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才知道……”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我想说:一种教学模式(主张)是否“合适”,只有尝试了才知道。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讨论熊十力对传统哲学中“心”的概念的调整、转换及其对相关问题的检讨、扬弃的示例,揭示其新儒学的特质。借由熊十力对传统的“心”的概念的多重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基本沿着心学一系的路线重构其体系,从而彰示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一位教师到我校借班上课。课堂上,教师激情满怀,学生沉默寡言,两者的表现反差很大,可谓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这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大家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4.
《楚辞“天问”》巨大的结构篇章,关涉到宇宙生成、自然变化、人类出现、神灵鬼怪、历史现实、个人遭遇等多方面的内容,但是基本结构是从天到人的过程,也完金呼应了文章借。天”表。人”的天人之际思想过程。从“天人之际”出发就“天”的思想背景、。人”的终极目的、和从天到入的构架三方面解析《楚辞“天问”》中的天人之际。  相似文献   

5.
为了落实新课标的有关教学理念。大力推进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借新课程改革之东风,在各学科中,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主题性课堂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具体实施时。主要做到“三抓”“三注意”。  相似文献   

6.
刘勰在“文之枢纽”中导出“道一圣一经一六义”的理论体系,以“六义”作为论文的六个标准,取代了汉代因过分强调“依经立义”而表现出的保守和局限,既以“六义”所具有的开放性格融合儒玄道思想,同时又借“六义”表达作者回归传统儒学中和性格。和扩大儒家经典诠释空间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科书设置插图,从浅层次上说,是借形象、直观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深层次上说,则是借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进而理解历史概念、分析历史事件等。本文以人教版教科书中两幅宣传画为例,就教科书插图的“启发性”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8.
师生合作以一道可探究、内涵丰富的错题为样本,通过析错明因、悟错变法、借错创新、融错升华四个环节,阐述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融错解题”策略的教学实践过程.阐明了融错解题的教育功能:夯实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解题意识.  相似文献   

9.
2009年中考以后,各大媒体上陆续出现了不少中考优秀作文、满分作文,我也点评了上百篇2009年的中考佳作。经过阅读和点评,我有一个不小的发现:不少中考优秀作文、满分作文,是一种新“八股文”,即拿古人说事,靠古人“吃饭”,借古人还魂,演绎古人的故事成篇成文。通篇作文只是写三个(不多不少,恰好三个)古人,不是写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就是写苏轼、苏武、李煜,李清照、鲁迅等,似乎离了他们就不能作文似的。  相似文献   

10.
聂在富 《小学语文》2014,(1):99-99,116
“经典”之“经”和“典”,在古汉语中原本是两个词,分别考察一下“经”和“典”的本义,有助于了解“经典”这个词的文化内涵。《说文》曰:“经,织纵丝也。”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上出现了一番“新”景象,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教师们都千力‘百计地在形式上创新,似乎追求“新”已成了一线教师的共识。然而,在追“新”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新课改理念和教学本原的和谐,只是盲目地“跟风”,一味地学“形”,却不知道丢失了教学本原,殊不知,牵手“本真”自然会相约“精彩”。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颤抖”中“颤”读音为chan,“颤栗”中“颤”读音为zhan.但“颤抖”与“颤栗”中“颤”的含义都有“发抖”的意思,所以很难在意义上区别读音,这也给学生在把握读音上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时习”教科书注释为“时常地复习”,句子可以翻译为:“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笔者认为教材对“习”字解释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不太确切,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揣摩。  相似文献   

14.
仲丽丽 《广西教育》2012,(25):77-77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内驱力,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把学生从“苦学”数学的海洋中带人“乐学”数学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15.
王倩 《语文新圃》2010,(6):36-37
成语“溜须拍马”,其义为阿谀奉承、谄媚,世人皆知。但是这个意思的来源,各种辞书多不作交代。“拍马”,有云乃源于蒙古族恭维人的习俗:手上抚拍对方的马,口中夸奖“好马好马”。本文单说“溜须”。或云“溜须”源于《续资治通鉴》的记载:  相似文献   

16.
赵梅青 《语文天地》2011,(12):23-23
“斗”与“石”是比较有意思的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两字都是多音字,“斗”有三个读音dou、zhu、dou;“石”有两个读音shi、dan。两字义项都比较多,  相似文献   

17.
“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原为哲学上的术语,现借用来说明英语中的一个有趣的现象。英语中有些词可以“一分为二”地写成两个词.也可以“合二为一”地写成一个词。它们貌似神非。在读音上相同或相似,但在用法上有异,在词义上有别,给人有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不少学生混淆不清.常叫苦不迭。现归纳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8.
“很+VP”结构是研究比较早的课题,“很+V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VP的结构上,但对于“很+VP”这种结构的成因以及与主语的搭配还存在一定的探讨空间。本文将从“有界”和“无界”理论着手,对“很+VP”结构进行考察,旨在从不同角度对“很+VP”结构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9.
“狗”对“犬”的替换演变开始于战国时期。在战国时期的书面语中,“狗”与“犬”表现出势均力敌的态势,“狗”的活跃性胜于“犬”,但“犬”仍有些许数量的使用。这一替换过程是在后代逐渐完成的,在后代“狗”逐渐成为指称狗类的常用词,“犬”则渐渐退出日常口语系统。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同.算法学习中“惑”并不是坏事,“惑”正是思考的动力,“惑”正是未来“获”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