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学生而教     
如果问教学为的是什么?绝大部分教师都会说,教学为的是学生的发展。按照课程改革的理念,就是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的达成。确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视学生为“上帝”。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对待学生这个“上帝”呢?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话来回答,就是想学生之所想,听学生之所言,观学生之变化,与学生同  相似文献   

2.
<正>"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这些年来已经深入人心,被人们普遍接受。顾客这个"上帝"有权利接受商家各种优质的服务,有权利享受"三包",不满意可以调货、换货。在看了学生"不满意",教师就要下讲台的案例后,我不禁开始思考,学生是否我们老师的"上帝"?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要把学生当"上帝"。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在教学中遵循教育的规律,尤其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要一切为了学  相似文献   

3.
一般人都知道,也都承认,商店的上帝是顾客,生产者的上帝是消费者,报刊杂志的上帝是读者……那么,教师的上帝是谁呢?教师的上帝是学生。学生成为教师的上帝是没有疑义的。可惜,我们的不少教师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是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他们动辄训斥学生,讽刺学生,用作业压学生,强迫学生集体补课,他们整天板着一副吓人的脸孔,摆着一种盛气凌人的  相似文献   

4.
<正>鲁迅先生曾说,教育就是要立人。教学实践证日明,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破题教学,对教师、学生以及学校所产生的"立人"意义是积极的。思想品德破题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主题呈现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提出问题,师生一起梳理、解答问题的教学过程。以我在杭州市萧山区特级教师工作站教学展示活动中执教"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为例,在课时主题呈现后,我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问题设计,学生共提出以下九个问题:1.上帝的权利是指怎样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正在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工作的最好评判者是普通学生而非名人专家.学生是教师的真正上帝.适合学生的、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学,才是我们不断追求的方向和目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让数学教学留有痕迹,需要我们具备哪些条件呢?一、教师要成为感动学生的艺术家一位出色的教师懂得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而要有让知识  相似文献   

6.
在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工作的最好评判者是普通学生而非名人专家,学生是教师的真正上帝,适合学生的、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学,才是我们不断追求的方向和目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让数学教学留有痕迹,需要我们具备哪些条件呢?  相似文献   

7.
苏友范 《教育艺术》2006,(11):23-24
创建和谐语文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师有责任与义务与时俱进地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一、给学生以“上帝”的礼遇人们都知晓“顾客是上帝”的企业界名言,这里我斗胆仿他一句——学生是上帝!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学校是培育人力资源的企业,学生就是特殊的资源与产品——这已是教育教学界仁人志士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产品是服务。享受这个服务的是学生,购买这个服务的则是家长和国家(义务教育),所以,家长是“上帝”(国家也是“上帝”),而学生不是“上帝”!学校提供教育服务,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服务的间接对象是家长、国家。家长和国家为教育服务“买单”,我们视家长为“上帝”、视国家为“上帝”是应该的。至于学生,虽然是服务的对象,但这是一个特殊的对象。我认为视学生为“上帝”不合适。家长被当做“上帝”了吗?现在,家长请教师吃饭,家长给教师送礼,家长给教师办事,这不仅是普遍的,而且也被人们认为是应该的。顾客是“上帝”,有顾客请营业员…  相似文献   

9.
商家视顾客为上帝.私立学校视学生为上帝.没听说视教师为上帝。而在一次北师大的校长培训活动中.有一个校长破天荒地说“视教师为上帝”。在学校.我们直接服务于学生.把着眼点也全放在学生身上了,似乎不理智地将教师放在“第二”的位置。曾有一段时间,学生只要出事,家长就告教师,告学校,也不看看事件是在哪里发生的。所以.我有同感.赞成“视教师为上帝”.因为教师是任何东西都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责任在校长,关键在教师。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讲.学校发展的核一t2,竞争力在于教师:从社会发展的态势来看,国家的复兴要靠教育。  相似文献   

10.
当我看到“学生是上帝”这样的文字就不禁陷入思考中,什么是上帝?怎样把学生当成上帝?教师在上帝面前扮演什么角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教育博览     
市场教学: 让学生成为“上帝” 过去有人利用节假日收费为学生补课,那也是市场,但那个市场没有市场教学受欢迎。 所谓市场教学,就是以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和科目进行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市场教学就像商品市场一样,带有竞争性和自主性。竞争,就是教师要凭自己的实力赢得买方市场,即让学生认识并接受;自主,就是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自己。 为了使市场教学思想深入人心,沁阳市教委组  相似文献   

12.
时下,只要一提起尊重学生的话题,好像从学校到社会的一致认识,就是要把学生捧为“上帝”。有的学校,专门制订了许许多多的“不准”来束缚与限制教师的手脚,削弱教师的管理力度;有的学校还让学生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学生来判定教师的优劣,说什么“教师的工资报酬”由学生的“评教”来决定,“下不下岗”也由学生说了算等等,其实这样做,不仅弊多利少,  相似文献   

13.
罗·安·约翰逊曾说过:"美是上帝的微笑,音乐是上帝的声音。"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而且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并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笔者却发现:虽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但是却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学质量则长期处于一个徘徊的状态。那么,音乐教师该如何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养成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惩戒,人们还能够在头脑中反映出例如远古的戒尺,例如现在的体罚、变相体罚,而上升到“权”的高度,恐怕茫然的太多。我随便的问身边的老师,我们有什么样的惩戒权?老师们说:惩戒权?你编的吧!惩戒权,我们有吗?我只是知道一定不能够惩罚学生,不然,稍有差错可是吃不了兜着走了。学生就是上帝,我们有惩罚上帝的权力?翻开《教师法》,“教师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有关教学权利的规定仅此一句。空泛无力,无任何可操作性。与其说是法律条文,不如说是一句口号。靠什么来保障教师教育权利的行使?当学生拒不接受教师教育甚至侮辱教师时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王松杰 《小学生》2013,(5):26-26
体育教学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要让学生接收到体育精神,这才是新课程的体育教学要求。在新课程下对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有许多的提法:有人认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有人认为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有的甚至将师生关系定位为利益关系,即学生是"上帝",教师是"店小二",其实,这是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的片面理解。课堂教学是  相似文献   

16.
魏东平 《教书育人》2002,(16):29-30
一、学生不是上帝“顾客就是上帝”,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商家捧为金科玉律,因为对商家而言,顾客就是衣食父母。可在有些学校,把教育活动等同于一般的经济活动,把师生关系看成是一种买卖关系,在“为了学生,关心学生”的旗号下,依样画葫芦喊出了“学生就是上帝”的口号,这是对教育活动和师生关系的商品化、庸俗化。学生不是“上帝”,教师也不是“上帝”的奴仆。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的个体,是学校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肩负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任,在…  相似文献   

17.
高平会 《吉林教育》2005,(10):35-35
一、优化学生心理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像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就是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几千年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充当着“说一不二”的角色。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发挥。因此,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识,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要充满善意,充满鼓励,只有教师尊重学生,亲近学生,  相似文献   

18.
麻守仕 《甘肃教育》2011,(11):19-19
据媒体报道,湖南省娄底市一中英语教师谭胜军在教室给学生下跪。谭老师称下跪是向学生认错,是为了感动学生。惹事学生则说,教师应该列入服务行业,学生就是上帝,是来享受服务的!  相似文献   

19.
上帝金言     
我认为小J、学教学参考》是一本可读性强、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杂志。它不管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贴近教学实际,特别是“教法创新”栏目中的文章,能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很有启发和帮助。上帝金言@展秀芬$广西南宁市园湖小学  相似文献   

20.
本刊的编辑既编稿,也教书。作为编辑,我们视作者为靠山,读者为上帝;而作为教师,我们深感教学之甘辛。因此,对本刊的来稿格外认真,生怕遗漏了佳作。刊物是否令人满意,是否有进步?只有您——上帝知道。本刊今年郑重推出的几个新栏目,读者定已注意到。这期“校园心声”栏,除承接上期的关于课外阅读的笔谈外,还有本刊记者对新近发生的某一全国重点中学学生杀人案的采访与评议。该案粗看起来似与语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