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2007)》(下称“新版本”)比2001年新世纪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下称“旧版本”)有了很大的改进。对雕刻版邮票中雕刻者的标示,编者对照档案、综合集邮者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吴本和  吴群 《上海集邮》2005,(11):22-22
一、“凡例”第5条对印刷版别的分类不妥:“主要版别简称为:平(平版、胶版)、影(影写版、即照相凹版)、雕(雕刻版)、凹(凹版)、凸(凸版)、石(石版)、影雕(影写版和雕刻版)等。”这种分类把种概念和类概念放在一个平面上,  相似文献   

3.
1951年5月19日发行的“改8”上海大东版单位加字改值票和“改9”香港亚洲版单位加字改值票都是适应当年东北地区实行币制改革的需要而为东北邮区特殊发行的低面值邮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上,从“改1”到“改10”,10套加字改值邮票中,唯有“改8”、“改9”两套没有注明在何处加  相似文献   

4.
李厚禄 《上海集邮》2007,(10):24-25
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2007)》不仅增加了收录范围,而且进行了大量的修改。新版目录更具完整性、权威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存在的错误 印刷用版与印刷方法术语混用。“凡例三”中有:“印刷版别:分别用胶版、雕刻版、影写版、凸版、影雕套印、胶雕套印等来表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李明 《集邮博览》2011,(10):25-27
五.单圈“4作1”改值邮票之分版分型的学习与研究: 目前的《民国邮票目录》中,例如,2009年修订的马氏《中国邮票图鉴(1878—1949)》中仍维持“伦敦版单圈孙中山像4分邮票”仅分为在上面第三节中所述的:“4分单圈票可分:(一)A型窄版,(二)B型窄版和(三)B型阔版这样三种邮票。”(其修订版也没有更正原有的笔误,笔者在此给予订正)所以,在这些《邮票目录》中所列出的“4作1”票也都只能分为:“(一)A型窄版,(二)B型窄版和(三)B型阔版这样三种”“4作1”改值邮票了。  相似文献   

6.
雕刻版暗记邮票暗记按版别划分的一种。在雕刻版印制的邮票上所做的暗记。广义上的雕刻版暗记,包括在影雕混合套印中雕刻版上做的邮票暗记。多是利用雕刻版线条和点子特征,采用雕刻文字、符号、数字、线条等方式,来巧妙地表现邮票暗记。其暗记大多采用邮票图案上文字中的某个字,或与邮票主题有关的某个字,而且这些文字都具有笔画简单的突出特征,如“中”、“工”、“人”、“大”、“山”、“二”、“八”及阿拉伯数字等。用阿拉伯数字表现的暗记,常与邮票面值或志号中的某个数字相关联。如  相似文献   

7.
我们集邮者对“雕刻版”邮票情有独钟,好不容易盼到一套雕刻版邮票发行,是要反复细细欣赏的。但《亭台与城堡》邮票,在用放大镜反复观察后,不免有失望之感。第一,这套票的小版张,不知从何考虑,弄成5套1版,而我们集邮界习惯的是“四方连”。为什么不像以前好几种小版张那样,搞4套1小版?在取票时为避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新世纪版·邮票卷)于2001年10月出版,与1999年版目录对照(未发行2000年版目录),新目录有所改进。新目录增加了“自动化邮票”,收录的邮票从13种增至14种。“自动化邮票”介绍“自1中国邮政徽图案邮票”,附有6种不同面值的自动化邮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2013)》于当年8月出版,笔者认为目录中个别术语的使用不当,现指出与同好探讨,期望目录的表述更确切。"凡例"之"④印刷版别。分别用胶版、雕刻版、影写版、凸版、影雕套印、胶雕套印等来表示。"混淆了印刷用版与印刷方法两类不同的用语,"胶版"等是一种印版(是个东西),  相似文献   

10.
按1994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华东区生产图邮票”加字改值(改2)的原票齿度为12°。但我从多件“改2”票发现,原票除刷色有深玫瑰红色和鲜洋红色之差异外,齿度皆为12.5°。又从多种资料证  相似文献   

11.
人民邮电出版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记载,“改1”——中华邮政单位邮票(上海大东版)加字改值邮票发行于1950年5月5日。实际这套邮票中的800元票在当年3月已大量使用,集邮家对此已多有论述。现以所见使用实物为依据,再作两方面的研讨。  相似文献   

12.
英国是个老牌的殖民帝国。在维多利亚时代,属地所出的邮票多以帝王肖像为主,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英属各地开始发行以当地风景、民俗、特有动植物、史地等知识性较强的邮票。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乔治六世及当今的伊丽莎白二世年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英属票多采用雕刻版, 印制精美,以后逐渐以影写版替代。从《斯科特目录》上还可看出,同一地区雕刻版邮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我国发行《乐山大佛》小型张,使用了“影雕套印”的印刷方法。“雕刻版”邮票有多种印刷版别, 《乐山大佛》小型张使用的只是其中的一种。下面本文着重谈谈“雕刻版”邮票各版别的辨别方法。  相似文献   

14.
1888年,刘铭传任台湾省巡抚期间,改驿为邮,开办新式邮政。除发行、使用了“台湾官用邮票”与“台湾邮政商票”之外,还设计印制了一种与近代邮政相适应的新式邮票。邮票是直接通过淡水英国领事馆特向英国伦敦威金生公司订印,用雕刻凹版印制。  相似文献   

15.
用胶版和雕刻凹版套印的邮票称胶雕版邮票,胶版色彩丰富,制版容易,雕刻版有立体感,艺术效果好,防伪性能好。1950年10月1日发行的纪6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纪念邮票是新中国第一套胶雕版邮票。胶雕版邮票还有纪30、纪33、纪38、纪45、纪50、纪59等7套纪念邮票。1951年10月1日至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做过一次统计,并绘制了一个“新中国发行铁路题材邮票统计表”(未载人《邮票目录》的邮资封、片、简未列入此表)。在“统计表”中收录了新中国发行的纪、特,改值、J、T、文、普、航等八大类邮票中,内容涉及铁路的邮票共69枚,所占新中国发行邮票总量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而其中同图案的邮票就占20枚,剖析如下: 1,纪7 2枚均为邮筒、交通工具及地图; 2,改1、4、8、9四套票中6枚均为火车头图; 3,改7 5枚均为五星照耀下的火车与邮递员图;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中国早期普票传统邮集屡屡在国内外邮展沾金摘银,新中国早期普票的收集成了许多集邮者追求的热点。“改3”100元/10元的组外品则成为与普5新票、“改1”盖在亚洲版单位邮票、“普2”4000元未发行票等齐名的号称新中国早期普票“四珍”。 “改3”为“中华邮政(中央版)‘限东北贴用’孙中山像邮票”加字改值,100元/10元正常票的原票为“中央二版”,组外品为“中央一版”。一版与二版有多处差异,最为明显的是“中华民国邮政”的繁写“国”字有三处明显的不同,即一版的“国”字第一竖上下都与右边笔划不连,以及“国”字内“戈”的钩没有钩。早些年的作  相似文献   

18.
日本解读《日专》丛书开始出版日本邮趣协会出版的《日本邮票专门目录》(简称《日专》)是研究日本邮票(特别是普通与航空邮票)的权威目录。该目录每年一册,截止2005年已出到第60版。由于内容不断增补修订,篇幅也日益增加,近年来开始分“目录”和“别册”2册,正编为“目录”,收录截止  相似文献   

19.
“马踏飞燕”在集邮界可说是尽人皆知了。它的形象最初见于国家邮电部1973年11月20日发行的《出土文物》邮票(编号66—77)第6枚(71),称为“马超龙雀”(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1989版,中国集邮出版社)。同样是这枚邮票,而在1996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上,标注的名称是“铜奔马”。1997年1月1日原  相似文献   

20.
邮票上的版别广义上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印刷方法的类别,如雕刻版、影写版、胶版等;二是同图案、同面值邮票,不同版次,如原版、再版,一版、二版等;三是同图案邮票,不同厂家、地点印制。对邮票的版别进行鉴别,是判定邮票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这种鉴别,在邮票鉴定中称版别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