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鹰科鸟类是鸟类中的一个子类群,隶属于鹰形目,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据统计,西藏自治区有鹰科鸟类36种。西藏鹰科鸟类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目前研究较少,且研究种类单一、内容单调而浅显,主要集中在鹫类繁殖方面的研究。鹰科鸟类种群脆弱,数量相对较少,未来需要加强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隼科鸟类是猛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藏常见的鸟类类群,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起至关重要作用。本研究旨了解西藏隼科鸟类概况,通过查阅国内外隼科鸟类相关的文献及书籍,对西藏自治区隼科鸟类的种类、分布、形态及特征、栖息地、食性、繁殖、迁徙及种群和保护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表明,西藏发现和分布的隼科鸟类有7种,唯有红隼分布较为广泛,目前在西藏对隼科鸟类的研究相对较少,需要加强传统与新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和扩大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3.
2013年1~2月,西藏西南部连续四次遭受暴风雪袭击,强度大,时间间隔短,并伴有7~11级大范围的大风和持续性的强降温过程,对西藏西南部交通运输、牧业生产、设施农业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持续严重影响。针对这次罕见的连续暴风雪天气过程,西藏自治区气象台发布暴雪黄色、暴雪橙色和强降温黄色预警信号及各类决策服务材料,决策服务成效显著,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格桑次仁专程到区气象局听取雪灾天气情况汇报,现场指挥气象服务工作,组织多部门应急处置有关事宜,自治区各级领导多次做出批示,对气象部门预报准确、服务及时主动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4.
即将建设的青藏直流是我国西藏与内地联网的第一条线路,也是海拔最高的直流线路,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青海、西藏自然保护区众多,鸟类的种群与数量均较多,加之树木较少,杆塔成为鸟类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青海、西藏的运行经验表明,鸟害成为当地线路故障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对青藏直流的防鸟害措施进行详细考虑。本文通过对青藏已运行线路的鸟害故障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国内其他线路上鸟害及防治方法,提出了适合青藏直流线路的鸟害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西藏和内陆地区相比,地质找矿工作面临诸多的困难。一方面,西藏地理条件特殊,一些在内陆地区行之有效的传统找矿方法用在西藏,效果并不一定很明显。另一方面,西藏自治区的后备勘查基地看上去很多,但哪些点能真正实现突破,并不很清楚。作为西藏找矿突破战略实施的主力军,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充分发挥基础性地质工作对找矿突破的支撑引领作用,通过在重要成矿带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雪灾在西藏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居首,发生十分频繁。但是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西藏的雪灾也呈现出与之前不同的变化特征,特别是1998年以后,西藏的雪灾强度和数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2019年春季,西藏南部又持续出现暴雪天气。项目组分析研究了近十年来雪灾的主要变化特点,分析灾情及相关影响气象因子的关系,找出关键阈值,初步实现西藏雪灾灾前风险预评估。  相似文献   

7.
廖俊国 《资源科学》1996,18(2):72-76
西藏是世界农业地理上一个十分独特的区域。自藏高原的自然环境使其农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稳定完善的生态环境。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过程和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在分析西藏林业生产现状和条件的基础上,以西藏自治区达孜县邦堆乡为例,西藏、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藏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日趋严重,本土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外来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不断出现,严重威胁西藏生态安全。文章对西藏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西藏是世界农业地理上一个十分独特的区域.西藏高原的自然环境使其农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稳定完善的生态环境.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过程和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在分析西藏林业生产现状和条件的基础上,以西藏自治区达孜县都堆乡为例,从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其林业发展的作用予以了初步评估,进而探讨了西藏高原社会林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历史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简讯     
《西藏科技》2012,(8):2+81
西藏自治区冬虫夏草应用基础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最近完成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西藏不同区域冬虫夏草适生地的科学考察与生态学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该课题经历时三年,对西藏自治区产虫草县进行了冬虫夏草生长环境、群落生态学、蝠蛾属昆虫、分布与资源以及适生地等的调查研究,并在以下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