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业竞争的烽烟早已在一些中心城市燃起,并逐渐向地市报的“地盘”蔓延。短短几年间,来自中心城市的各类报纸分流了原地市报的大批读者,而且改变了读者对新闻的阅读兴趣和评判眼光,使其对地市报“几十年如一日”的老面孔很不满意。随着中心城市报业市场的逐渐饱和,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各大报业集团将把目光瞄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完善,我国新闻传媒开始了走向市场的改革。在这场报业竞争中,地市党报面临中央、省级党报及省城都市类报纸市场挤占的双重压力,在夹缝中求发展。时下,许多地市党报都把提高报纸质量,增强可读性作为吸引读者、扩大经营创收的核心竞争力。这仅仅是地市党报应对报业竞争的一个方面,在报纸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地市党报还需要更多元化的竞争策略。必须重视自我宣传、自我塑造,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地市党报自我宣传是应对报业市场竞争的客观必然选择。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市…  相似文献   

3.
地市报在我国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全国已有地市报1000(含党报、晚报都市报、商报等)多家。 随着我国新闻改革不断推进,地市报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在报业竞争愈来愈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召开第五届理事大会,到会了二三百家地市报社的代表,把偌大一个会场都基本坐满了,说明地市报的阵容很大。座谈时,大家感到受挤压,这不仅仅是报纸的品种多的原因,也是我国报业市场化竞争带来的结果。但目前我们还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以报业集团的建立为标志,省报及省会城市报纸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初步奠定了我国报业市场的基本结构,但在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之后,省会城市报业市场已基本趋向饱和,呈现出较为稳定的态势,读者市场分割成型,集团间是你进我退,甚至出现集团内子报打击母报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省报及省会城市报纸开始向地市拓展空间,扩大市场份额,针对这种情况,地市报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竞争力。就内容而言,笔者以为,谋取独家选题,办出本土化特色,是提高报纸竞争  相似文献   

6.
随着报业竞争的全面展开,我国大部分大中城市都出现了一家以上的都市生活类报纸,而不管是报纸的经营者还是这些城市的读者,在阅读报纸和经营报纸时,都会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报纸虽然越来越多,一份报纸虽然越来越厚,但不管是新闻还是版面方式,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是大同小异,报纸经营者为没有细分的市场拼得不亦乐乎,读者也面对着报摊上似曾相识的报纸疑惑重重。同城竞争的报纸如何避免同质化,成为报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宋江虹 《青年记者》2007,(14):101-102
当前,行政手段对于党报发行的干预正在逐渐淡化,报业竞争也在逼迫党报走向市场。而目前部分地市党报却一直游离于报业市场之外或在报业市场边缘徘徊,办报模式陈旧,新闻观念老化。为了生存,有的地市党报大行有偿新闻、创收新闻,放纵广告新闻、发行新闻,致使报纸权威性越来越弱化,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8.
钱浩 《传媒》2011,(3):35-37
相对于全国性、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报纸,地市报处于一个相对狭小的区域之内,在报业并不特别发达的过去,偏安一隅自给自足。然而,伴随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新媒体瓜分传统媒体"蛋糕",竞争让很多地市报业人士对发展前景感到丝丝寒意。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主义报业结构中,地市报纸处于引人注目的地位。如何办好改革开放时期的地市报纸,塑造地市报纸的美好形象?地市报的同行们在思考,在探索,在努力。为了总结地市报纸改革的经验,探索地市报纸改革的目标、途径和方法,推进地市报纸的新闻改革,新闻战线编辑部与山西省雁北日报社、中国地市报研究会联合举办“如何办好地市报纸”北岳杯有奖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0.
新闻的发现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 地市报的特点和面临的形势,要求办报人关注、讲究新闻发现艺术。 1.地域限制,新闻资源贫乏,要求办报人必须讲究新闻发现艺术。一般来说,报纸发展的状况是会受其所处地域条件制约的。作为地市报人,大多数活动范围不出那几个县或县级市。在这样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新闻资源相对贫乏。要从“贫矿”中持续不断地挖出“宝石”,没有一双慧眼,没有一身沙里淘金的本领怎么行? 2.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电子媒体的冲击和读者越来越高的阅读需求,要求地市报人必须讲究新闻发现艺术。随着报业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地市党报人才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国报业竞争的战场正由重点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向地市级城市拓展。在新闻竞争和报业竞争中"偏安"于一隅的地市党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以省级党报和其子报开办地方版所引起的新一轮报业大战,使地市党报被卷入了新闻竞争的主战场,全国的报业格局面临着一次重新"洗牌"的大变局。在这场关系到生死存亡的竞争中,地市党报赖以取胜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报业竞争也在不断加剧,报纸的广告收入成为支撑报纸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作为地市报的报纸,受到从中央到省级媒体的多方挤压,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是摆在每家地市报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闭报业竞争正不断从中心城市向地市级城市大面积转移、延伸和扩散。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国内强势都市类报纸在跨区域扩张战略的驱动下,相继涌进地市报市场,争夺地市报的市场空间与份额,由此引发和形成了我国报纸新一轮区域化竞争的热潮。地市报如何应对?是采取进攻性行动保护自己的市场地位,还是选择战略联盟共同做大市场份额。成为近期地市报纸面临的共同话题。  相似文献   

14.
区域内都市报发展现状 地市报纸是我国报业中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一支年轻的生力军。但是,由于受报业经济规模、发行地域以及新闻报道资源、采编人员素养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它们又被称为“在夹缝中生存的报纸”。目前,我国地市报纸主要有党报和晚报(或都市报)两类日报和作为周报的广播电视报。地市报纸的种类并不算多,同城媒体的竞争并不算...  相似文献   

15.
以报纸种类众多、报纸之间无序竞争激烈闻名省内外的汕头特区报业,今年在重组和改革中获得新的生机,呈现欣欣向荣景象,这是我国地市党报报业改革在本世纪末的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一)原来的汕头报业,除了市委机关报汕头日报外,还有汕头特区晚报、汕头特区工报、汕...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地市报要有所作为,必须在报道内容、形式以及理念上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从鹤壁日报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来看,地市报只有不断增强贴近性,才能不断地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也才能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赢得更多的读者,争得更大的市场。联系鹤壁日报的实际,我们体会到,地市报增强贴近性,必须要在“快、短、多、特、活”五个字上下工夫。新闻要“快”先睹为快,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从报纸发行区域特点来看,地市报更要“快”。所谓“快”,即新闻采访快、新闻编发快和报纸…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报业竞争正不断从中心城市向地市级城市延伸和扩散。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国内强势都市类报纸在跨区域扩张战略的驱动下,相继涌进地市报市场,争夺地市报的市场空间与份额,由此引发了我国报纸新一轮区域化竞争的热潮。一办报是使命,经营是生命。全国地市级党报在普遍自收自支的情况下,在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坚定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8.
在中共玉溪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玉溪日报》与时俱进、创新求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三贴近”要求,重新思考地市报的定位,探索市场化办报、产业化发展的路子。2003年9月,再次成功地实施了报纸改扩版,并以此促进体制的创新和机制的变革,使《玉溪日报》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报业市场,  相似文献   

19.
竞争,已经成为描述当今中国报业形势的一个关键词,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各种类型的报纸无不面临竞争的压力,而且展望未来,报业竞争程度还将越来越激烈。而专业报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报业大战中无疑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这既有报纸众多、读者分流、报价竞争的市场大环境原因,又与专业报  相似文献   

20.
中央、省级报业集团一个个崛起,形成中国报业一颗颗引人注目的新星。 中国地市报(主要指中等城市报纸)面对强大的挑战,如何在新的世纪之初有新的建树,是地市报人共同关心和思索的问题。 地市报的优势和劣势 地市报的优势是“多”而“广”。 全国地市报共300多家,绝大多数都是中等城市报纸。省会城市、经济单列市、沿海发达城市,虽然为省辖城市,但这些城市党报的实力有的已超过了省级报社,有的已率先建立了报业集团。这部分报社已进入了中国报业的“第一方阵”,在规模和实力上已不再属于“地市报”的范畴,因此不在我们讨论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