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倾向于管理主体“一元化”和“窄化”,班主任是管理的主体,强调主体的主宰性、权威性,忽视了学生既是班级管理的客体,又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的双重身份;或者把管理当成少数学生的“专利”,大多数学生只能充当被管理或配角。“平民班长制”班级管理模式,是基于每一个学生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让班级管理中一切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都是为了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定位被正式确认,辅导员的“教”与“管”作用在新时期得以彰显。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存在职能型与直线职能型两种管理方式,现实中辅导员担着两份工作职责,但只能享受一种编制待遇,造成了辅导员双重身份的现实尴尬。因此,必须从观念、制度和实践不同层面科学构建辅导员双重身份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以金融主体与金融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为表征的金融生态系统,需要金融生态环境的健康,而以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与社会、经济、法治和文化环境的关系为表征的金融环境,由于地方政府既是“消费者”又是“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因素,其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直接影响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现实分析,消解不适当政府干预、搞好法治和诚信文化建设、建构地方政府双重身份的和谐关系、建立和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领导机制、评价机制和协调机制。是地方政府以公共服务保护金融生态环境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明朝后期,耶稣会士给古老的中国大地送来了“西学”和“天学”,使得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儒生有了独特的双重身份。这种双重身份则显示出士大夫身上固有的文化传统,使得儒耶文化相遇时有了相互融合、吸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政策科学的角度,通过对作为政策主体与客体的"人"的双重身份的矛盾性的分析,提出了化解这种矛盾身份的意义及其策略,对解决我国社会中政策主体与客体的双重身份的矛盾性进行了一定的探析。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徒制日益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焦点所在,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博弈,因此需要对主体的利益诉求进行分析,均衡各方利益,建立成本分担机制,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行业、产业,在试点中践行“双元育人、双重身份、工学交替、岗位培养、在岗成才”为内涵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形成了以“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和“五双五共”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和方案。聚力双高,促进教育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同频共振,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  相似文献   

7.
向量进入中学教材,为使用代数方法研究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高中几何改革的趋势是几何问题代数化,向量具有“双重身份”,可以象数一样满足“运算性质”进行代数形式的运算,又可以利用它的几何意义进行几何形式的变换。正是由于“双重身份”使它成为知识的交汇点,成为联系多种知识的媒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探索和创新:构建了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的“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界定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双重身份”,实现了“三个结合”的全程有效衔接,通过“四证合一”解决了专业学位与执业医师资格之间矛盾.其培养方案特色在于以临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网络化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实践能力培养.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强调协同创新、质量为本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伴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扩展与延伸,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引起了部分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就互联网的发展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谈几点见解。一、网络为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带来了难得的新契机。1.教育主体出现变化。教育主体不是高高在上、实行灌输的思想权威与教育者,而是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兼有信息传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双重身份。他们和教育客体是平等的,不具有上、下的层级性。他们不是提供“说明”,而是提供“影响”、“选择”、“引导”,因而更…  相似文献   

10.
尽管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徒的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但我国现行政策却有明确规定且与现行法律法规并不冲突,所以学徒的双重身份在法理和政策上都是成立的;即使不考虑现行政策的规定,单从学徒“岗位实践”性质上分析,也可以得出学徒为合作企业提供劳动并获得企业员工身份的结论;从法律关系的兼容性上看,学徒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且这两种身份互不排斥、同等并重。  相似文献   

11.
考点知识归纳由于向量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使之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成为联系数和形的有力纽带,运用向量知识,可以使几  相似文献   

12.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也是阅读的主体,具有双重身份。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作为读者的阅读体验。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调动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获得真实感受,而非简单地"移植"他人的经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13.
中文速读力     
叶心心 《大学生》2013,(1):65-65
由于十几年的大学教师和企业面试官的双重身份,经常有人问我:“当下,我们(大学生)最值得培养的一项技能是什么?” 我会亳不犹豫的回答:“中文速读力。”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高职院校实施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企业参与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具有“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订单式”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基本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收到了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华第一龙”处于仰韶时代的早期,M45的墓主是一位既掌管人权又掌管神权的具有部落老酋长和巫师双重身份的中年男子。应正确认识“中华第一龙”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学理角度分析、研究“伊扎布特”在新疆的影响过程、特点及严重危害。指出高校教师具有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应该将这一政治前沿领域的问题转化为学术前沿,为批判和防范“伊扎布特”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邢公畹先生主编的自学考试教材《语言学概论》是一部简明扼要,便于自学的好教材,但笔者在高师本科教学、辅导过程中,发现该书也有不妥之处,现提出来就教于专家,供广大学员参考.1、“功能性”与“结构性”颠倒本书在第175页讲到:“‘甜草莓’的功能性和结构性使它能够具有结构体和结构成分这样的双重身份.”这就把“结构性”和“功能性”颠倒了,因为,“甜草莓”的结构性使得它成了一个结构体,“甜草莓”的功能性使得它成了一个结构成分.因此,应表述为:“‘甜草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使它能够具有结构体和结构成分这样的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具有教育指导者和知识传播者双重身份、以被尊重者自居的教师需要意识到:“师道尊严”固然重要,但“生道”也需要获得相应的尊严。那么,实践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如何去理解“生道”,又如何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呢?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丑闻》作为阿根廷当代名作博尔赫斯在小说创作领域的首部“练笔之作”,其形式上的先锋意识主要体现为博尔赫斯试图借这部小说集交融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并尝试重叠读和作双重身份,这样就使得这部小说集的叙述超越了地域,化、种族、时代的限制,具有世界性和共时性,而小说的叙述主体则显现出了不确定性和不断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根据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训统一”双重身份的现实状况,运用心理训练的“意志和心理素质训练、情景模拟训练、自我暗示训练”等相关手段,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建立高校运动队“以学生为主体,教练为主导,协助心理辅导,协调和管理服务”并重的四级心理服务体系,做好高水平运动员赛前、赛中与赛后的心理疏导,使运动员在各种环境下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全面提升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建设。通过在高水平运动队运用心理训练与心理服务体系,探究了培训高水平运动员的有效途径与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竞技体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