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而合理的“导读”设计对于完成这一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认为通过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强化训练的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导读”过程中行之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靳家彦 《江西教育》2002,(20):22-24
什么是导读?概括地说,就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读,以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主要方式,师生之间进行双向多边交流,通过扎实有序的训练,全面打好读书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导读模式是遵循哪些原则设计的呢?其一,语思统一的原则。所谓“语思统一”,是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统一起来,在发展儿童语言的同时,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思维品质。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其二,口书并重的原则。所谓“口书并重”,是指学生的口头言语…  相似文献   

3.
初中教材中每一课课文前都有“导读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明确文章主旨、引发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指导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用好导读语,将为自己的课堂增添不一样的色彩,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与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其中读写是构成语能力这个整体的最重要的要素,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人认为,做好导读、自读、质疑、讨论、释疑这几方面的教学工作是培养学生语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以教材为主要凭借的。统编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从第七册起按“导读”、“预习”、“课文”、“作业”、“例话”、“基础训练”的顺序安排,它显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明晰了完善的认识过程,是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知识海洋的方舟,须认真剖析,把握教材体系,领会编者意图,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凭借。 一、坚持方向性:“导读”的整体运用 一切创造活动都是以其明确的创造意向为前提的。阅读,作为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理解的创造性脑力劳动,也须有明确的指向。小语教材在每组课文前安排“导读”,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6.
语课堂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阵地,也是引领学生认识古今中外学大师,进入真、善、美世界的桥梁,理应成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艺术殿堂。曾祥芹教授说:“阅读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培养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情操,终极目标在于创造”。因此,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阅读的乐趣,是我们语教学改革中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导读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读,双向信息交流,体察学生心理,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导读式”教学是当前阅读教学中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导读式”教学有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8.
语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人性等本质属性决定了语教学尤其要注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在语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学习语的良好习惯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首先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实际,不断引进新的教学信息、变换教学形式、更新教学手段,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情景,营造“新鲜”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学会“煽情”,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中 ,怎样才能把“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展他们的思维 ,培养他们的能力呢?我在教学中运用“导读”、“导议”、“导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学习 ,效果不错。一、导读是基础导读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 ,目的是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如果学生连书都不会读 ,也就无从发现和提出问题 ,更谈不上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化学教科书不像小说那样引人入胜 ,怎样引导学生去读而且使他们愿意读呢?关键在于教师吃透教材 ,掌握教材内容及彼此间的关系 ,对教材内容加…  相似文献   

10.
语教师,在教学中都坚守着一个原则:提高学生的语素质。阅读能力是语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必须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悟到阅读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所以在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已成为我们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袁冬华 《文教资料》2011,(6):152-153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开始,具体应做到“三步走”:导读,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导析,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材料、问题的要求:坚持,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贵在坚持。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实践中运用了“四步导读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读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阅读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里“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而读”,在读中掌握知识和方法,在读中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这种教师“教路”学生“学路”师生双边活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一、导初读、了解文意。识字解词读懂课文是理解内容的基础。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障碍无疑是文言词语和方言句式,帮助学生解决字、词、句难点使学生…  相似文献   

13.
导读法是教师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诱导学生阅读思考,培养自读能力,养成自读习惯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注入式”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导读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来指导学生读书,授予学生读书的方法。首先通过教师示范,或作必要的引导、点拨,使学生掌握阅读和分析的路子,然后让学生独立阅读,在导读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培养读的习惯,教给读的方法,训练读的能力,使学生懂得从语言文字入手,运用工具书解释词语;从结构入手,分…  相似文献   

14.
《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呢?笔以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更应强调语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拥有“点金之术”和“渔猎之技”,使其语素养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15.
导读法在语文课中的运用张及红所谓导读法,是教师运用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深入思考,引发问题,主动领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引导下,通过阅读被精选出的优秀范文,培养其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一...  相似文献   

16.
教材导学系统是指教材中能够帮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系列材料,包括单元提示、课文导读、“泡泡语”(课文中编者穿插的提示)等。它是编者思路的集中体现,是教学目标的展示,更是学习该单元、该课文的“路标”,把握好它,是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思考、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认识活动。结合本人试图使自己的教师角色由演员转而为导演的过程,对于如何“依标靠本”当好导演,在“导”字上下工夫,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谈几点粗浅的体会和做法。一、设疑导读,培养学生的简单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将学  相似文献   

18.
“和大人一起读”是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语文园地》中设置的一个栏目,旨在将学校阅读与家庭亲子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存在一些教师轻视、家长敷衍、学生应付的现象,“和大人一起读”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挖掘“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价值,根据班级和学生特点,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注重课堂导读、家校联动、多方链接等策略,展开“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巩固阅读成果,提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才是阅读教学的首要和最终目的。改革阅读教学的关键之一,是尽快由“读懂内容”、获取“知识结论”,转向“学会阅读”、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本试以《掌声》一课为例,谈一点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20.
自主学习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是体现个性化学习的根本途径。自读自悟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始终伴随阅读全过程,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素质,并应立足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倡导自主学习时,要重视学习方式的选择。变“学会回答”为“学会提问”“,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语实践能力,提高语素养。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多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