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梁漱溟的教育哲学思想是以其化理论为哲学基础的。在东西方化的交融冲撞中他提出了化三路向说,并进而援生命科学入儒,实现了对传统化的回归与重建。正是在此基础上,梁漱溟肯定了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并在科学教育与人教育之间作出了价值选择。梁漱溟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是服务学习理念产生的根源与理论基础。服务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要素,正是杜威的经验教育对学习过程的最佳表述;杜威教育哲学中的教育民主观则为服务学习的产生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杜威教育哲学思想还为我们今后研究服务学习提供了四条基本的理论框架。当前服务学习在我国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为防止服务学习理念的异化,一定要确立"在包容中借鉴,在责任中服务"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朱熹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他的哲学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源泉,对朱熹关于教育的作用、教育目的、教育阶段的划分、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哲学基础的探讨,于当今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科技哲学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技战略观,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的科教发展观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才战略观。邓小平科技哲学思想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战略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伊斯雷尔·谢弗勒是美国分析教育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谢弗勒教育哲学思想的成长大体分为凸显时期、形成时期、转变时期以及拓展时期。研究谢弗勒教育哲学思想的成长。可以有助于对其教育哲学思想形成一个全景式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是他哲学思想存在的基础,他所说的“性”有三层含义;其人性论思想存在多种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早年法哲学思想的探索以自然法的寻求为基础,经历了理想主义法哲学思想、理性主义法哲学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阶段。理想主义法哲学思想割裂了应然和实然,因而只是一种抽象批判。理性主义法哲学思想则因其与现实法律的等级基础相冲突而表现出形而上学的性质。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马克思认为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所决定的经济关系才是法的基础,从而建立了其独特的自然法思想。  相似文献   

8.
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潜意识是决定人物品性的最根本要素,而艺术教育无疑是调节人的潜意识发展的最有效手段。徐复观从中国艺术精神出发,认为艺术成就最终决定于艺术家的人格素养,而由艺术精神所培养的想象力,无疑又是各种创新的前提,由此可以看出,人文素养与想象力,是当今中国艺术教育在专业化和大众化两个方面各自的核心,徐复观的艺术思想为之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实验主义是杜威(Dewey)哲学思想的基础,而民主主义是他理想中的社会形态。本文试图从杜威一系列著作中找出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理想之间的内在联系,用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将两者的关系凸现出来,以此作为认识杜威教育思想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10.
休厄尔的科学哲学思想主要有三方面:他的哲学基础是“事实一观念”学说;他的哲学核心是作为真理发现理论的归纳学说;他的真理学说将符合说、融贯说结合起来。休厄尔的哲学思想不仅开启了科学哲学的先河,而且在英国哲学史上,他成功地摆脱了苏格兰常识主义哲学的影响,将哲学重新拉回到理论分析的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11.
徐复观对历代有关孔子"天命"的解释做了仔细地梳理和评价,从中可略窥徐复观对中国古代哲学经典阐释的路径和独有的方法,这种路径既不同于清人考证式的研究,又不同于"五四"时期熊十力等学者的研究路径,他对以上二者尤其是以西方形而上学来解析儒家的方法提出了批评,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回到原典本身尊重中国哲学特质的思想,徐复观认为应以"体验"的方法与"敬"的态度来面对中国传统哲学经典,而体现出探索我们自己民族传统哲学经典解读与研究方法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从世界范围来看,作为政治哲学的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走向了相互融合。就中国现代政治哲学史而言,这种现象也是常态。徐复观与殷海光分别是现代中国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是从各自立场吸收对方思想的典型。  相似文献   

13.
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是最早针对现代性与现代艺术阐释中国美学思想的著作。徐复观所阐发的中国艺术精神是对现代性批判性思考的结果,是对现代社会里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价值的合法性论证。在徐复观看来,中国绘画与诗歌的融合,是一种打破艺术形式界限的艺术创造。中国的诗和画都具有抒情性特征,重视主体艺术精神的表现,具有现代性艺术的品格,具有安顿人的精神的现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14.
鲁迅、许广平的《两地书》中有大量内容谈及教育问题,诸如教育与社会,教学与研究,等等。鲁迅先生站在民族发展的高度思考教育问题,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力倡改革,并和一切不能与现代教育理念相适应的旧制度旧思想进行坚决的斗争。他的课堂教学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术研究与教学的统一。鲁迅先生的教育观与他的思想是统一的,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追体验”是徐复观诠释传统艺术精神所提出的基本方法,主张读者从自身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出发,立足于下落践行之“心”,关照出传统艺术精神之神髓。该方法的形成与徐复现自身的人生体验、对时代学风敏锐的洞悉、对西学思想资源的汲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徐舒的小说在浪漫传奇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意蕴的探询,以及对生命存在的形而上的终极价值的叩问,在对生命意义和宗教精神的探索中实现了东西文化、雅俗文化、古今文化的融汇与综合。这突出地表现在他的球型的文化综合的人格、东西文化综合的现代思想意蕴、雅俗文化综合的现代叙事艺术等方面,使徐舒成为一位真正的文化综合的体现者和书写者。  相似文献   

17.
徐言于是位文坛全才,小说、新诗、散文、戏剧都有很高的成就,小说更是声誉斐然。徐行擅长描写传奇故事,他的小说充满浪漫色彩,情节富有戏剧性。但他的小说并不仅仅在写故事,而是通过故事来写生命的哲理和宇宙的玄奇,传达出徐哥对艺术美和人性之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徐特立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包含着丰富的创造教育思想。徐特立创造教育思想产生有深厚的哲学根基,他对于创造教育的重要性、创造性的培养过程和实施创造教育的目的等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五年的留法经历是徐特立从"教育救国论者"到"人民教育家"的重要转折点。目前,论者普遍认为张敬尧的通缉是促使徐特立赴法的直接原因。但实际上,在张敬尧以通匪之名通缉徐特立时,徐特立早已远赴法国。通过分析和梳理文献可知,"教育救国"理想的破灭和"劳工神圣"学说的鼓舞是徐特立赴法的主要原因,而当时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则是其赴法的契机和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徐松石教育观随其世界观变动问题,利用徐氏的译作和著作等资料,进行了探讨。认为徐氏的教育观基础从教化人伦的孔孟之道,到向西方学习的现代知识,到基督教的普世雨露,再到中西和基督教的三方柔和,最后到基督教本位,发生了数次重大转变。前面数次变化,均与徐氏见识的拓展和阅历的丰富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