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劳伦斯是一位被西方评论界认为最醉心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作家,他将精神分析运用于创作,不是不谋而合,而是有意为之的。劳伦斯对世界文学的杰出贡献,正在于从他开始的精神分析“情结”使小说中的性爱意识、性爱描写进入到了一个哲学与审美双重意味的高度,使之彻底地与“淫秽”分离开来。他试图从人的性欲本能的自然发展中寻求维护人性的新信念。  相似文献   

2.
劳伦斯是一位被西方评论界认为最醉心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作家,他将精神分析运用于创作,不是不谋而合,而是有意为之的。劳伦斯对世界学的杰出贡献,正在于从他开始的精神分析“情结”使小说中的性爱意识、性爱描写进入到了一个哲学与审美双重意味的高度,使之彻底地与“淫秽”分离开来。他试图从人的性欲本能的自然发展中寻求维护人性的新信念。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命意识的现代作家,他写作视野开阔,作品触及现代人类的精神困境,对生命投入了应有的关注和思索,体现出现代人类意识和生命意识。论文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作品为例阐释劳伦斯作品在生活现实层面、人性精神层面和社会发展层面上对生命的关注和思索。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之所以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转向诗歌、尤其是咏物诗的创作,有其社会的和思想的原因。一是他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失望的表现,一是他自身精神解脱的求索。咏物以寄志,将小说创作中受到限制的东西表现于诗歌,或者说他的有些思绪与情感只适合于诗的形式。然而,也不能将劳伦斯混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诗人”,因为他之作咏物诗,并非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切入现实,以他特有的丰富想象力,集天籁之大成,兴人世之慨叹,遗绝代之华章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赏析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太阳》,人们可以发现劳伦斯的拉纳尼姆之梦在其文本中的体现及其精髓。小说女主人公朱丽叶远离文明,逃到大自然中,在自然的救赎下重新获得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达到一种自然与人、男人与女人、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这正是劳伦斯的拉纳尼姆之梦的精髓所在。将女性与自然这个两个"他者"联系在一起,并企图通过对"他者"的解构来寻求人类文明的出路,在这一点上,劳伦斯与生态女性主义者的某些观点有着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6.
张炳飞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1):78-80,82
劳伦斯在一战期间受到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这不但体现在他的拉纳尼姆之梦上,也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本文以劳伦斯小说的代表作《虹》和《恋爱中的女人》为例,通过阐释其所蕴含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揭示无政府主义对劳伦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是现代派作家之一。他的思想虽受过佛洛伊德的影响,但对于性爱的本质和功能,他与佛洛伊德的意见相异。劳伦斯认为,性之真正意义,是美感。性和美是一回事,尤如火和火焰是同一回事。憎恨性,就是憎恨美。想让爱具有生命之美,就必须尊重爱。劳伦斯认为,性爱的功能是快乐,而不是生育。人类的本能是积极的创造。劳伦斯的大部分性爱观点在其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均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是20世纪西方文学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他始终坚持以人类的两性之爱为题材,试图在有血有肉的男女之间架起一座完美的沟通与理解的七彩之桥。文章通过分析小说《虹》中布朗文一家三代人婚恋观的转化,最终展示出劳伦斯对创造和谐完美的男女之爱的理想和愿望以及实现这一理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神秘主义,是人们谈论劳伦斯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术语。深入研究表明,它并不是对劳伦斯思想体系特征的概括,而是无法破译他在作品中使用的独特的象征时借用的一个堂皇的循词.这是可以原谅的,他的象征的确晦涩、艰深。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解开象征之谜,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D.H.劳伦斯的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的分析,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D.H.劳伦斯与哥哥之问的手足情结关系的探寻,从而揭示他无意识里与哥哥爱与恨的感情纠葛.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英国心理分析小说”的概念。分析了它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指出了心理分析小说具有在“无意识”心理分析层面与社会批判的文化内涵层面相结合的典型特征 ,并对心理分析小说的发展史作了大致回顾。在此基础上 ,深入分析了英国心理分析小说家劳伦斯的代表作《虹》 ,并从现代小说发展史的角度对劳伦斯及其心理分析小说进行了定位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在《儿子和情人》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其中“花”和“黑暗”的象征意义十分明鲜,这样的象征意义随人物心理感情及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
T.E.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坛上的军人作家,因其成功地领导阿拉伯部族反抗土耳其帝国的统治,被誉为“阿拉伯的劳伦斯”。他以此为题材创作的《智慧的七大支柱》获得“伟大的现代史诗”的称誉。该书在报道军事行动的同时,还生动地描述了阿拉伯的历史、宗教以及风土人情。此外,他在翻译、学评论等方面也卓有建树。他对阿拉伯自由事业所表现出的忠诚和成名以后急流勇退、隐身行伍的做法成为一直吸引西方世界的“劳伦斯之谜”。  相似文献   

14.
英国作家D.H.劳伦斯与中国作家沈从文都以自己的家乡为背景创作了大批优秀的"乡土作品"。稍事比较,不难看出劳伦斯与沈从文有着截然不同的乡土情怀:劳伦斯以犀利的笔调贬斥家乡习气之庸俗;沈从文以溢美之言赞颂故里民风之淳朴。然而,这种迥然不同的乡土情怀背后,却深藏着两位作家对生命本真回归作为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阐述了多种观点,国内评论界对这部小说涵义的阐释主要集中在自我观,爱情婚姻观及妇女观,而作品中呈现的教育观几乎无人观照。而这一作品所具有的呼吁教育改革的意识,微妙地揭露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教育制度的弊端和教育理念的滞后。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所倡导的“完善人格,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思路,与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极其默契。  相似文献   

16.
《死去的人》是劳伦斯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中篇小说,以寓言的形式重新阐释了基督教义,故事的核心主题就是"基督复活",劳伦斯想展示的不仅仅是肉体的复活,更主要的是基督精神、血性意识的复活。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揭示小说中的复活主题及其喻义,彰显劳伦斯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17.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深化了劳伦斯创作的性爱主题,体现了其对20世纪异化世界的拯救思想。文本以小说人物的出走与追寻为切入点,通过出走来表现人物对完整性自我、和谐两性关系的追寻,认为其笔下人物的出走与追寻是劳伦斯拯救思想的体现,诠释了劳伦斯"血性"哲学的拯救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D·H·劳伦斯小说《虹》中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内涵,认为小说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父权制统治对自然与女性的迫害,呼吁消除文明与自然及男女两性的二元对立,体现了其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指出在探索人类自然、男女两性的关系方面,劳伦斯的思想与20世纪末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相契合,研究劳伦斯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是处于英国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交汇点上的作家,他的小说既具有英国传统文学经典气质的沉淀,又融合了锐意创新的现代主义特点,现实主义成分与现代主义成分在不同的创作阶段及不同的作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侧重,趋向于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动态平衡在《虹》与《恋爱中的女人》中达到了最佳稳定状态,两种成分交相辉映,营造出完美的平衡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D.H.Lawren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as well as controversial)writers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His works are received with high praise and furious criticism at the same time,and he suffered for it in his lifetime.He wrote poetry throughout most of his life.He was far too prolific and undiscriminating a poet.In this articl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oem collection of D.H.Lawrence’s’ "Birds,Beasts and Flowers",the author try to make a preliminary study of D.H. Lawrence’s nature vie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