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紧紧扣住"荒谬"主题,以"我"(莫尔索)的感受和遭遇,向我们淡淡地描写出人与世界的脱离.对<局外人>的哲学解读可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一是人与社会的对立,只有对立才有分离,而分离才是荒谬感产生的前提;其次是"局外人"的荒谬与死亡意识,"死亡"是加缪以及许多存在主义哲学家关注的问题之一,对"死亡意识"的理解贯穿着加缪的荒谬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2.
《局外人》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缪1942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集中反映了存在主义文学关于"世界是荒谬的"这一哲学观点,内容新颖特别,使作者一举成为法国文坛上不可等闲视之的名人,与萨特齐名。本文正是基于阿尔贝·加缪《局外人》的这些艺术特色来进行探讨的。  相似文献   

3.
陈长伟  李德鹏 《考试周刊》2008,(10):158-159
《局外人》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的第一部小说,也是其成名作.历来对《局外人》中主人公默而索的评价颇多,但多从社会对人的压制这个角度着眼,把默而索看成反抗荒谬社会秩序的勇士.本文则从时间这个角度着眼,对《局外人》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默而索这个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4.
《局外人》以莫尔索的生活经历,揭示了人生的荒谬,它说明人莫名其妙地来到这个荒诞的世界,又莫名其妙地被这个世界所吞噬,在这个骤然被剥夺了幻想和希望的宇宙里,人感到自己也是一个局外人,然而莫尔索却固执,妥协地追求一种真理-真实地活着。  相似文献   

5.
《局外人》(1942年)是加缪的成名作,也是荒诞性文学的代表作品。它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本文主要是针对加缪的《局外人》进行论述,同时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  相似文献   

6.
中篇小说《局外人》的出版令阿尔贝·加缪声名大噪,这部存在主义代表性作品充满了世界的荒诞:主人公默尔索的人物性格是荒诞的,默尔索是个悲剧人物,造成他的悲剧命运的不仅仅只有个人因素,还有社会因素;默尔索生活的世界是荒谬的,整个社会都显得荒诞不经,作品中的荒诞性也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局外人》作品中的荒诞性的产生背景的同时,对主人公默尔索的性格、默尔索生活的世界和作品中的荒诞性产生的影响也展开了分析,从而探讨《局外人》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7.
《局外人》中的虚无与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加缪笔下的灵魂人物之一,《局外人》中的默尔索一直饱受争议。从无动于衷的空心人到反抗荒谬的英雄,默尔索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形象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8.
法国小说家阿尔伯特·加缪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家,其成名作《局外人》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从情感表现的角度来分析阿尔伯特·加缪的《局外人》,首先,从默尔索情感表现的不同之处入手,分析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审美距离,紧接着,结合默尔索对情感、工作、死亡的漠不关心来分析在这部作品中情感表现的审美距离变化。最后,从读者对作品的独立判断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加缪的代表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个"局外人"默尔索,默尔索的荒诞性表现在他对任何事情都持一种"冷漠"态度。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诞的无理性的,默尔索意识到了这个世界是荒诞的,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也是荒诞的,默尔索反抗这种荒诞的方法就是成为冷漠的"局外人",然而,他自己却是一个对真实对生活怀有很深激情的人。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传达自己对“二战”前后人类生存状况的独特审美体验,在《局外人》中,加缪在叙事形式上作了诸多实验和调整。事件及场景设置的高度凝练性,贯穿小说始终的第一人称内聚焦型叙事,自由直接引语的大量应用以及叙述节奏的急缓有致,是《局外人》最为鲜明的四大叙事特征。在《局外人》上述四大叙事特征与小说荒诞主题表达之间存在某种深刻的内在关联,前者强化了荒诞主题的抒发,让深刻的哲理得以诗性化呈示。  相似文献   

11.
《集宁师专学报》2018,(2):19-22
"80后"女作家文珍用细腻而干净的文字书写同辈人在大城市这座物欲化的围城中进退两难的生存困境,通过捕捉小说人物大量的心理意识流动,呈现都市男女高度紧张、孤绝、烦闷、漂浮的精神状态,镜像出"80后"一代在一元化的消费意识形态裹挟下爱情变质的悲剧、在归属感匮乏的时代沦为一个局外人或自闭症患者的荒谬及他们在庸常现实生活中的主体觉醒和试图逃离、反抗的努力。小说主人公甚至是隐含作者将逃离日常寄托于"生活在别处"的诗意逻辑背后,是关于"城市——乡村"、"远方——日常"的概念化、想象性的二元对立联想,遮蔽了更为复杂和广阔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2.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加缪的代表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个“局外人”默尔索,默尔索的荒诞性表现在他对任何事情都持一种“冷漠”态度.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诞的无理性的,默尔索意识到了这个世界是荒诞的,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也是荒诞的,默尔索反抗这种荒诞的方法就是成为冷漠的“局外人”,然而,他自己却是一个对真实对生活怀有很深激情的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形成的存在主义文学,以鲜明的哲理性、独特的真实性、特定的环境性构成其基本艺术特征,以自由选择和荒诞体验构成其基本主题,充满了极其冷静的理性和令人不可思议的荒谬。从加缪的作品《局外人》就可透视出存在主义文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最具争议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一场不同阶层人物之间的爱情为线索,表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荒谬;同时,也以小说中主要人物在不同时期的自我选择告诉人们,在那荒谬的世界里,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自由的选择。而这些正是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最具争议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一场不同阶层人物之间的爱情为线索,表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荒谬;同时,也以小说中主要人物在不同时期的自我选择告诉人们,在那荒谬的世界里,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自由的选择。而这些正是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也是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他的小说内容破碎、中心离散、反体裁、反情节,因而常被以“荒谬”论之,但在荒谬表象下是巴塞尔姆小说反映后现代社会真实现实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关于吴玄的小说《陌生人》,我大概算是第一批读者之一。第一次阅读,提了一些技术方面的建议之后.并没有什么话说,只感觉很像加缪的《局外人》。过了两年小说始在《收获》上发表,于是又看一遍,经过两年沉淀,这次感觉比第一次要好得多,也不再邪么像局外人了;虽然情节细节和原来比其实也没什么大动。  相似文献   

18.
斯蒂芬·克莱恩被公认为美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海上扁舟》是他的一篇短篇佳作,篇幅虽小,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从存在主义角度去剖析小说文字以外的东西。挤在一叶扁舟中的四个人在与大海抗争中充分体会到了世界的荒谬,然而,面对荒谬的世界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在荒谬的现实生活中实现了人类生存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小说大多讲述的是殖民地时代没落家族、没落男女的苍凉故事,而且张爱玲常常能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娓娓道来,漫不经心,平静得近乎冷漠。于是苍凉的故事和冷漠的叙述方式共同构成了张爱玲小说令人刻骨铭心、甚至毛骨悚然的寒意。  相似文献   

20.
在世纪之交的官场写作中,莫言的短篇小说《倒立》独树一帜,小说通过一场看似平常的同学聚会,揭示了权力空间中人性的异化,小说的权力叙事以官场局外人的冷眼旁观层层深入,达到了无声的反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