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理解与掌握正拍打法讲解网球基础中的基础是:如何打出使对手很难进攻的正拍。检查1握拍法理想的握拍法是:(1)东方式(为基本握法):(2)半西方式。为了掌握正拍打法,建议你采用图(1)到图(2)范围内的握拍法。图(1)东方式(2)半西方式将拍面放在握拍手的手心,保持手势原样下滑至拍柄,握住拍柄,如图(1)。然后以这种姿势子稍向右转握拍(右手握拍时),如图(2)。后摆引拍后摆引拍要有把球拍面放在球后面的感觉,其基本点是:(1)将球拍引在与弹出后的球高低相适应的位置即可。(2)时刻持有调整球拍位置的…  相似文献   

2.
握拍法研究     
直拍的基本握法是,拇指的第一关节和食指的第二关节分握拍柄两侧,虎口贴于拍柄后面,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顶在球拍后面。拇指用于控制正手进攻的拍形;食指用于反手攻或推挡时的拍形控制;中指和无名指在拍后可起到决定发力方向和发力支撑点的作用。击球时,力量应通过手指尖作用到球拍,所以大拇指和食指自然弯曲,不宜伸直。拍柄略靠于食指侧时,利于正手攻球;拍柄略靠于拇指侧时,  相似文献   

3.
专家信箱     
张大陆 《网球天地》2008,(1):126-126
Q 请问超西方式正手握拍是怎样的?(杨卞/广州)A 比起东方式,采用西方式握拍时,拍面比较扣,也就是说,把球拍平放在地上.用手握住拍柄把球拍拾起来时的握法,就是西方式。而超西方式.顾名思义,比西方式的拍面还要扣.即使职业选手,现在也已经很少有人使用这种握拍方式了,只有打软式网球的选手还在使用。  相似文献   

4.
正手握拍有4种方式,大陆式(多用于发球和截击)、东方式、半西方式(图1)和西方式(图2)。我们常说,握拍方式能影响上旋的强烈程度,东方式握拍适台打平击球,西方式正手握拍能带出强烈上旋。其实上旋球的强烈程度和握拍没有直接的关系,是握拍方式影响了挥拍的轨迹,挥拍轨迹改变了球的旋转。在这个过程中,握拍方式间接影响了球的旋转。  相似文献   

5.
一、握拍方法   直接的握法是:在球拍的正面,拇指第一指节和食指第二指节压在拍柄两侧,拍柄压在虎口上;球拍的背面、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重叠,用中指第一指节顶在球拍的背面 (如图 1直拍握法 )。   横拍的握法是: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应在球拍的正面贴于中指的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在球拍的背面,虎口轻微贴在球拍的一侧。击球时五指同时用力 (如图 2横拍握法 )。   以上两种握拍法均是由拇指和食指帮助手腕调节拍形击球。   直拍的发力击球,是通过中指的顶板来完成的;横指是通过中指、无名指、…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用“拍柄活动式乒乓球拍”来解决拍柄与拍面为固定一体的乒乓球拍所存在的问题的思想,并给出了“拍柄活动式乒乓球拍”的设计方案。其特点是拍柄与拍面为活动铰接,可以上下、左右活动;拍柄底面向上平移至拍面水平面之上。其优点是易于调整、控制拍形,提高直拍反手连续进攻能力;增加直握时推球力量;有利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乒乓球板的拍面形状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圆形、方形和异形。绝大多数的横板和中国式直板都是圆型,但是日本、韩国、朝鲜和台湾等地区的一些直板运动员多使用方形板面的“日本式”球拍。使用异形球拍的运动员虽然为数不多,但是其中也不乏佼佼者,如:法国的埃尔瓦,他的球拍左右各缺一块,形如小提琴状。无论是圆形还是方形,都是左右“对称、均衡”形的,有些人改变了传统球拍的拍面或拍柄,如:“小提琴式”,“四面攻”等球拍;也有人一直都在研究“非对称”形球拍,如“水滴形”,“Y-7型”、“96式”歪柄球拍等;还有将拍面角度与拍柄形状都彻底改变的“顺握式”等等。如果改变球拍形状而不改变握拍方法,主要是改变了球拍的击球重心;而改变拍柄形状同时改变握拍方法,则击球的用力方式将会产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2):110-111
直板选手在握拍时,尽量用食指的第二个关节处卡住拍肩,用食指末端扣住拍柄斜面处,用拇指的第一个关节处卡住拍柄下方的拍肩,拇指的方向自然指向拍头。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呈弯曲状,以中指的第一个关节抵住球拍背面,三根手指中空的部分大概可以握住一个较大的鸡蛋。直板选手的握拍十分关键,合理的握拍方式在正反手转换的时候,拍形基本保持固定,避免了换握。  相似文献   

9.
深泽图 《网球天地》2012,(9):128-129
大家都知道.发球时要使用大陆式握拍。李爽教练告诉各位球友,费德勒发球时使用的就不是大陆式握拍.而是东方式握拍。“发球时,东方式握拍比大陆式握拍更容易掌握.效果也更好.尤其是在旋转方面。”  相似文献   

10.
《网球天地》2011,(4):112-112
握拍手法 握拍时,手掌边缘要与拍柄的底部齐平,而不要握在拍柄的中央部位;掌心和手指应与拍柄最大面积地贴合在一起,体现出拍手一体、拍手无间的感觉,不能仅用手指“捏”住拍柄;拇指环绕拍柄贴压于中指之上,不留空间,以免在击球时球拍脱手;  相似文献   

11.
乒乓球拍的拍柄形状 与握拍用力方法有直接关 系,常规的直式拍柄形状 可以分为三种:椎形、直 形和日式柄(图1—3)。 不同的拍柄形状对握拍用 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例 如:直拍快攻型打法的选 手喜欢选用传统的椎形拍 柄,这种拍柄的特点是顶 部较粗、靠近球拍双肩处 较细。这种打法需要拇 指、食指和中指在球拍的三个着力点协调用力灵活变化拍形角度,敏锐地调整用力方向和用力方法,同时还能稳定保持拍形,精确发力击球。然而手指的用力必须依靠一个稳定的支点,因此必须让虎口的食指根部稳定贴靠在拍柄背面,上述几点的协调用力才能…  相似文献   

12.
横板的拍柄大体上可以分为直形柄(ST)、收腰柄(FL)、葫芦柄(AN)和椎形柄(CO)四种(图8—11)。横板选手的握板主要是靠拇指、食指与中指用力和调节球拍。直形柄(ST)的横板由于拍柄前后邵分均较厚,握拍用力时会感觉中指与拍柄靠得更紧,它与拇指、食指协调用力容易使拍形更稳定,击球力量通过手指传递到球拍击球部位的感觉也会更快捷、更敏锐,有利于扣杀等快攻技术和削球技术的运用。擅长台上反手弹击的前世  相似文献   

13.
专家坐诊     
刘医  黄海涛 《羽毛球》2020,(3):82-83
诊断意见纠正握拍姿势,合理处理水泡。伤病陈述打球后,无名指磨出水泡,怎么办?杀球、抽球都不敢发力了,一发力就磨得很疼。(苦行)一般无名指出现水泡的概率较小,您所提到的情况,可能与您的握拍姿势不对有关。握拍时,掌心应当与拍面保持在同一个平面,让拍子成为手掌的延伸,用小拇指和无名指勾住拍柄,主要以食指发力,手心留有一定空隙,释放虎口处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专家信箱     
问:据说贝克尔正手握拍不是一成不变地用一种固定的握法,而是根据来球的高度和旋转的不同随时调整握拍,这让我这个普通的球迷深感吃惊,这种做法是否可行?(广州球迷阿建) 答:正拍抽击的握拍方法有传统的东方式、西方式和大陆式3种,但随着网球技术的不断发展,正拍握法远不止这些了,通常还  相似文献   

15.
专家信箱     
用不上腰部的力量问:我采用西方式握拍,正手击球时配合完全开放式步法,双脚站位平行底线,但是感觉丝毫用不上腰部的力量。请专家给我一些指点。(绵阳邓祥利)答:相对于传统的东方式握拍、关闭式站位而言,其实西方式握拍,开放式站位的正手击球更多地强调了腰部力量的运用,以利用腰部的扭转来发力(而前者的发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身体重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深泽  冰沙图 《网球天地》2011,(5):118-118
业余球友都知道,拦网(截击)时要使用大陆式握拍,但在实际比赛中,有些球友总感觉拦网无力,这是为什么呢?李丽教练一语道破天机:握拍可以稍微调整一下,从大陆式握拍调整为东方式反手握拍,专业选手都采用此种握拍。拦网最起码要使用大陆式握拍,如能调整为东方式反手,效果会更好,但绝对不能使用正手握拍,这是最错误的,这种错误经常出现在一些老年人身上。  相似文献   

17.
1、东方式握拍法,东方指美国东海岸而言。这种握拍方法正、反手击球时要换握。 2、大陆式握拍法,指欧洲大陆,该握拍方法击正、反手球时不必换握。 3、西方式握拍法,即日本打软式网球的握拍方法,击正、反手球时都使用网拍的一个面,即向下的一个面  相似文献   

18.
陈高敏  许斌  郑海 《精武》2013,(36):125-126
本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网球运动中最常见的两种握拍方式,即东方式握拍和西方式握拍的技术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使初学者掌握两种不同握拍方式的正确动作方法、动作技术要点、不同握拍方式的优劣势以及不同握拍的特点,以便提供给网球初学者学习网球运动时做参考。  相似文献   

19.
长有拍是由北京师范大学蔡长有同志发明的一种扣握式乒乓球拍,并获得国家专利.它与横拍、直拍不同的是在底板的手柄部分的两面分别粘上大小相同的与板面垂直的拍柄,且拍柄与板面呈垂直状.  相似文献   

20.
网球运动中,拥有优秀的发球就会占有统治性的优势。不但在职业网坛如此,在业余网球圈里更是硬道理,所以,当你一开始学习网球技术,就不要忽视发球。虽然发球技术比较难于掌握,能够做到“笨鸟先飞”,同时把握住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发球就能成为你制胜的绝招。 发球时身体不能失去平衡,一般采用东方式或大陆式握拍,使手臂与拍柄保持120度。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