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本第 70页 :“190 0年夏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这里的“奥”是“奥地利”还是“奥匈帝国”呢 ?德意志统一过程中 ,进行的第二次王朝战争普奥战争后 ,1867年奥地利接受匈牙利自由主义贵族提出的方案 ,同意匈牙利设立自己的议会和政府 ,由奥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国王 ,组成了二元制的奥匈帝国。到 1918年 ,一战结束 ,奥匈帝国解体 ,奥匈分立。可见 ,这里的“奥”应是“奥匈帝国”而不是“奥地利”。奥地利与奥匈帝国$山东省即墨县第四中学@王淑萍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118页:“1898年,美国……掀起了美西战争。结果,……古巴在事实上沦为美国的‘保护国’。美国资本也大量渗入拉丁美洲,奴役和剥削当地人民。这就是美国‘大棒’和‘金元’并用的帝国主义政策。”笔者查阅资料,1901年~1908年,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执政,他宣称“应付国际关系的正当办法在于嘴里说话温和,手里要提根大棒”,才提出和推行“大棒政策”。1909年~1913年执政的塔夫脱总统提出“金元外交”政策。由此可见,“大棒”和“金元外交”政策在19世纪末并不存在,而课本讲述自美西战争开始,美国就推行“大棒”和“金元”并用的帝国…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对奥匈帝国政策的形成与变化,作为一个实例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本质。虽然威尔逊总统一直主张“民族自决”原则,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并没有将其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决定美国对奥匈政策的基础是战争进程及战后安排中的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4.
超强的综合实力和较好的历史机遇,是“新帝国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单极稳定论”、“先发制人论”、“主权有限论”、“民主和平论”是“新帝国论”的理论支点;军事、经济、文化是“新帝国论”的三块基石。“新帝国论”标志着美国国家战略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由此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扩张期。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139页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其中有这样的叙述:“这次大战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垮台。”旧课本对此有类似的说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摧垮了俄、德、奥匈、土耳其四个大帝国。”两者不同的是:新课本给“四个大帝国”加上了社会性质,即“帝国主义”。这种定性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而奥斯曼帝国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奥斯曼帝国原是军事封建帝国。19世纪70年代的俄土战争以后,它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1908年至1909年土耳其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以来,曾号称“金元帝国”的美国,各学校却“都在闹穷”,“遍及全国的教育财政危机”日益加剧,不论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不论中、小学还是大学,都“深深陷于财政困难之中”。美国国会议员和教育界头目们惊呼:“经费危机使学校处于瘫痪状态”,“我们教育系统的崩溃是灾难性的”,美国的“教育事业正在瓦解中”。美国的教育财政危机,是美国不断恶化的经济、政治危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美国日趋深重的社会危机的反映。“教育被大炮吃掉了”美国统治集团长期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大量金钱花在扩军备战,在政府预算中军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以来,在美国的学术界和政界出现了一股令人关注的思潮,那就是“新帝国论”。“新帝国论”的基本内容是:(1)过分推崇美国的超强国力,(2)重新审视美国所面临的安全局势和潜在威胁,(3)强调实行“新帝国主义”政策来保护美国安全,强调实现美国霸权下的稳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帝国论”的悖论是它看到了存在的问题,但是却给出了不恰当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俾斯麦利用德国的内战的成果,在北德意志联邦作好战争准备之后,就挑动对法战争而后发制人,俾斯麦达到了目的,打败了法国,统一了德意志,建立了德意志帝国,“这是一个特种的革命”。德意志帝国就是这一革命的产物,俾斯麦功不可没,但他对法国攻城略地,勒索空前的巨量赔款,结下民族仇恨,播下新战争种子的罪过,应该受到严厉批判。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距今已结束50年了,战争的硝烟早巳散尽,但日本方面对待战争的态度,不是吸取历史教训,而是推卸战争责任,掩盖侵略和殖民统治罪行,美化侵略者,哄骗国际舆论。他们把战争改为“终战”,把侵略改为“进入",把太平洋战争说成“自卫”,把侵略亚洲国家说成是“解放”英美殖民地,并且将这种侵略“有理”、“有功”的谎言写进历史教科书。但世人皆知,日本建设“大东亚共荣圈”发动大东亚战争,目的是灭亡中国和亚洲各国,建立东亚大帝国,并进一步利用亚洲各国与英美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10.
在反恐战争的直接推动下,布什政府推行一项以单极世界为目标,反恐为旗帜,军事强权主义为对外政策手段,单边主义为对外政策主要行为方式的“新帝国战略”。这一战略迎合了美国国内泛滥的“新帝国主义”的要求,表明了其追求全球独霸的意图和决心,但由于这一战略自身存在诸多盲点和缺陷,并受到种种国际国内因素的制约,难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了张海涛先生的《何处是“美利坚帝国”的边界》。这是作者继《我说美国》、《再说美国》、《三说美国》之后的又一力作。本书以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以世纪之交的美国世界战略为宏观背景,深入考察和剖析了世纪之交美国对华战略和策略的实质、重点和特点。由此作者得出一个结论:美军飞机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是美国统治集团在世纪之交对华实施‘橄榄枝’与‘箭’同时并举战咯的开始”。本刊拟分两期选登该书最后的结论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简要列举了“美利坚帝国”对外征战的历史;列举了“美利坚帝国”对我国进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威胁的历史,指出:“‘美利坚帝国’具有侵略中国的极为恶劣的传统”,克林顿政府出动远程战咯轰炸机炸我驻南联盟使馆,“是这种恶劣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1871年1月18日,普法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镜厅宣告成立。关于这一德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丁建弘教授在《德国通史》中提到一个微妙的历史细节: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代表团赶到凡尔赛,请求授予威廉一世“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头衔,但威廉一世只愿意接受德国各邦君主奉献的皇冠。他问俾斯麦:“这些家伙是来干什么的?”得知各邦的君主都同意新宪法以后,威廉一世才接见了帝国议会代表团。  相似文献   

13.
美西战争使美国首次突破了固守西半球的地理限制,开始插足列强在全球范围的角逐。美西战争引发的“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争论,为20世纪美国的全球扩张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野和战略框架。美西战争显示了美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实力和影响力,为美国提出“领导世界”目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房红吉 《宁夏教育》2008,(11):29-29
有这样一首儿歌:“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损了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一个帝国的灭亡,一开始居然是因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的战马的一只马蹄铁上的一颗小小的铁钉松掉了。谁会想得到,一个帝国的灭亡竟源于一颗小小的铁钉呢?一个小小的细节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败!  相似文献   

15.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学课本上还列出了这八个国家的名称。这八个国家是英国、俄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中学生学习的课程多,任务繁重,要记住这八个国家并非易事。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巧记这八个国家的简便方法。 在世界史上已经学过,1882年形成的“三国同盟”是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组成的。1907年形成的“三国协约”是由英国,法国和俄国三个国家组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两个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他们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各有各的争夺世界霸权的计划。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尖锐的,是不可调和的。他  相似文献   

16.
论泛德意志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德意志民族主义宣扬生存空间、种族主义和战争万能的理论, 为德国发动帝国主义战争, 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制造理论依据。其所谓 “世界政策”是它的集中政治表现。各政党朝着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方向发展和泛德意志民族主义组织的不断出现是它的组织表现。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标志着近代德国民族主义完全走向反动, 它推动德国走向帝国主义战争之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一场新的经济危机正猛烈地冲击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震撼着所有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集团。从昔日的“金元帝国”——美国,到资本主义工业比较集中的西欧,以至苏修社会帝国主义,都陷入了经济危机恐慌之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必然是加剧帝国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特别是美苏两霸之间的矛盾,促进革命高潮,导致战争的爆发。因此,一次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在一定条件下,是会转化为革命和战争  相似文献   

18.
李琼 《历史学习》2001,(4):14-14
17世纪后半期,英国在殖民扩张中,首先打败了荷兰,接着,为了争夺世界殖民霸权,与法国进行了长期的殖民战争。从1688年“光荣革命”后,到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英法共进行了四次重要的殖民战争,结果英国打败了法国,夺取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那么,英国打败法国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据许多媒体报道,美国从今年 6月 25日起,到 2003年 7月 27日止,要连续三年大张旗鼓地宣传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所谓“业绩”。美国总统克林顿、副总统戈尔,都先后出面参加了这一活动。据报道,美国这一举措的政治目的,一时尚难见分晓,有待进一步观察。然而,从其公开透露的集会议题来看,它是以“朝鲜战争再回首”,“探讨与朝鲜战争的背景、起缘和过程相关的各种问题”作为主题的,是要通过“朝鲜战争再回首”,“向全世界宣布,韩战不是一个失败的或被遗忘的战争,而是反共战争中的一次重大胜利”,以使“美国人认识到朝鲜战争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麦克阿瑟被撤职后对朝鲜战争的和平解决、美国宪法基本原则的维护和“有限战争”观念融入美国“冷战”总体战略之中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