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中的第一部分"音频的采集与加工",其中的第二课时——音频信息的加工。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了解声音表达信息的特点,理解了声音数字化表示的基本方法,会使用COOL EDIT软件录制声音并保存。因此第二课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处理音频信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另外也为今后学习多媒体作品制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插入超链接》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也有些地区这个内容放在五年级的下册。本节课是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作品的第七课时,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利用PowerPoint创作、编辑多媒体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章的第二节,按教学大纲要求,本节需2课时,本课是第二课时。本章节是本教材的核心部分,是信息获取这一重要环节的实践章节,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章节。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处理及设计思路 教材处理:本节是湘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安排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根据教学需要可对教材进行整体处理.本节课如果单一介绍人口增长知识点内容偏少,如果再增加人口增长模式的部分内容又缺少完整性,所以可将后面与人口增长有关的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中国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等知识调整到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可以就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进行判读训练,这样两节课知识都很完整.  相似文献   

5.
《感受电子幻灯片》是学生学习PowerPoint多媒体制作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学习能否使学生对多媒体制作产生兴趣,将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学习。考虑到这些原因,教师在设计本课时,有意避开模板、版式、窗口等令学生感到枯燥的知识,直接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作品,体验多媒体演示文稿在呈现信息方面的优势及广泛应用。我还将Word中学过的知识迁移到PowerPoint中,让学生通过制作一页简单的幻灯片,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信心。本设计由山东省教研室的孙波老师指导。  相似文献   

6.
甜甜的冬天     
张喜梅 《山东教育》2009,(12):53-53
我在教学山东版4B Unit 7 I’m Watching TV一课时,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通过本节课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二节内容。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本节用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本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信息编程加工的一般过程,通过对整个过程的体验,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知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思想方法。本节  相似文献   

8.
陈立军 《中小学电教》2010,(12):134-135
<正>一、教材分析《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是《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本篇教学设计安排课时数为一课时。本节内容主要分两部分:体验文字处理技术和汉字的编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短视频产业兴起,司法实务中应当以"最低限度"的独创性标准去衡量独创性的有无,进而界定短视频属于视听作品还是录像制品.在判断是否具有独创性时,应当对现有短视频进行类型化,结合具体案情,综合考量呈现效果、镜头的切换与剪辑、视听特效的使用、内容是否具有故事性等因素,以此认定短视频的性质,保护短视频版权,推动短视频行业...  相似文献   

10.
《感受电子幻灯片》是学生学习PowerPoint多媒体制作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学习能否使学生对多媒体制作产生兴趣,将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学习。考虑到这些原因,教师在设计本课时,有意避开模板、版式、窗口等令学生感到枯燥的知识,直接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作品,体验多媒体演示文稿在呈现信息方面的优势及广泛应用。我还将Word中学过的知识迁移到PowerPoint中,让学生通过制作一页简单的幻灯片,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信心。本设计由山东省教研室的孙波老师指导。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欣赏PowerP…  相似文献   

11.
《工业的区位选择》是《工作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课时内容。本节教材选用的图表、活动较多,强调学生读图、析图和处理数据信息技能的培养。课堂上可通过了解工业区位因素等五个活动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能实现人机交互式操作的一种信息技术。它具有集成性、控制性和交互性的特征,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和视听技术两者的优势。多媒体课件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为江苏省2007年市查通过的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1单元第2节第3课时的内容。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几个常见的特色网站,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培养学生独直运用信息工具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伞而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4.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是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几个常见的特色网站,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能够辨别、筛选信息,并增强信息意识,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5.
周强 《中小学电教》2010,(2):136-137
<正>《演示文稿首页的设计与制作》是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下册)第九章"制作多媒体作品"第三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任务是利用  相似文献   

16.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是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几个常见的特色网站,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能够辨别、筛选信息,并增强信息意识,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参建议该内容5课时完成,本节课设计是第1课时,是一节概念课及其性质探究的教学。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经历观察、分析、猜想、论证,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其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核心内容。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一展示,和各位老师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一、课标要求与教材简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植被”。《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节的内容要求为: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本节课为“植被”第一课时新授课,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从教材知识体系看,“植被概念→植被的类型→植被的形成过程→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是对植被研究逐步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七年级第七章第三节“制作多媒体作品”的第一课时,教材以制作多媒体作品“苏州园林”为范例,要求学生了解多媒体作品的基础过程,并熟练掌握图片、艺术字、背景音乐等素材的插入。  相似文献   

20.
1 说教材 1.1 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必修)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卤族元素,授课时间为二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