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活是"写真话,吐真情"的基础,习作是学生喜怒哀乐畅所欲言的殿堂。但一提到习作,很多学生就头痛。究其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导致小学生习作出现了"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习作与生活结合起来,从生活入手,指导小学生的习作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学生习作之源,习作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因此,叶圣陶先生精辟地指出:"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必须涉及其生活积累,挖掘其生活库藏,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和神经.这恰恰是"生活即教育"的最佳诠释.生活教育理论为开发与利用生活资源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所以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将习作教学的目光投向窗外,让课堂外的生活和习作教学有效链接,让真实的生活场景来活化习作内容,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让生活和教育自然交融,从而摒弃将学生关在教室里,用枯燥的章法技巧讲解或大量的空洞命题来塞满他们的写作教程的窗内习作教学的单调做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要想学生能有话可写,只有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产生写作欲望,才会写好作文,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我认为可以这样做:让生活为习作"源泉";让日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敞开心扉,调动他们习作的积极性,学生才会通过教学和生活体验喜欢上写作.  相似文献   

4.
习作难,是一件让老师和学生都头疼的事.要解决学生的畏难情绪,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习作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习作的浓厚兴趣,引领学生爱上习作,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为基础,教学中,尝试"在生活中丰富积累""在展示中品味成功""在实践中师生共写"等小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才能让学生习作开出更美的花.  相似文献   

6.
习作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认知等方面的能力,也要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打好基础.因此,只有利用小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通过"自由表达.描绘细节"、"观察生活,捕捉细节"、"加强阅读,设计细节"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肖敏 《考试周刊》2014,(4):41-41
<正>"作文真烦人,不作又不行"。经常在孩子们口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的确,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教师怕教,学生难写。这已成为语文习作教学的一个瓶颈。因此,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必须突破传统习作教学的窠臼,积极开拓习作空间,定位于更宽广的视野,走出习作教学的小天地,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和活动为主线,让学生面向生活,自由创  相似文献   

8.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奉命而教",学生"奉命而作".因此,我们只有广泛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加强习作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习作空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长期存在的"习作难"问题.  相似文献   

9.
池少琴 《考试周刊》2014,(78):41-41
<正>《论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来说,"乐之"是一种最佳理想境界。学生如果把习作看做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那么习作教学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一、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施教之功,先在激趣。只有让学生觉得习作有无限乐趣,才能勤奋地、主动地写。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乐"起来呢?1.捕捉一瞬间,激发写作兴趣。生活中蕴涵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的习作,就是用笔描述  相似文献   

10.
传统习作教学往往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使学生的作文假话连篇、干巴巴,怎么也透视不出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而习作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学生的精神的家园,是学生自己人生的"史记"。他们在习作中创造并表达自己的理想、观点,在习作中不断审视自己、完善  相似文献   

12.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使然。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人文性,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从而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指的是习作教学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在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关注着人的成长。教师要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发展思维,用"心"行文,写出情真意切、打动人心的习作来。首先,人文化的习作指导要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生活。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节习作课,于是一篇作文往往分两课时教学,学生要在八十分钟内完成拟稿、修改、誊写等任  相似文献   

13.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是新课标对中年段习作所提出的重要思想.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最为关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不能一开始就使学生感到习作很难,习作很神秘,而要使学生感到习作不难,对习作有浓厚的兴趣,而且拿起笔来就觉得有很多内容可以写.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从课程标准精神可以理解,小学的习作活动要善于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采取多种形式的习作训练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从中获得丰富的习作素材,促使学生抒写心中的感受,张扬学生独特的个性;结合阅读教学挖掘文本中习作的训练点,进行仿写、续写、小练笔等习作的训练;引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领悟、训练习作方法,使学生在多渠道的习作活动中,不断地丰富习作素材,不断地提高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学生习作是一个艰难而渐进的过程,这期间的酸甜苦辣只有我和处于"瓶颈期"的学生才能明白。伴随着拼音、字、词的学习,学生从"写一句话"开始了他们的习作生涯。"瓶颈期"大约出现在三年级前后。那时,一说习作,学生就愁眉不展,畏难情绪一看便知。为了让学生轻松入门,乐写、乐学,我们必须想办法,帮助学生尽快走出习作的困境。一、鼓励学生多观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多观察,增阅历,是学生走出习作困境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6.
作文时,因为"需要",学生会寻找表达内容,思考表达方法.其表达溢于情感.从"需要"出发,学生没有习作压力,不会把习作看成枯燥的劳动;从"需要"出发,真正让学生感到习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一、鼓励学生自由言说1.有备无患,烹调"教材习作"美味。"教材习作"的主题与内容是教材编写者确定的,并不是学生自由选择的。如何在"教材习作"与学生"自由言说"之间找到平衡呢?如果下笔前没有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心灵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就不可能写出好习作来。在习作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身前背后,总能听到学生说:“我不喜欢习作.”“我的习作怎么写都是一个样,没有什么提高,没兴趣.”究其原因,皆因习作很难.因此,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体验成功,是小学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与生活密不可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这也为他们的习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源泉.为了能真正实现"乐于习作"这一理念,摆脱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的习作"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生活为主线,引领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捕捉生活"、"提炼生活"、"丰富生活"、"思考生活",才能真正唤起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真实是学生最好的习作导师,习作技巧也是从事实归纳出来的.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事实,细致表现事实,每个学生都能写出很好的作文.让小学生感受到习作就是我手写我心,生活很多样,习作素材由你选,就是写出最熟悉的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