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时政     
1.第十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于2007年1月14日在菲律宾宿务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东盟10国领导人出席会议。温家宝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共同谱写中国-东盟关系的新篇章》的讲话。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东盟10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国与东盟10国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  相似文献   

2.
理性看待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2002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Trade Area).但从1993年以来,中国对东盟连续12年出现贸易逆差,并且一直成扩大趋势.理性看待这一现象,对中国和东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贸易逆差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8月3日,中国-东盟教育部长首届圆桌会议暨第三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开幕,本届交流周以“合作共赢、和谐共生”为主题,东盟各国驻华使节、教育专家学者和青少年学生代表等近300人参加开幕式。这是近年来中国-东盟(10+1)合作框架下在教育领域举办的最高级别、最高层次的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是一种正式性的国际机制,但因在精确性和授权性上的程度较低,因此在判定上具有模糊性。可以通过提高争端解决机制的精确性和授权性来进行充实,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深度,扩大合作领域,也有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米薇 《考试周刊》2010,(28):236-23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过10年的建设,至2010年正式启动。建成后的自贸区,7000多种商品减免关税,惠及19亿人。广东作为出口大省,其机电产品在东盟广受欢迎。如何正确面对广东机电产品出口东盟市场遇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解决机电产品出口存在的困难,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热点点击】 1.东亚峰会。2005年12月11日至15日.温家宝出席了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第九次中国——东盟领导人(10+1)会议、第九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10+3)会议以及首届东业峰会。共同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这就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中日韩领导人会晤是东盟系列会议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李虎 《新高考》2007,(5):87-89
【热点综述】 1.中国和东盟峰会(10+1) 2006年10月30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成功举行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即中国和东盟领导人会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0+1”领导人会议)。东南亚10国领导人无一例外地与中国总理温家宝举行了双边会谈,就下一个年度双方的合作提出具体倡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东盟诸国知识产权制度协调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和东盟诸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并对中国和东盟诸国开展经贸往来形成阻碍。为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双方应建立协调对话机制,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法。现在,国际上已有成例可资借鉴,其中以欧盟的做法较为符合中国和东盟的实际。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至2010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93%产品的贸易关税降为零。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该自贸区的成立对本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及外交等各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而原产地规则这一技术性工具对自贸区的目标达成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CAFTA原产地规则规定的过于笼统、原则化,致使其功能未能很好发挥,以至CAFTA的目标难以达成。文章没有仅从技术角度来分析CAFTA原产地规则的优劣,而是将其与CAFTA成立的背景与目标结合起来,提出改进CAFTA原产地规则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十国的经济贸易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随着该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中国与东盟十国在货物贸易、投资发展、服务业、各国非传统领域及相关领域的合作更深一步,发展前景将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1.
[背景材料] 2005年10月19日,第二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开幕,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以及各国经贸部长和工商界精英出席了本次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2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和企业家代表200多人,总共签订了95个合作项目,总投资47.9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项目34个,总投资7.81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东盟自贸区蓬勃发展,但广西大学生主动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意识却较为淡薄。因此,应该通过课程改革、整合资源、培养新思维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广西大学生主动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意识,更好地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背景材料:第九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于2003年10月8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落下帷幕。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第七次东盟与中国(10 1)领导人会议、第七次东盟与中国、日本和韩国(10 3)领导人会议和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第五次会晤。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4):116-122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主要的区域经济体,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之一就是协调税制以消除贸易壁垒和避免双重征税。中国-东盟自贸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国税制结构有较大协调空间。"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自贸区各国的税制结构、税收优惠以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税收协定等国际税收协调机制都有待完善,因此应当从所得税、流转税和财产税等方面共同促进各国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推动我国与东盟各国间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更好地为"一带一路"战略目标铺平经济与法制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不断演进,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俨然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潮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由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在对中国及东盟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从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速推进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汪振伟 《新高考》2010,(4):15-16
【热点综述】 2010年1月1日,在中国和东盟19亿人民的共同期盼中,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双边经贸合作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一些国家认为中国将对东盟产生巨大的威胁。该文试图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产业、贸易、投资等方面入手,对中国和东盟的竞争性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和东盟之间经济关系互补性更强,并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出了中国应采取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自贸区为浅层次一体化(Shallow Integration),这种状态对于经济合作的深度是有限的,对于双方关系的促进也是有限的.双方应采取扩大合作战略并且以深层次一体化(Deep Integration)方式来进行,扩大合作的领域应该是中国与东盟的知识产权领域、海洋和海事领域、新能源领域、环境保护领域、非传统安全领域、共同惩治跨境犯罪以及劳务领域合作.合作的方式可采取软硬法相结合、法律和政策相结合等途径.  相似文献   

19.
黄祖江 《高教论坛》2011,(6):112-113,116
本文在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及对广西发展影响的基础上,阐明了广西高职院校开设"中国-东盟"知识课程的必要性,并针对广西高职院校开设"中国-东盟"知识课程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给广西房地产行业带来的重大影响,结合广西房地产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构建适应于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后广西房地产行业发展特点的房地产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