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晓霞 《考试》2009,(5):65-65,83
学前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的时期。必须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关注幼儿语言的音韵美、形象美、动态美、探究美、意境关,从而循序渐进地发展幼儿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正>儿童散文作为儿童语言学习的资源,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幼儿对语言的敏感性,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运用的能力及艺术审美能力。幼儿园可用儿童散文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撒美的种子,引导幼儿从小学会用眼去观察、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受、用情去表达,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情感,培育他们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向善、向真、向美”的灵动幼儿。  相似文献   

3.
吕燕 《教育导刊》2005,(10):55-57
幼儿文学欣赏的目的是要使幼儿获得"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但在当前的幼儿文学欣赏活动中,多数采用以听和说为主的"说教式"单一欣赏模式,它束缚了幼儿思维、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削弱了文学欣赏活动的效果.为此,我们尝试开展了"多通道参与法"在幼儿园文学欣赏中运用的研究,旨在探索幼儿参与文学欣赏活动的有效方式方法,以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从而提高欣赏效果.  相似文献   

4.
幼儿文学活动是借助具体的文学作品,以具体的形象、优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富有诗意的意境.帮助幼儿体会语言艺术的美,从而陶冶美的情感,培养丰富的审美想像力。然而,在平常的幼儿文学活动中。众多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却被简单化处理了:或是满足于熟练地复述故事,机械地理解作品中的几个词语;或是急于把故事的主题告诉孩子,希望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这样的文学活动是低效的,忽视了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忽视了幼儿的情感体验,算不上真正意义的文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幼儿文学内容幽默诙谐,幽默美是幼儿文学最常见的美学特征中的一种,文章从概念、接受对象、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了幼儿文学美学特征中的幽默美.  相似文献   

6.
孟晓蕾 《幼儿教育》2013,(Z1):46-47
高尔基说:"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因为语言是一切著作、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我们尝试运用多种载体向幼儿进行审美教育,而让幼儿从阅读中感受语言之美,无疑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在阅读活动"七彩下雨天"中,我尝试运用散文诗般的作品让幼儿感受语言的优美以及阅读的愉悦。  相似文献   

7.
美、日、前苏联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述评夏国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语言教育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幼儿阶段实施语言教育的方向和准则。本文将围绕当前美、日、前苏联制定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进行介绍和评价,以期对我国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制定有所启示。一...  相似文献   

8.
陈晖 《教育导刊》2005,(12):10-12
文学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文学阅读活动,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对培养幼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陶冶幼儿性情、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散文与孩子     
有位儿童文学作家曾说,幼儿散文是幼儿文学中的小小艺术珍品,如园林艺术中的盆景,能巧夺天功之美。这一点也不夸张。幼儿散文是美的,美得让人偏爱;幼儿散文是甜的,甜得叫人陶醉。孩子们喜欢散文,散文给孩子们以美的感受,美的启迪和美的想象。美的感受幼儿散文以抒情为主,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尤其是作品中优美而和谐的语言,如配以美的音乐、舞蹈或图画,会把孩子们带入美的意境,去充分感受美、欣赏美。  相似文献   

10.
余红 《时代教育》2007,(7Z):117-117
幼儿的健康成长.不是靠说教。更多的是靠熏陶。幼儿文学对孩子心灵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智能的开发与启迪,意义深远,因此。探索和研究幼儿文学启蒙教育十分重要。《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欣赏文学作品是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应该怎样进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分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幼儿文学教学的现状,结合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任务与目标,提出幼儿文学教学策略的改进思路,建议从幼师生的幼儿教育职业需要出发,把幼儿文学教学与语言教学法、幼儿园的文学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中语言教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摹声在幼儿文学作品中有独特的形式和修辞功能。从形式特点上讲,幼儿文学作品的摹声主要采用单音节A式、双音节AB式、三音节重叠AAA式,常与反复、曲释、谐音双关等辞格综合运用。从修辞功能上讲,摹声可以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吸引幼儿进入文学迷宫;可以增添作品的儿童情趣,帮助传达幼儿情感;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特征;可以渲染作品气氛,帮助激活幼儿游戏心理。  相似文献   

13.
美的语言可以带给人快乐和力量,创造出美的语言可以激发幼儿想象力,还能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但大多数教学中幼儿没有真正去感受到语言的美,教师也没有创造语言美的环境,所以幼儿这方面的能力比较弱。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手段、策略让幼儿从感受美开始,进一步提高幼儿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并通过创设幼儿想说的环境,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提高幼儿创造语言美的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传递出来,感受语言美。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词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艺术特征千姿百态,历来为众学者所研究不尽。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诗歌则是文学中最精粹的语言。故欲论古诗词之艺术美必先研究其语言美,概括起来说,它包含语言的音乐美、形象美、色彩美和凝练美。  相似文献   

15.
袁婷 《成才之路》2014,(32):31-31
正文学是用语言塑造文学形象的艺术,作为艺术,首先要让幼儿充分地感知、体验、想象和创造,促进他们审美心理的发展。在幼儿教育中,文学活动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但实践中更多地是把它作为发展智力,进行品德教育与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的工具而重视对作品进行分析、概括、类比、迁移、带有明显的工具性,忽视以文学为对象的审美教育。我们要从美与情出发,让幼儿在以审美情感为核心的文学活动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形成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小班幼儿作画时爱念念有词、爱想象一种情景的特点,根据综合艺术教育的启示,笔者认为采用儿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可以实现语言与美术的情意互通,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创造性地表现美。  相似文献   

17.
黄静 《贵州教育》2012,(12):22-23
幼儿美术教育是要以美的事物和方式启发幼儿的观察、想象和创造,用美鼓起幼儿活动的热情,贯穿于美术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因此,除了让幼儿感受到色彩美的同时,也应当让幼儿感受到线条的美。线描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绘画方式,是在平面上表述客观事物或主观想象而使用的虚拟性、提示性、装饰性的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知识和经验的载体,幼儿学好了语言就有可能在体、智、德、美等方面获得全面的高度发展。幼儿语言教育首先要创设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其次在教育过程中应“多激发”、“多赏识”、“多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刘亚萍 《考试周刊》2013,(92):186-186
<正>幼儿文学活动是借助具体的文学作品,以具体的形象、优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富有诗意的意境,帮助幼儿体会语言艺术的美,从而陶冶美的情感,培养丰富的审美想象力。然而,在平常的幼儿文学活动中,众多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却被简单化处理:或是满足于熟练地复述故事,机械地理解作品中的几个词语:或是急于把故事的主题告诉孩子,  相似文献   

20.
浅议幼儿教师语言的文学美周社辉幼儿教师给幼儿上课,与幼儿交谈,一般都很注意使用儿童化的语言,譬如“小白兔”“大灰狼”“太阳公公”“月亮姑姑”之类的词儿运用得很普遍,也挺习惯。我国由于多年来推广普通话的政策贯彻得比较有力,幼儿教师的普通话相对一般人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