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诗歌教学中,为让学生深味作品中某些字、词、句、段的意蕴,对它们或删或换,进而引导学生比较感悟,是帮助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现结合实例说说其妙用。  相似文献   

2.
谈诗歌教学的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教学应 以指导学生吟诵为主,这一点,现在 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既然诗 歌教学应以指导学生吟诵为主,那么 “讲”也就只能处于次要地位了,这并 不等于不要“讲”,诗歌教学同样离不 开“讲”。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 生主张,不论是阅读课还是诵读课, 作一点画龙点睛的讲解是必要的。其 实这道理简单而又明了。由于少年儿 童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均有限,再 加上其心理特点,教师如果不作适当 的“讲”,就会妨碍或影响少年儿童对 诗歌的感悟、积累和熏陶,影响诗歌 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坤 《文教资料》2012,(14):82-83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奇丽的瑰宝。诗歌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可在实际教学中颇有难度,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有时让教师难以入手,学生更难以理解。针对如何解决诗歌教学中的难题,作者是从背景资料的了解、典故的理解、想象的运用、传神字眼的品析、修辞手法的赏析等方面入手的。  相似文献   

4.
王晓红  徐韬 《现代语文》2007,(1):105-106
传统诗歌教学存在许多弊端,对此提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诗的兴趣,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5.
马延俐 《文教资料》2010,(23):83-85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借诗歌濡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要通过诗歌创作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流畅性,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并自觉灵活地迁移到作文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的诗歌学习,旨在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离骚》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引领学生通过阅读领会诗歌《离骚》的内涵,掌握其诗歌精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诗歌欣赏是文学欣赏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具文学性的诗歌欣赏特别富有人文性,明确其教学层次及目标,对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感悟诗歌     
朱爱武 《教育文汇》2003,(11):39-39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诗歌作品?我的理解是:既不是不加指导,信马由缰地由学生泛泛阅读。也不能是只由教师机械僵化地片面解读。诗歌是最凝炼的语言艺术,诗人以最简炼的语言组合创设了所有语言艺术中最富意韵的意象。通过意象创设,或寓意,或象征,丰富的情感或深奥的哲理则自诗歌的意象中源源流淌,让读者从中体会妙不可言的情感。在诗歌教学  相似文献   

9.
诗歌意象是反映诗人人格的一面重要镜子,由于人格的独特性,诗人的诗歌意象也有其独特性。本文以徐志摩的诗歌意象为例,运用诗歌的意象分析法,详细分析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在唐代,诗歌的发展更是达到了顶峰,不仅在内容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艺术手法也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成为国人的骄傲,也成为教师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诗歌的学习和考查,也是历年来高考的一个重点内容。无论是着眼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其知识的逻辑性,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品质,塑造完美人格,诗歌鉴赏都是我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古典诗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改变,在"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教学情境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内心体验。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均发生根本性转变,在"自主、交流、共享"的新型学习环境中,原本鉴赏水平普遍较低的中职学生也能在古典诗歌的学习中"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  相似文献   

12.
在务实和繁杂的年代,诗歌没有了掌声,没有太多的人会停下匆匆的脚步去品味诗歌的美丽,诗歌教学也就陷入了困境。如何摆脱这种冷漠尴尬的境地,尝试着用别趣去解读诗歌,让诗歌走进人间,本文就以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本文依照新课标的要求,把握高中诗歌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诗歌鉴赏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大多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与其个人经历,理解这些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感性认识与生活经历。可指导学生体会诗歌包含的情感因素,把握诗歌包含的意象因素,品味诗歌包含的语言与思维因素,改进和创新诗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语学科由于自身的特殊属性,在教学改革之先就开始逐步打破单一的“工具书”与“思想品德教科书”的传统束缚,更加重视其包含的人性、审美性、学性。其中“诗歌”更应是最凝练、最集中体现这些内涵的学样式,但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过于去开掘其内在思想,以附“教化”之用。可以说这是从根本上的背道而驰,是“暴殄天物”。在此,笔想就高中语中的“诗歌教学”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诗歌教学形式多样,但领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中的意象,反复呤咏诵读应是解读诗歌的几个基本途径,也是诗歌教学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7.
诗歌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道德的影响是多元化、多方面的、多维的,它可以让你在愉悦中自觉的与道德规范相亲和,而且是诚实的、无说教味儿的,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其具有真实性、直观性和演绎性,且富于启迪性和感染性,具有强烈的亲和性。就是这种亲和性,让人懂得了人性、人情、爱憎、关怀、感恩……体现出了文学艺术的力量,让读者也变得通情达理,以致对……人世间的善恶有了自己的主见,对大千世界有了自己哲理性的判断。这是文学的责任!这也是现在诗歌创作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我们需要依循其独特的个性,读出诗歌应有的诗性。诗歌教学要做到突破理解障碍,"穿越"式阅读;契合诗歌节奏,跳跃式阅读;顺应表达方式,切换式阅读;寻求意蕴关联,捕捉式阅读。这样才能提升诗歌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歌是高中语文教学公认的难点,同时也是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营造情境,引领学生还原古诗所表现的生活,走进古诗的情境,融入诗人情感世界,以求既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应对高考,又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对生活的感受能力,为学生终身幸福打下基础。教学情境的本质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事物和生动的生活事件,它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使其对诗歌有所感悟,并借助已有的阅读审美感受,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