通过2014年十堰市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效果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地震频发已成为城市的主要灾害之一,淮安市地震灾害救助体系的架构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结合淮安目前应急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风险,从交通基础设施、应急物资保障、调拨运输、组织协调机制、信息化等方面,提出完善策略,为政府提高区域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格尔木市地震应急救灾辅助决策系统”的震害基础数据库、震害预测模型、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研建原理和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汶川地震的实际,构建起地方政府应急能力、应急管理绩效指标体系,通过对1243户受灾家庭的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绩效不高,资源整合能力对提高应急管理绩效贡献最大,信息收集能力、维护稳定能力、应急救援能力次之,而应急基础能力的贡献最弱.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1,(18)
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强大功能能够有效辅助地震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对于地震信息速报系统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也能对地震监测工作和应急响应工作提供可靠保障。基于此,本文对地震信息速报系统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行论述,对当前我国地震信息速报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大数据对地震信息速报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就大数据时代下地震信息速报系统的建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推进新时代下我国地震信息速报服务系统建设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8,(2):124-129
基于Netlogo平台建立政府应急组织合作关系模型,对应急管理组织的微观合作关系进行仿真,以期涌现出组织合作网络的宏观演化规律。依据汶川地震实际处置救援数据,构建了任务关系矩阵,并随机生成组织关系矩阵,仿真得出了政府应急组织合作网络的演化趋势。构建美国FRP1999、NRP2003、NRP2004和NRF2008的政府应急组织合作网络模型,分析美国应急组织合作网络的演化规律,进一步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震概况、政府及有关部门震后反应、地震系统震后早期应急工作、震前地震预测预报、震后地震科学考察与研究、对我省防震减灾工作的影响等几方面,对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进行了系统、扼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应急地震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因孕震过程很难进行直接观测,人类对孕震过程及地震破裂起始过程了解尚少,地震的短临预报在短期难以取得突破。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及地区采取的对策是,强化建筑物抗震设防、深化地震快速应急研究。应急地震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以最短的时间确定地震的位置及强度,利用现代通信的快速性,在破坏性地震波(主要是地震面波)达到之前几到几十秒的时间内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一些人员财产损失,形成地震预警系统。应急地震学另一个重要内容则是地震灾害的快速估计,即利用国家及全球的地震波形信息,结合地震灾区的强地面震动记录,快速确定地震的起始、终止时间、地点及能量释放的具体过程,结合当地地质结构信息,从而估计各地区可能的受灾程度,为合理分配救灾资源提供第一手资料。在进一步加密我国地震台网的基础上,在东部平原大都市地区我国应可实现强震(6.5级以上)发生后20秒内快速确定震中及震级,实现地震极早期预警。同时可在几小时内确定地震能量释放过程,形成地面震动理论评估图(shakemap),按照灾情程度合理分配救灾资源,提高救灾效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我国,作为新兴产业的应急产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应急产业科技管理体制性因素的制约,应急产业的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的束缚.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应急管理系统,建立促进应急产业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激励应急产业创新的组织结构,培育应急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扶持应急产业园建设,推进应急科技联合攻关和集成创新;创新应急科技服务内容与形式,推进应急技术成果应用;建立应急科技人才教育培训扶持机制,提升各类应急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从而推进应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应急产业科技管理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我国,作为新兴产业的应急产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应急产业科技管理体制性因素的制约,应急产业的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的束缚。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应急管理系统,建立促进应急产业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激励应急产业创新的组织结构,培育应急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扶持应急产业园建设,推进应急科技联合攻关和集成创新;创新应急科技服务内容与形式,推进应急技术成果应用;建立应急科技人才教育培训扶持机制,提升各类应急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从而推进应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3年4月20日8点零2分,四川雅安芦山县境内发生7.0级地震。自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之后,各级政府、部门更加重视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工作,制定了不同层级的应急预案。这次地震的应急工作,吸取了一些汶川地震应对的经验教训,许多地方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借鉴防灾救灾一些经验,对今后监测工作中的应急响应机制、装备、工作落实、效果、存在差距等方面论述。探讨对今后地震监测管理工作在破坏性地震现场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一、项目概况 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和实现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确定的奋斗目标,《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明确提出了2006~2020年我国防震减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加强基础信息调查,有重点地提高大中城市、重大生命线工程和重点监视防御区农村的地震防御能力;完善突发地震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各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确定相应的战略行动是落实防震减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废墟搜索与辅助救援系列机器人”是在“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废墟搜索与辅助救援机器人研制”和“空中搜索探测机器人研制”的支持下,由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家单位共同协作完成。项目针对地震灾害救援的复杂性,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废墟搜救的机器人系统,包括空中旋翼飞行机器人、废墟表面/废墟洞穴/废墟缝隙搜索与辅助救援机器人、废墟内部可伸缩多指机械手,可在不同灾害现场环境协同开展救援,填补了我国辅助救援机器人装备研发的空白,在模块化配置、标准化接口、无线通信、嵌入式控制等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项目成果的研制成功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地震等灾害救援方面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为我国应急救援工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根本在于法制建设,其核心在于指挥机构。现在,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应该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日益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体系以及制度规范,理顺并完善相关管理体制不断增强地震应急救援协调联动能力以及统一指挥能力。对此还应尽快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做出修订,尽快完成各种级别、不同类型的地震应急预案建设,加强技术装备训练以及地震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各救援力量地震专业应急救援能力,提高全民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充分借鉴国外先进应急救援经验,总结归纳出建设我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主要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潘文文  沈固朝 《情报科学》2019,37(11):99-105
【目的/意义】我国政府应急情报体系仍存在重建设轻应用,投入高效益不明显等问题,用户普遍感到情报 系统服务能力不足,难以发挥系统的业务支持效能。而当前学界与实践界对应急情报系统服务能力方面的研究仍 着墨不多,亟待开展相关研究以辅助实践。【方法/过程】以应急管理、IT能力管理、IS服务质量评价等理论与方法 为基础,构建了应急情报系统服务能力测评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研究数据,综合专家访谈分析与 结构方程模型应用对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结论】研究表明,服务建构能力(由信息提供能力、事务 支持能力及参与支持能力构成)和服务提供能力、服务迭代能力适宜于应急情报系统服务能力的测量;快速响应 多方协作的情报需求是应急情报系统发挥作用的基本能力;应急情报系统的持续更新与迭代是用户体验和持续 使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内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日益频发,西藏自治区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也面临较大的潜在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事故预警预测能力,快速提升环境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已经成为环境管理工作越来越迫切的需求。文章针对西藏自治区设计了基于GIS的环境应急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环境应急数据库、应急基础信息管理、应急指挥调度、应急辅助决策支持、应急处置后期评估和应急模拟演练六个模块。  相似文献   

18.
应急避震     
地震发生时,人们往往由于惊慌失措,结果找不到最佳的避震路线,遭到建筑物的意外打击,有的甚至被埋于瓦砾之下而得不到及时救助。据地震伤情分析,人体受倒塌建筑直接砸击挤压而造成死亡的,一般占地震伤亡总数的95%~98%,其中重伤约30%以上,这说明采用恰当的应急避震对策,避免建筑物的直接砸击,对减少人员伤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震时如能正确采取措施保护自己,震后就能快速实施自救互救,生存的几率将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1)
本文以观山湖区新世界社区的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为例,从健全组织机构及明确岗位职责、建立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制定应急预案、地震应急疏散和演练、地震安全宣传及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工作模式及已经取得的成绩,肯定了贵阳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的意义,说明了创建规范的示范社区能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避震自救互救能力,有助于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为建立贵阳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政府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学栋 《软科学》2004,18(3):47-50,68
我国政府应当在重大自然灾害中提升其应急管理能力与水平,发挥更为积极的职责与作用:建立专门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加强灾害管理法制建设和健全减灾计划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灾害信息系统;建立政府应急管理的财政保障体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争取社会对减灾的支持与参与;加强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