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退休后,不少人甘心当"酒菜花干部"(退休干部的自嘲.即每天喝喝酒、买买菜、养养花),有的或延续爱好,或投资理财,或寄情山水.他们中,有的似神仙,有的则庸碌,还有的则以为无"官"了,就忘了本分,忘乎所以起来,以致啥坏事也敢干了!  相似文献   

2.
只有睿智的人,才喜欢自嘲,也敢于自嘲。自嘲,恐怕也是拥有反思能力的一个标志。而在严文井的自嘲中,似乎还隐含着一种玩世不恭,从中你可以品咂出一丝苦味来。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他的这一特点格外突出。  相似文献   

3.
齐子 《北京档案》2004,(12):14-16
被幽默的美国人自嘲为"驴象之争"的新一届总统大选刚刚落下帷幕,美国政坛上又上演了一出颇为吸引人眼球的大戏:四位曾经、正在或还要继续坐着美国总统宝座的大人物即前总统卡特、老布什、克林顿和现任总统小布什聚首一起,为的是庆贺克林顿总统图书馆风风光光地开张.  相似文献   

4.
近来,网络"凡尔赛"现象频繁出现在各社交媒体,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强关系网络下的裂变式传播使得其背后体现的已不再是炫耀,而是一种调侃与自嘲."凡尔赛文学"在实践中多是通过模仿、拼贴等策略实现文化风格的构建,其心理动机也不仅是表面对娱乐的追求,青年人在其中也进行着自我印象的矫饰及对身份虚伪认同的追求."凡尔赛文学"体现出了当代青年人的自我身份焦虑以及价值认同迷茫,而其发表互动过程中体现的自嘲戏谑与自我"麻醉"式的虚伪认同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5.
编后     
在200余篇待发文稿中,综合考虑栏目配置、"冷""热"既济、新老共存、长短相间等"结构性要素",遴选出35篇文稿排布成本期的阵容,已是大费周章,更遑论总是企图在"杂而志之"的大氛致中找到些"杂而不散"的况味。由是,常常自嘲,  相似文献   

6.
如今,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对"梗"的创作与传播上.随着网民们对"梗"的不断使用,"玩梗"行为已经渗透到网民们的生活方式之中逐渐形成了"梗"文化.本文以B站(哔哩哔哩)虚拟社区中"梗"文化为例,发现其在实践中不仅呈现出戏谑自嘲的特点,而且通过拼贴、同构、戏仿的方式也表现出典型的亚文化风格特征."梗"文化在社交媒体扩散传播中,凭借可以消解乏闷、进行印象管理、引起情感共鸣等内在动因而被大众接受与认可.  相似文献   

7.
正"吊丝"这个并不雅驯的新词近几年迅速窜红网络,让成人社会大惊失色。"吊丝"是指那些农村或城镇草根出身的年轻人,在城市的繁华中找到一份卑微的工作,缺乏开拓新生活的机会和勇气,自嘲或称呼同伴"穷挫矮"。在他们的另一极,是家庭背景不凡的"高富帅",特别有女孩缘,而让"吊丝"成为流水般感情际遇的"备胎"。"吊丝"现象体现的是当代社会的普遍存在的无力感和失范感。必须承认,咱们国家的政治越来越透明,民众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尊重,但我们同时应当认识到,因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我们某些公共政策的出台确实存在问  相似文献   

8.
1989年,朱德庸开始用幽默漫画表述他看到的人生,从表面到底层开一切的玩笑,同时把玩笑背后的严肃意义藏在里头. 朱德庸是个漫画家而且不只是漫画家,他迫使人们去思索人生的多味,一层一层钻探人性直到底层.但重要的是他让人笑,笑过之后留下"哎,人生就是这样啦"、"没什么大不了"的轻松自嘲和痛快讥讽.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有时也需要来点自嘲。自嘲有时反应出的是一种深奥的人生哲学。闲暇时看文人的自嘲,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启示。自嘲表面上是自我糟蹋,实际上却体现了自信、幽默和成熟的内心。沈从文自嘲初次写作时,标点符号都用不对。在北平教大学生文学课时,自称是“小学生”教“大学生”。除了文学蜚声中外,  相似文献   

10.
车贴流行语是新一代年轻人文化心态的一种话语缩影,是他们的一种话语表达方式,也是我们理解当今的社会现实与未来发展趋向的窗口.年轻人通过话语表达来尝试构建身份,通过解构和自嘲来消解权威,通过释放梦想来获得存在.车贴流行语,也反映了时下年轻人的社会心态转变,从"速度焦虑"到"不慌不忙"的转变,从"群体取向"到"个体取向"的转变.年轻人的激情既需要释放,也离不开权威部门的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1.
自嘲,是一种解脱尴尬局面的方式,有利于让自己在瞬间挽回颓势。自嘲又被称为幽默的最高境界。善于自嘲,是一种豁达胸怀.是一种潇洒情态,也体现出一种人生的智慧。自嘲的人更乐观,要用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是父母教给孩子面对社会的一个良方.  相似文献   

12.
林纲 《传媒观察》2021,(2):62-67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促使网络称谓语也得以快速更迭.近日,网络新兴称谓语"打工人"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既有空位又有骨架的词语模槽"XX人"."XX人"往往产生于某种具体事件中,突出群体性特征.受语言模因传播机制和网络社会文化心理影响,网络称谓语在原有交际定位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调侃自嘲、乐观自励、身份认同、嘲讽否定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巩霜 《新闻前哨》2021,(3):78-79
传播适应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由霍华德·贾尔斯提出,并广泛应用于各种语言学相关的课题研究中。用“打工人”自嘲,是目前网络上较为热门的表达方式,用传播适应理论来解析“打工人”自嘲语言现象,对理解网络自嘲语言现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熊丙奇 《出版参考》2004,(29):16-16
这是我国高校普遍的组织人事架构.真可谓"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由于部门太多,领导分管范围过窄过细,"校长干处长的活,处长干科长的活,科长则被差遣打杂"已成为干部们调侃自嘲的口头语.另一方面,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很少有分工合作的局面,由于归属于不同领导分管,事关政绩以及晋升,由此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的事情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5.
健康新知     
尼古丁预防老年痴呆;黄豆制品杀精;肥胖的传染;自嘲的男性吸引人;第三生物圈.  相似文献   

16.
郝君 《声屏世界》2017,(5):28-30
进入新世纪以后,河南电影的创作发行基本保持着稳步上升的状态,环顾新千年以来的河南电影,"草根情结"成为其内容创作的永恒话题.这种"草根情结"不仅体现在电影里对边缘人物生活状态的勾勒描绘上,也体现在对当今河南电影现实处境的一种无奈与自嘲.与此同时,河南的"草根"电影也开始逐渐呈现出一种类型化的创作势头,这种类型电影的尝试,是对河南电影产业发展的一种有益促进与尝试,也成为河南电影有别于其他地域电影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赵金 《青年记者》2003,(1):53-55
主持:赵金 嘉宾:敏瑞(笔名) 山东电视台国际部制片人 培宇:济南某报记者 赵:最近,接到一位在圈内供职的师弟的电话,告诉我他又另谋高就了.挂上电话我细想了想,这位师弟从毕业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已经换了5次工作了,有3家报社、1家杂志社,现在又到了电视台.他在电话里自嘲说:"我已经跳槽跳得找不到北了!"  相似文献   

18.
刘晓伟 《新闻界》2014,(1):7-10
本文通过对近期武汉"城管卧底"这一新媒体事件的深描,指出城管在网络公共空间中处于被污名的境地。而一些不恰当的应对方式也加重了网络空间中城管形象的污名化程度。根据污名理论,"幽默自嘲"和"突破自我"是蒙受污名者在和社会"混合接触"时两种有效的应对方式,给城管走出污名困境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而要实现城管网络形象的整体去污名化,需要城管部门准确的定位职责和规范权力运行,需要城管群体共同的自觉努力、相关部门的统一规范管理和社会的广泛监督。  相似文献   

19.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总以“土记者“自嘲.笔者以为,基层记者若能多发一些带着乡间泥土气息,反映地方特色的好新闻,“土记者“也能辉煌.……  相似文献   

20.
正拖延症作为一种时代病症,很多人都主动"对号入座"成为病人这不仅仅是人们的自嘲,拖延症更像是一种对于当下精神状态的精准描述,它的背后则是这个时代所有人无法抵抗的巨大的焦虑在高速往前奔跑的中国社会面前,人们的心理未必能坚强得跟得上它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