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协商民主作为党内民主的一种新的治理形式,对扩大党内民主并带动人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重点阐述党内协商民主的概念内涵;党内协商民主的价值;党内协商民主的现实性;以及促进党内协商民主应该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当前中国民主文化转型的主要目标有:由农业型民主文化向混合型民主文化转型;由臣民型公民文化向民主型公民文化转型;由价值侧重型民主文化向价值调适型民主文化转型;由人治型民主文化向德治和法治共治型民主文化转型;由多维非开放型民主文化向开放型民主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论民主教育     
童珊 《教育探索》2004,1(9):57-59
民主教育是建设先进文化的保障,也是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民主教育首先表现在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公民教育是民主教育的重要部分;民主治校是民主教育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不断对民主政治进行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之路。新中国70年民主政治的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为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总结新中国70年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坚持民主的社会主义方向,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人民当家作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方式;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维护社会稳定,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由党内民主促进全民民主,是让党内民主建设走在全民民主建设的前面,以较高层次的党内民主拉动全民民主向较高层次发展,即中国民主建设的完善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善党内民主,第二步是完善全民民主。中国的特殊情况决定,由完善党内民主到完善全民民主不仅需要一个过渡点,而且这个过渡点只能是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其理由是:一、发展中国式民主必须继续坚持多党合作制;二、渐进式的民主建设必须首先在精英层中展开;三、实行政党平等是民主建设的首要一环;四、党内民主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多党合作的一些具体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在托克维尔的理论中,划分出了两种民主:一种是从社会状况出发定义的民主,这种民主即平等所带来的民情;另一种民主为政治制度,是保障自由的政治安排。两种民主存在矛盾和张力,社会民主易带来多数暴政和中央集权,而政治民主则是其矫正机制;社会民主又是政治民主得以存在的基础,没有社会民主,政治民主只是空中楼阁。托克维尔对民主的这一洞见,对我们今天践行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官僚制的关系要从历史的角度考察:首先,现代官僚制对民主具有保护作用,民主又促进现代官僚制的发展;其次,官僚制的不断膨胀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主的进步;最后,打破官僚制既可能有利于民主的发展,也可能阻碍民主进步。这种复杂关系决定了我国民主将对我国官僚制产生诸多影响:民主的发展会促进我国官僚制的完善;民主要求建立适中的官僚制;民主要求我国的官僚制能有所变革。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内容丰富,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也是一种组织原则;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和局限性;指出真正实现民主必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民主作为国家制度的暂时性,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阐述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权威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的经验总结也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观全面正确的把握并在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正确指导下才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力求在民主建设理论的探讨上开拓一条新的思路。认为现阶段衡量民主建设状况的标准不应仅仅着眼于民主程序,而应着重子民主的功能;民主建设的内容不应优先完善直接民主,而应优先完善间接民主;发展民主的道路不应立足于多元政治,而应立足于一元民主政治。并对如何发挥民主功能、优先建设间接民主和构筑一元民主政治进行了总体设计和探讨。对我国民主建设有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力求在民主建设理论的探讨上开拓一条新的思路。认为现阶段衡量民主建设状况的标准不应仅仅着眼于民主程序,而应着重于民主的功能;民主建设的内容不应优先完善直接民主,而应优先完善间接民主;发展民主的道路不应立足于多元政治,而应立足于一元民主政治。并对如何发挥民主功能、优先建设间接民主和构筑一元民主政治进行了总体设计和探讨。对我国民主建设有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点: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搞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密不可分,必须把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12.
高校协商民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以政治学上的协商民主理论、管理学上的参与式管理、经济学上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心理学上的人本主义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能奠定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基础,提高高校民主决策水平,促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高校协商民主建设应提高认识,强化协商民主意识与理念;培育协商文化,营造良好的协商民主环境与氛围;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和健全协商民主的保障机制;创新协商平台,探索有效的高校协商民主模式;加强协商能力建设,夯实开展协商民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民主观念的理解我们要走出以下五大误区:民主不是“为民求主”、“为民作主”,而是人民作主;民主不是多数压制少数,而是多数尊重和保护少数;民主不是否定个人,而是弘扬个人;民主不是只讲权利,而是也讲义务;民主不是追求最优的求全机制,而是保证满意的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14.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经历了以若干重大事件为代表的发展阶段:梭伦改革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虽然被称作是民主政治的退步但却为雅典的民主政治作了全方位夯实;克利斯提尼改革不断完善着雅典的国家机构,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伯里克利改革完备了民主政治的含义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到公元前5世纪末,以伯罗奔尼撒战争为转折,雅典的民主政治开始衰落,希腊为马其顿征服,雅典民主政治最终解体。  相似文献   

15.
教学民主是时代的要求,本文在简要概述有关教学民主内涵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教学民主内涵的新解: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是教学民主的最基本理念;自由是教学民主的核心;尊重是教学民主的最重要表现;根据学生的差异施以不同的教学,使其得到最佳化发展,是教学民主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以什么方式、用什么途径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党对此进行了长期探索,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这就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发展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  相似文献   

17.
扩大党内民主能够促进反腐倡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有利于加强党对反腐倡廉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取得反腐倡廉工作胜利的保证;二是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有利于加强党内监督,有效地防止腐败;三是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有利于反腐倡廉制度和机制创新和完善。只有坚持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才能推进反腐倡廉,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出的重大贡献在于 ,他深刻论述并解决了以下基本理论问题 :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为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于两种类型民主的区分 ,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民主 ,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了根本原则 ;关于民主地位的深刻认识 ,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开辟了道路 ;关于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主张 ,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我国的形成发展有其深刻逻辑,政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推进的主导者。从逻辑起点看,政党是我国现代化的核心,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关键;政党与民主有着深刻关系,是民主的主要实践者,这是政党主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理论逻辑;政党根据我国国情创造了我国民主框架,并把人民民主不断推进,这是政党主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历史逻辑;政党格局的变化发展推动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前进是政党主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实践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逻辑核心则在于我国的政党从本质看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型政党,始终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中国式民主,这是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的民主,是一种讲形式更注重内容的实质民主。中国的民主实践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现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国家的成功治理;创造了新的民主实现形式,在当代成功实践了马克思主义追求的大多数人的民主理想;破除了西方对民主话语的垄断,让人们看到了除西方民主形式之外的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