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以及新教材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当下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缺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考的能力,尤其是学生普遍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动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主要是由于文言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兴趣不浓导致的,下面就对文言文教学高效率的问题略作探究.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实施,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被广泛采用,老师一言堂的沉闷的课型逐渐被气氛活跃热烈的课型所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但是,另一方面课堂的琅琅书声也渐渐地少了。众所周知,没有“之乎者也”的语感是断不准文言语句、读不懂文言文、更写不了文言文章的。现代文也一样,这不是通过学习语法等语文知识或任何形式的探究所能做到的。因为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而语言的核心则是语感。语感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语文能力,人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表现为语感能力。可以说,没有语言的积累,没有语感的训练,就没有学生语文能力的真正形成,语文新课标也就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的“软肋”,语文教师一直在苦苦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年代的推移,语言的演变,生活的变化,信息源的扩展等因素,现在的学生离文言文是“渐行渐远”,虽然老师也花足了心思,但效果却很不理想,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培养起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与兴趣,只觉得学习文言文是个苦不堪言的差使。[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因为文言文的语言晦涩,与白话文有很大的区别,使其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学生害怕学习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导致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加强对文言文教学的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古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提高  相似文献   

5.
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带动了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课程教学要求。当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需贴合新课标精神,向新课标期待的方向转型。在新课标背景下实施文言文教学,需破除错误的文言文旧教学理念和以“串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依据新课标要求构拟“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学习任务”组织下、“学业质量标准”规范下的文言文新课堂之形态,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中心目标,制定素养导向下的文言文教学目标,进一步凸显文言文教学内容的“文化本位”,以“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建构知行统一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以及建立四位一体的新文言文教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对于学习一篇课文 ,在学习语言方面教师以前往往总是要求学生首先扫除生字、词及读音障碍 ,“字、词障碍”往往是令学生讨厌的东西 ,但又非扫除不可。于是学生往往会怪罪作者为什么总是令人讨厌 ,写一些“文字障碍”呢 ?编者怎么也专挑一些“障碍”多的东西来难为人呢 ?久而久之 ,学生便把文章里的生字词当作了负担、累赘乃至敌人 ,一提起就伤脑筋。其实 ,新课标规定 :写字识字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都知道学习语文不是从零开始的 ,每个人语言基础、文字积累情况不一样 ,因而语文能力就不一样 ,也就有不同的积累需求。由此可见语文…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以其独具特色的语言形式和丰富繁杂的典章背景,向来被学生和教师视为语文学习中的难点。而《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没有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困惑。笔者联系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文言文  相似文献   

8.
王艳 《语文天地》2015,(11):32-35
龙玫译著《活跃课堂思维的教学策略》提到一个发生在澳大利亚的故事:一位语文老师问历史老师是否教历史,历史老师回答“我不教历史,教学生”。以此类推,语文老师教语文还是教学生?文言文教学是教文言文知识还是教学生学文言文?答案是肯定的。文言文教学应重点提倡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既指学情,也指体裁。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样,教学重点要有区别。  相似文献   

9.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文言文在初中课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文言文的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学生对文言文也是谈“虎”色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真正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主人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文言文读背教学方法。一、听读训练法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改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个难题,老师们普遍感到头疼的是:怎样让学生过文言文的语言关?文章的内容及写作的技法教学如何处理?如何实现文化的传承?自主、合作和探究等新课标提出的学习方式是否可行?如果可行,该怎样操作?等等。我们有幸听了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苏教版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苏州中学教科室主任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以其优美的形式,深邃的内涵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它是中小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化教育的最经典的材料.因此,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它不仅是传统语文教材内容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仍然是当今新课标体系下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过新课程改革的洗礼,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没有丝毫的削弱,而在多种语文教材版本上都凸显出了编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钱梦龙先生曾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过一句话:“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在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很多老师都不敢撩开这层“面纱”.老师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都感到左右为难:讲深了,怕学生听不懂;讲浅了,又怕学生什么也没学会.究其原因,除了没有正确把握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外,更重要的是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未能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致使教学陷入了困境.其实,在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特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儿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应以“趣”为先导,以“读”为主轴,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独特的魅力,积累更多优秀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于漪老师也说:“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文言文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本身也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文言文教学不仅要重视文字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是语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的主要方式之一,目的是提高学生审美鉴赏、审美表达的能力。目前的文言文教学,要么创意表达缺失,要么创意表达零碎。教师要从聚焦单元主题、着眼语言文体等方面开掘创意表达路径,并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及跨学科学习等方面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实现文言文阅读与创意表达的相融共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因此,学习文言文,少不了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等进行赏析。笔者以为采用“以读促讲”的方法组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和积淀。语感的习得是心领神会的过程,教学文言文必须重视朗读和品析。朗读不仅是手段,也应成为教学的目标和归宿。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先读后讲,熟读成诵,这也有利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展开。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呢?我尝…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无疑给遭受众议的语文教学带来一片曙光。然而当我们深入到语文课堂时,发现文言文的教学仍然是教学改革中的“冰点”。教师还是沿用“字字落实,句句过关”那一套老方法,满堂串,满堂灌,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感到索然寡味,教师也无所适从。因此,要改变文言文教学的低效现状,必须引进新课标理念这潭活水。一、让人文情感走进课堂由于文言文教学中语言障碍大,因而过去的《大纲》只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字义、词义和语法关系,而对文章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情感却往往忽略。于是,学生对这种风干的语言标本自然…  相似文献   

17.
很多中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却暴露出一些语文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我多年来任教高一语文,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新课标精神的深入,新教材的应用,感触颇深。一、高一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高一语言要求重视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阅读面相当狭窄,这就给文言文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上课时抽出一两句请学生翻译,他们却说不出个所以然。例如翻译《捕蛇者说》中的“君将哀而生之乎”。全班就只有少数学生翻译得比较准确,很多同学翻译成“你将悲哀地生活下去吗?”特别是学…  相似文献   

18.
学习语言,培养语感至关重要,而语感的培养是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的。和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在语言环境上相对处于劣势,因为,现代汉语的学习有语言“习得”作为基础并相伴而行,而文言文的学习却不可能有习得的过程。这便是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弱语境”问题,也是文言文教学上的一个难题。那么,如何使文言文的“弱语境”状况得到改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语感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加强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多阅读一些相关的课外文言文,自然都是常见的且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那么除了这些,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相似文献   

19.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能力要求。但是由于年代不同、观念不同、语言环境不同,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他们即使是死记硬背得滚瓜烂熟也难于理解领悟高度浓缩的文言文语言。因此,文言文一直被学生误解为枯燥无味的“大石头”。而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更加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烦和恐惧。因此,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必须大刀阔斧、适宜学情地创新文言文教学。让新课改的春风也度“玉门关”。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是探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衡量一堂课成功的标准,不在于学生与教师有多一致,而是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多少不一致,这既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潮流。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力,更应该关注对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呢?一、把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语文是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联系生活去阅读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