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林 《新闻记者》2000,(2):53-54
1999年12月10日,《城市早报》出版了104版的“世纪珍藏版·回望20世纪”,在 郑州及河南全省的报业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是河南报业有史以来出版的第一份超过百版的报纸,无论是报道形式还是报纸形态,都让人耳目一新。 《城市早报》尽管被称作“河南报业的一匹黑马”,但它毕竟还只是一份新报纸,从1999年4月9日创刊到1999年12月初,总共才有8个月历史。8个月来,《城市早报》一直在寻求自己的最佳生存和发展状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读者制造一个“兴奋点”,以扩大报纸的影响。从创刊之初的“我省第…  相似文献   

2.
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日渐普及,深刻改变着人们的信息接受方式,使传统报业的生存空间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如何展开有效的报纸形态创新,使报纸能够顺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实现传统报业品牌价值的保值和增值,已成为当前报业发展的焦点问题。《广州日报》2012年改版推出“第一纸”和“身边纸”,呈现出报纸形态创新的一些新取向。《广州日报》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有效的形态创新可以为报纸巩固已有的读者市场,重塑报纸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拓展报纸品牌增值空间,实现品牌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报纸的变化,其最外在的表现就是报纸版面的变革。报业市场的竞争,同样也是以“改版”为其重要的外在表现方式。2000年以来,《北京晚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一批发行和广告收入居国内报纸领先地位、市场化运作程度较高的报纸不约而同地进行改版,推出了在版面总体风格上非常接近的版式。出人意料的是,这两年新创刊的一些市场表现良好的“新锐”报纸,如《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都市快报》等,选用的版式也同上述报纸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4.
新千年第一天,广州和深圳报纸订户的报箱,都装不下当天的报纸,投递员要送报到户。《广州日报》出版了200版纪念特刊,《南方都市报》100版,《深圳商报》和《深圳晚报》联袂出版100版,《证券时报》76版,《广州日报》号称所发行的200版特刊多达4亿张,在中国报业史上创下了一天报纸出版版数最多、一天刊出彩版最多、一天印刷使用新闻纸张最多、一天报纸刊登文字字数最多、一天报刊登图片最多等10项纪录。(据《检察日报》)广东新年报纸创纪录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中国报业进入厚报时代。广东的报纸在全国率先扩版,也率先进入厚报时代。目前,“广州日报”日均56版,“南方日报”日均24版,“羊城晚报”日均36版,“深圳特区报”日均40版,“深圳晚报”日均64版,“南方都市报”日均88版。这些报纸表现出高成本运行,大量的广告成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专刊专版不断涌现等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6.
魏玮 《新闻知识》2007,(3):77-77,25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它们均放弃了报纸周末版这块“肥肉”。下图为2006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四家报纸日版与周末版版面比较:  相似文献   

7.
张志新 《新闻三昧》2004,(11):26-28
新千年之交,《深圳商报》、《南方都市报》各出了100个版,《广州日报》出了200个版,《羊城晚报》连续7天共出了236个版。北京、南京、西安、济南、武汉等地的报纸也纷纷跟进。今年3月开始,相对比较保守的《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也由日出对开20版扩至24版,《成都晚报》也由日出四开24版至32版扩为32至40版。《南方都市报》于3月31日在广州报业市场上隆重推出了谓之“成熟2004”的最厚报纸,共有14叠,每叠16至48版不等,总计304个版,创造了国内厚报的“吉尼斯记录”。  相似文献   

8.
2002年,在中原报业市场硝烟弥漫,新一轮战火点燃后不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两大都市类报纸却闪电般地全面整合,实现合二为一:7月1日起,《城市早报》放弃苦心经营、在读者中已颇有名气的品牌,正式编入《大河报》版序,以《大河报·郑州市区版》的形式面世。创立品牌不容易,增加一张在读者群中已经拥有一定市场且开始赢利的报纸更是不易。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却出此奇招,这究竟怎么了?———《大河报》、《城市早报》的合并,在中原报业市场乃至全国报业市场引起了巨大的波澜,许多业内人士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两报整合的背…  相似文献   

9.
城市报业,狼烟四起。杭城报业竞争也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目前杭州在街头热销的报纸大致已有五份《钱江晚报》、《今日早报》、《杭州日报下午版》、《青年时报》、《都市快报》。为了争夺市场,各报都在追求消息传递快捷、内容丰富多彩、版面生  相似文献   

10.
新千年的头一天早晨,当我拿到《广州日报》新千年200版纪念特刊时,不禁大吃一惊:报纸怎么这么厚?足足有200版!匆忙中把所有版面的标题浏览一遍,竟然花去我一个小时!而真正能称之为“新闻”的版面只有第1至8版和第101版至112版,其他的版面都是人类千年来在建筑、科技、军事、艺术、风俗等方面通俗化的历史回顾。据说,200万份特刊报纸当日在全国售罄,从而制造了中国报业史上的“特大新闻”。然而,当《广州日报》在制造“特大新闻”的同时,却把大量不是“新闻”的东西硬塞给读者,把“新闻纸”变成历史教科书,从…  相似文献   

11.
邓俭 《新闻窗》2011,(4):118-119
《广州日报》与《成都商报》,是目前平面媒体中年广告额突破10亿元的两家报纸,它们的一个共同点,是对报纸的设计、包装格外重视。广州日报的"导读索引"版,开全国报业之先河,突破了机关报的"常规",被多家报纸仿效,《成都商报》作为一张市场化相对成熟的报纸,  相似文献   

12.
赵莉 《青年记者》2001,(2):15-16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京沪穗三地,都市报纸的零售额均占前列,其中《北京青年报》在北京零售量居第2位,《广州日报》在广州零售量占第1位,而且,《扬子晚报》发行量160多万,《楚天都市报》发行量突破百万大关。广州、深圳、上海是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报业竞争的主战场,《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新民晚报》都把发展重点转向城市,“立足城市,面向市场,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已成为各大报的共识。有人预言,中国报业已进入都市报时代,都市报纸已成为当今最具活力、最有希望的代表。都市报纸的兴起和旺盛的发展势头主要是由于适应了读者市场。市场是充满活力的,同时市场也是充满残酷竞争的,今年以来持续了半年的南京报业大战主要是在《服务导报》、《现代快报》、《江南时报》等都市报之间展开,都市报纸发展的前景虽然广阔,但由于其定位趋同导致同质化竞争,进入门槛较低,必然引发激烈竞争。从目前美国的报业现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09,(9):7-7
文远竹在2009年第7期《新闻战线》撰文,以《广州日报》为例说,党报要成为城市报业市场的野战军。  相似文献   

14.
所谓“厚报”,即“成叠的报纸”。厚到什么程度 ?以报社的实力和实际需要而各有所厚。如今,一份报纸已经由过去 4个版、 8个版,转眼间发展到 40个版、 80个版,甚至 100个版以上,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国外的报纸如《今日美国》、《费加罗报》、《太阳报》等都是厚报的典型。可以这样说,当今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和报业竞争是厚报出现的必然结果,当然,这也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不断向信息化迈进的标志。   一、厚报时代的版面特点和形式要求   报纸越出…  相似文献   

15.
吴锋 《新闻前哨》2009,(10):62-64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重庆报业市场就一直硝烟弥漫:先是1995年《华西都市报》携内容优势“强行登陆”,以“敲门发行学”撬动重庆报业发行市场.引发第一轮报业大战。后是2004年《华商报》携巨资入渝创办《重庆时报》,以全新的办报风格和营销手段搅动重庆报业发行市场,引发了新一轮市场博弈。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市场搏击,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的本土报纸不仅经受住了外来媒体的冲击,而且在竞争中实现了创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16.
手机报纸:传统报纸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手机报纸”——《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到2005年,“手机报纸”随之在各大城市遍地开花,杭州、广州、深圳等地主要报纸纷纷跃上手机屏幕:2005年5月,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共同打造,整合浙报集团20家报刊、浙江在线50余个频道新闻信息资源,依托移动通信平台传播的《浙江手机报》问世;2005年7月,《深圳晚报》与中国联通深圳分公司联合推出《深圳晚报手机版》;2005年8月,广东移动联合新华社以及《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三大报业集…  相似文献   

17.
报纸“特刊现象”告诉我们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刊:不能没有你 特刊起于何时,未曾考证。但几年前,特刊一直悄悄地在平静中运行。报纸创刊多少周年或者报纸本身非常特别的大事往往成为特刊推出的前提。近年来,报纸特刊形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此起彼伏不断推出的一叠叠厚厚的报纸特刊,让人眼花缭乱,也让人拍案称奇。在轰轰烈烈风起云涌的众多特刊中,1997年7月1日,《广州日报》97版香港回归特刊仍然是最亮的一颗星。这一天,《广州日报》在中国报业史上第一次滚动推出97个大版。上午版1—48以“今日零时香港回归祖国”为主线,记录了政权交接,特区政府成立,人民解放军接管香港防务,港英政府撤离,港英军撤兵的历史瞬间,以及回归前夕24小时的全香港直  相似文献   

18.
莫娟 《当代传播》2000,(5):60-62
在报业市场的竞争中,如何吸引读者,赢得市场,成为各家报纸绞尽脑汁、煞费苦心的经常性主题。 1997年 7月 1日,《广州日报》推出 97个版的《香港回归特刊》, 1998年 5月 4日又出版 80个版的《五四 80周年专辑》。国庆 50周年,《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都推出大篇幅、大版面的庆典特刊。《南方都市报》 2000年 1月 1日推出 200个版面的《新千年纪念特刊》,向读者解读 1000年历史,在全国新闻界引起广泛关注。   笔者就近年来几次重要庆典、重大事件推出的特刊、专刊所产生的轰动效应作一些初步分析。 一、策划在先…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要以守住报纸为前提,绝不是把报纸丢了,今天我们的报纸广告还是主要收入来源。报业转型是在坚守报业主业的前提下进行转型。过去一年面对严峻的挑战,《广州日报》各项事业发展顺利、有序,报业继续立足于深度报道、身边新闻,建立新媒体集群,为报业转型升级和变革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广州日报》的品牌影响力《广州日报》继续努力办好自己主报的品牌栏目,开展品牌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在读者、客户和社会上保持了权威公信力和影响力。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3《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元旦,广州日报没有再重复去年同期出200版的大手笔,它的头版一改“要闻式”编排的惯例,以近1/3的篇幅,在正中间位置刊出了自己的形象广告:以鲜红底色作衬,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反白的《广州日报》报头,下接黑体大字“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报业集团,21世纪献给读者的第一份报纸”;另有一段新诗体广告正文,周围则饰以浓缩百年中国史的黑白图片。相信许多读者会对这段广告正文中的话语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