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阅读与欣赏是必不可少的。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和其他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行为,是读者在感知文章语言符号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思维,掌握文章思想内容的精神活动。欣赏足在阅读认知的基础上,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活跃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以及深刻的情感体验。托尔斯泰曾指出:“艺术足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没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文学作品同然难以成为文学作品;没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欣赏主体也难以走进作品的艺术境界。所以别林斯基批评那些仅凭理性去理解作品的人说:“没有心灵的参与,而这,几乎比用脚趾头去理解作品更坏。”因此,中小学的语文阅读欣赏课,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让学生读懂几篇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对初级中学学段阅读的要求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等。其中,强调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要有"体验"。体验什么?体验作品中的情景和形象,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并实现自己情感上的认同。这些目  相似文献   

3.
托尔斯泰说:“艺术是这样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列·托尔斯泰《艺术论》)这段话主要表明:创作是一种体验情感和传达情感的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文学创作的确承担着这样使命,它创造一种外在的标志——艺术形象来表现作家体验过的情感,并传达给别人。从创作主体来说,无情或寡情,必心枯而文塞;从接受一方来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无情或寡情的文章虽徒有文采但必定无感染力而令人生厌。没有情感的文章,读起来一定干涩乏味,如同嚼蜡;情感不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对文学作品的教学目标作了明确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晶的思想情感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练,感情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5.
郭彬 《文教资料》2011,(33):63-64
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是在活动中体验,在阅读中体悟,在交流中升华。学生经过仔细阅读。涵泳揣摩,欣赏文章的优美形象和意境,加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的积累,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使自己的情感得以丰富。所以。语文课程人文内涵的熏染是在体验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的阅读过程中的。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会使学习进入情感、生理和人格等生命领域。有了体验,语文教学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百分之七十的篇目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饱蘸着作家的思想感情,凝聚着作家的心血和生命。“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入情”,文学创作是一种传达感情的活动,主要是“以情动人”;阅读欣赏是一种接受感情的活  相似文献   

8.
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初中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正《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强调:"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指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进行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批注式阅读的特点批注式阅读是一种以问题研究为方式,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阅读实践活动。在这个动态的思维过程中,学生依据知识储备,设身处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  相似文献   

10.
文学欣赏的性质和意义一、文学欣赏的性质文学欣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被作品的艺术形象所吸引,对形象进行感受、想象、体验、玩味,并且获得审美享受,这便是文学欣赏。文学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它以文学作品为特定的审美对象。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文学欣赏的特点。文学作品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和热烈充沛的感情对读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12.
陈森茂 《成才之路》2011,(13):28-28
在文学作品的欣赏中,通感会带给欣赏者具体画面、声响之外的意蕴产生的美感,使诗文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意味悠长、丰富,形成美的感情、美的心态、美的体验、美的效果。通感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可加强审美感情与审美理解,有助于文学作品欣赏时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作品审美愉悦的体验,使心理和精神在艺术观照中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另类语言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会使学习进入情感、生理和人格等生命领域。有了体验,语文教学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复习指要 一、目的要求 1、能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体验作品中的感情,品味作品中的形象和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对作品的思想观点、感情倾向,能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提高自己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课程目标,要求7~9年级"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鉴赏文学作品,指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凭借作品的语言和艺术形式,借助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中所描绘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在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体验,教师干预过多,讲解过多,因此学生无法表达自己特有的观点。尤其是,在文学作品阅读中,文学作品是生命体验的文本,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这些必须通过学生自行体验,才能最终获得的。那么,教师究竟在阅读课中怎样去做,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又该怎样去做,才能获得最大的阅读满足感,通过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更深刻的了解英语,爱上英语。  相似文献   

17.
戚艳春 《教师》2010,(16):76-76
一、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笔者认为,它不仅让学生习得一些文学知识,掌握一定的解读技巧,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获得贴切、深刻的文学体验,并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丰富情感,更新与拓展生活,提升生命价值等。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平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笔者认为,它不仅让学生习得一些文学知识,掌握一定的解读技巧,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获得贴切、深刻的文学体验,并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丰富情感,更新与拓展生活,提升生命价值等.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平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洪静 《现代语文》2009,(5):44-45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可见,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20.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理解文学作品,对作品中小老虎多多的情绪情感变化有共鸣,能够产生移情反应。 2.大胆尝试用语言和肢体动作等形式表现不同的情感变化。 3.体验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及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愉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